民间故事:男子诚信做生意反而遭人算计,小女子出手助他起死回生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在无锡城北门外有个叫赵诚的人,此人颇具商业天赋,十六岁那年弃笔从商,借了点钱开了间棉庄,用棉花收购棉布,再卖掉棉布赚取差价。这赵诚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商人有所不同,他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每次收购棉布时尺寸总是放得宽宽的,在称棉花时又是分量给的足足的,慢慢地来他这里的人就越来越多,短短几年时间生意越做越大。
棉庄的南面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四合院的主人在外当官,就把这间院子交给了本家管理,本家就把这间房子租了出去。租户当中,有一对母女,母亲双目失明,女儿今年十三四岁年纪,模样长得十分可人。这母女两是外地逃荒来到此地投奔亲戚的,因为亲戚已经远走他乡两人有没有足够的盘缠回家,只好在此地住了下来,靠着织布为生。
女子叫香兰,也是赵诚店里的老主顾,赵诚知道母女两的经历,除了在生意上给她们一些照顾以外,还时不时地接济他们一些钱。
二十岁那年,赵诚娶了当地的一个女子为妻。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睦美满,这或许就是人们眼中的幸福生活吧。就在人们以为赵诚的未来一片光明之时,一场灾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事情还是由生意引发出来的,原来,由于赵诚为人宽厚,不斤斤计较,喜欢和他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惹恼了不少当地的同行,于是这些同行联合起来给赵诚使了个套,赵诚年轻气盛加上阅历终究较少,不知不觉间就钻进了圈套,导致生意一落千丈,最后难以为继。见无法起死回生,妻子也离他而去,赵诚只好关了店铺,只身一人来到了京城。
来到京城后,赵诚当过苦力、做过伙计,可每样活计都做不长,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赵诚在京城混了五六年。
这一天,赵诚正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不远处一处棉庄的招牌吸引了他。店铺位于这条大街的中心地带,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出入这间棉庄的人一看就是非富即贵。棉庄门口立了块招牌,上面写着:“招聘伙计”四个大字。在京城流落这么久,赵诚还是第一次见棉庄招聘伙计的,他赶紧拍了拍身上的土,朝着棉庄走了过去。
刚走到门口,一个伙计就把他拦了下来,那伙计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叫花子,这是你进的地方吗?”听伙计叫他叫花子,赵诚既好气又好笑,不过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穿戴,和叫花子也快差不多了,就陪着笑脸说道:“这位大哥,我不是叫花子,我看到门口招聘伙计就来了。”这个看起来像是叫花子模样的人是来应聘的?伙计一脸疑惑。
见伙计不相信,赵诚赶紧又说道:“我真的是来应聘的,麻烦大哥给行个方便。”伙计看他一脸恳切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就转身进了里面。不久之后一个五十出头尖嘴猴腮模样的男子出来了。伙计指着赵诚对男子说道:“刘掌柜,就着这个人,他说是来应聘的,你看?”听伙计叫男子刘掌柜,赵诚赶紧向刘掌柜行了礼。
刘掌柜斜着眼看了看赵诚,指着赵诚问伙计:“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人?”听到刘掌柜话音不对头,赵诚赶紧解释:“刘掌柜,我确实是来应聘的,以前在老家我开过棉庄,对这一行也颇为熟悉。”听赵诚说完,刘掌柜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后说道:“你可知道这是谁家的店铺吗?这是当今九门提督管家的产业,不是说谁来就能来的。”
赵诚说:“这样吧,我现在这里白干几天,你要是觉得我还行就留下我,不行的话到时候不用你赶我自己就走,你看怎么样?”听了赵诚的话,刘掌柜说:“好吧,明天来吧,不过记得换身衣服。”说完后转身回到了店里。
有了这个差事,赵诚自然是倍感珍惜,赶紧回去找相识的人借了身衣裳,第二天他如约来到了棉庄。做伙计这行,赵诚自然是手到擒来,加上他对这个行业特别的熟悉,很快就得到了刘掌柜的认可,干了几天后,不等钱锟开口,刘掌柜就主动把他留了下来。就这样,流浪五年后,赵诚总算找到了可以安身的地方。
转眼时间已过了半年,在这半年里,赵诚干得很是得心应手。
半年之后的一天晚上,赵诚正要回家,刘掌柜却突然叫住了他。跟着刘掌柜来到后院,进了屋子后,账房先生也在。刘掌柜坐下后,满脸怒色地问赵诚:“今天把你找来,主要是有件事情想问问你。自从你来的这半年时间里,账房先生告诉我说凡是经过你手的账目数目不对,这是怎么回事?”一听是账目出了问题,赵诚警觉了起来,他赶紧说道:“这不可能呀,自从我来了以后,就每天收进布匹再换走棉花,就这么简单的活不可能出问题呀。是不是算错了?”
刘掌柜朝账房先生点了点头,账房先生接口说道:“按照咱们店里的规矩,我算了一下,你换走的布匹和换进的棉花明显对不上,棉花换出去的多了,可换进的布匹少了,这是怎么回事?”赵诚一听这话,顿时吓坏了,赶紧说道:“没有,你听我解释,我以前做买卖每次收布匹的时候都会多给人家算一点,而换棉花的时候也会多给人家点棉花,我这不也是为了咱们店好吗?”刘掌柜听了赵诚的解释顿时火冒三丈:“少给我胡说八道,快点交代,你私底下买了多少钱?”
你知道刘掌柜为什么怎么生气吗?原来,赵诚没来时,刘掌柜和账房先生串通好:先是在收布匹时好的说成差的,差的说成不值钱的,再在尺寸上做点文章;在换棉花时,那从外面收购一些质量低劣的棉花放到店里再把这些棉花缺斤少两的换成布匹,不要说那些他们是藏起来的好棉花了,就是布匹换棉花这样一进一出,一年下来两人私下就吞了不少钱财。可自从钱锟来了以后,又是另一番做派,生生地把他俩的财路给断了,于是这两人一合计就决定给钱锟栽赃。
钱锟还要解释,刘掌柜却根本不听,叫来了几个信得过的手下把赵诚打了一顿赶出了棉庄。
赵诚莫名其妙的地被打了一顿,原先买卖干不下去就是因为这,这次被打还是因为这,难道做生意就应该不讲诚信吗?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一点。
赵诚被打之后一夜没睡,从刘老板的口中得知,这个店铺的主人是九门提督的管家。在打听清楚管家的住处后,他决定上门讨回公道。
第二天一大早,赵诚早早地来到了管家的门口,不久之后,一个女子从门中走了出来,这女子挎着一个篮子,看来像是上街买东西的样子。赵诚见有人出来,赶紧上前一步拦住了女子,说道:“这位大姐,这里可是九门提督管家的府上?”女子看了看他,说道:“是。你有什么事?”说完这句话后,女子竟盯着赵诚仔细地看了起来,不久之后,她问道:“你是不是从无锡来的?”赵诚听了,也是一脸疑惑:“是。”女子随后笑着说道:“钱大哥,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香兰。”
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钱锟帮助过得那个女子,从女子口中得知,自从赵诚的棉庄倒闭后,母女两没了生活来源,就一路流浪来到了京城,后来在管家的府上找了个活干。由于香兰长得漂亮人又聪明,就给管家夫人当了贴身丫鬟。
随后,赵诚便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香兰,让她转告管家夫人。管家夫人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就叫人把刘掌柜这些年来的账目统统查了一遍,问题远比想象的大。随后,管家夫人便把刘掌柜送到了官府,又让赵诚接替了刘掌柜的位置,自从赵诚掌管生意后,棉庄的生意越做越大,而赵诚也在京城里娶妻生子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