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经典:德式“大耳垂”钢盔鼻祖,让德军士兵形象“焕然一新”

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全文私自搬运!)

自从人类战争模式迎来火枪时代之后,冷兵器逐渐被军队所淘汰!而古代头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毕竟,在枪林弹雨的热兵器战场上,传统的盔甲和头盔不仅笨重,也根本抵挡不了枪弹的杀伤。

古代欧洲骑士全封闭头盔

这一情况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发生了转变:当时重机枪在战场上的大量使用,导致步兵不得不放弃野外大规模机动作战,敌我双方逐渐打成了“堑壕对峙战”。

坦克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之前,双方当时都是相互用大口径火炮对轰。士兵们每天的日常就是要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炮弹,他们每天都得躲在战壕里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当年的战壕毕竟都是露天的,地下工事很少。所以飞溅的炮弹碎片和工事残骸,仍然会对呆在战壕里的士兵造成不小的伤害,尤其是没有任何防护的头部。因此,当时蜷缩在堑壕里的士兵们,又怀念起了古代的头盔。

传统的德军“尖顶盔”华而不实!最早的一款另类钢盔,仅生产了1500个便草草收场。

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和英法两军不同,德军其实他们是都佩戴着一顶头盔的。只不过,这种头盔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军用钢盔,而是一顶华丽的皮革“尖顶盔”。

头戴尖顶盔的德军官兵

早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曾亲手设计了一款高顶的军帽。到了1856年,这种普鲁士特有的高顶军帽子,对高度进行了降低以更贴合士兵的头部,另外还在顶部中间还装饰了一个“矛尖”。

当时顶部的尖刺是由羊毛制成,因为没有任何防护作用,所以后来又被改成了“锡”。很明显,这种流行自19世纪上半叶的普鲁士头盔并不是给士兵们用来防弹的,它仅仅是起到了一些装饰作用而已。

华而不实

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德军顶着这顶皮革尖头军帽进入战壕时,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上面闪闪发光的标志和矛尖都十分显眼,在战壕中很容易暴露自己,戴着这顶头盔的德军士兵还不如英法联军的那种布帽,因为好像是在示意敌人“往这打”。

前线战壕里的德军急需一款更实用的头盔,于是一名德军设计师便自己设计了一款真正的“钢盔”:一款外观设计十分另类的钢盔。

德军早期的另类钢盔

这种钢盔也和我们现在熟知的军用钢盔不一样,它的头饰是由5至7毫米厚的金属构成,防护面积直接覆盖到眼睛和鼻子。钢盔里面带有减震布和皮革衬里,通过一条帽带固定在士兵的头部。

不过这种钢盔实在是太丑了,防护效果也很一般。而且重量也重约为两公斤,士兵佩戴着它作战显得特别笨重累赘!因此,这款“临时钢盔”只生产了1500个便草草收场了。

M1916钢盔诞生,让德军士兵的形象“焕然一新”!

直到1915年,德国弗里德里希·施韦德和奥古斯特·比尔军医,他们通过统计士兵的头部损伤,再借鉴了中世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骑士头盔的样式,终于设计出了一款全新的德军钢盔。

从外形上来看,这种钢盔整体造型很现代,传统头盔上面的“矛尖”和装饰物统统被取消。为了给士兵在战场上最好的头部防护,该钢盔除了前后沿以外,耳朵上方的位置也有特意延伸的外沿。

该钢盔的上部圆形用于保护士兵的头,而下部的帽檐向外敞开保护士兵的颈部和耳朵。在头盔上半部还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凸起物,那其实是“凸耳轴”通风口。

安装有装甲板的德军钢盔

这个凸耳轴一方面是作为一个通气孔并兼顾减少回声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在正面加挂一块5毫米厚度的装甲板,这种装甲板能一定程度上防护全威力铅芯步枪弹的攻击。一般来说,这种装甲板会装备给德军狙击手或者突击队使用。

这款全新的德军钢盔经过测试和实战检验后,无论是颜值,还是防护效果,德军高层对这款新式钢盔十分满意!于是该钢盔被命名为M1916钢盔,很快便投入生产并装备给前线德军部队。

至此,德军终于抛弃了“华而不实”的传统尖顶盔,逐步装备上了现代化的制式军用钢盔。

M1916钢盔不仅防弹性能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迷彩化”的钢盔。

由于德国M1916钢盔是用马氏体铬镍钢制成,所以不能像英国“飞碟盔”那样冲压,而是必须热压一次成型。因此M1916钢盔的成本较高,但优点就是硬度很高,防弹能力出色。

英国“飞碟盔”

索姆河会战中,一位名叫瓦尔特·舒尔茨的德军预备役中尉,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

“突然,一阵剧烈的响声传来,我被一枚飞来的炮弹打倒在地。这枚炮弹的一块碎片狠狠地扎入了我的钢盔中,但并没有贯穿它。因此我保住了一条性命,要是从战争一开始,我们就能装备上这款防弹钢盔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炮火伤亡了!”

这款德军钢盔除了防弹(主要是炮弹飞片)性能出色以外,它的颜值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细心的德国人当年甚至在色彩方面也下了不少心思。

早期的M1916钢盔,在1916至1917年初时只有一个灰白的官方迷彩涂装。而德军除了暴风突击队外,其它士兵很少会去涂装自己的钢盔。但到1918年7月,鲁登道夫将军签署了一道命令:德军钢盔必须要涂以多种颜色用于伪装和欺敌之用!

一战时期德军的钢盔迷彩

至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的M1916钢盔便迷彩正规化了。后来在战争中,德军又对M1916钢盔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先后命名为M1917,M1918钢盔。

结语:德军使用M1916钢盔的风格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阉割”的德国防卫军依然沿用M1916钢盔的样式,直到希特勒上台。希特勒上台后重整德国军备,对军队的钢盔也提出了改进要求:必须更美观,更实用!

二战纳粹党卫军依仗队

于是1934年,德军开始测试新一代的军用钢盔,但设计思路依然还是延续的一战期间M1916钢盔,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一些修改。

1935年6月,希特勒正式批准新的钢盔设计,并将其定型为M35军用钢盔。M35钢盔的内衬更复杂,但缓冲更好,顶部也更贴合头型,士兵佩戴起来更加舒适,这款钢盔一直沿用至二战结束(战争中也有几款衍生型号)。

一战德军士兵合影

以M1916钢盔为基础的德式钢盔风格,无疑是20世纪上半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军用钢盔之一。

它带有侵略性和掠夺性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辨识:德式钢盔的帽檐很大,所以德军士兵的脸和眼睛往往会被阴影所笼罩,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威严之气”,这也是戴着这类钢盔的德国士兵,留给世人不可磨灭的“第一印象”。

图源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