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山行动”透析美军“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

文予 /文

【知远导读】在大国竞争的时代背景下,美陆军认为,只有综合运用“校准力量态势、运用多域编队、达成多域聚合”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才能破解中、俄的“多域分层拒止”威胁,打赢未来大国“多域战”。本文介绍了“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了“冰山行动”对研究“多域战”概念的借鉴意义,并对“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在这场均势大国史无前例的“多域”联合作战中的体现进行梳理提炼,力求以史为鉴,透析美军“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的内涵与实质。 

“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

美军认为,作战概念是在战争的战役层次上,为达到既定目的而使用特定军事能力的方法或方案。未来作战概念设想了美军如何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运用军事力量,任何一项作战概念的本质都是对某一种独创方法的描述。1为应对未来大国高端战争,近年来,美军提出了“多域战”概念,从作战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该概念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破解未来大国高端战争中“反介入/区域拒止”2挑战的全新方法,该方法集中体现在以下三项理论构件中:一是提出了“竞争连续体”这一作战进程的全新划分方式;二是用“多域战作战框架”对现有联合作战框架进行了拓展;三是基于“跨域协同”思想,制定出“多域战”作战三原则。这些原则贯穿“多域战”各个阶段、所有类型和各个层级的行动之中,是洞悉概念本质的关键,其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值得研究。

提出背景

首先,“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是现有美军战争准则的演化。“战争准则”是指导美国武装力量遂行战略、战役和战术各级军事行动的基本法则。当前,美军联合条令所规定的恒久不变的战争准则有12条,即“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统一指挥、安全、突然、简明、克制、持久、合法”等。这些准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美军作战各层级、各领域的理论和原则均以这些原则为依据或由其派生、演化和细化,不同层级部队、类型、样式的作战行动也均受这些原则的指导。3因此,“多域战”作战原则与12条战争准则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特殊与一般,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例如,“校准力量态势”主要体现了“机动、集中、持久”,“运用多域编队”则是对“节约兵力、安全、集中”的发展,“达成多域聚合”强调的是“目标、进攻、集中”。

其次,“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孕育于顶层纲领性文件的指示之中。《国防战略》是对美国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是指导美国国防安全与军事战略走向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对美军开发全新的联合和军种作战概念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大国竞争”而非全球反恐作为“美国安全的首要关切”,提出了“建立更具杀伤力的联合部队”的总体建军目标,其下两个子目标成为了“多域战”作战原则的制定依据:一是“前沿部署力量的机动和富有韧性的力量态势”,强调联合部队各军种要进行战略调整,由建立“大型的、集中的、未经强化的”固定军事设施调整为灵活部署“更小的、分散的、生存能力更强和更具有适应性的”主动和被动防御的基地化兵力部署,以应对中、俄等实力强劲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4;二是“发展灵活、具有杀伤力、富有韧性的兵力态势和部署”,要求联合部队必须调整兵力运用模式,优化军力态势,采取“动态兵力运用”5和“全球作战模式”,以应对大国高端战争。“多域战”三原则中的“校准力量态势”是对“全球作战模式”的具体阐释6,“运用多域编队”中所提到的“独立机动”正是“发展灵活、具有杀伤力、富有韧性的军力态势和部署”的核心作战能力,而“达成多域聚合”背后的“跨域协同”正是应对《国防战略》中提及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的核心理论构件。由此可见,顶层纲领性文件中所提出的指示要求,不仅是“多域战”概念开发的动因,更为概念中相关作战原则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要内容

“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详见图1。

图1  “多域战”概念中的核心作战原则

1.校准力量态势。是指贯穿“多域战”全程的兵力部署。该原则要求,为完成“在竞争阶段为联合部队后续行动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援,阻止敌人以有利条件达成‘既定事实战果’的企图,摄止武装冲突;在武装冲突阶段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中迅速掌握主动,为联合远征部队塑造有利的战区态势”等任务,美军必须依据战略环境变化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力量进行动态组合,以“前沿部署部队、远征部队、国家级能力和充分授权”的兵力部署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和深刻变革。7按照《2108年美国国防战略》所提出的“全球作战模式”8要求,“校准力量态势”原则下,联合部队的兵力态势可分为四类,即“接触力量、迟滞力量、打击力量和本土力量”等,其中,“接触力量”,由“前沿部署部队”构成,负责辅助文职领导在武装冲突阈值下的“灰色地带”下更有效地开展竞争;“迟滞力量”由前沿部署部队和先期介入的“远征部队”构成,负责迟滞、瓦解和击败敌人的威胁;“打击力量”由武装冲突爆发后增援的“远征部队”构成,负责打赢战争并摄止冲突升级;“本土力量”由相应行政机关、各军种有关力量和国民警卫队等构成,负责保卫美国的国土安全。

此外,该原则强调,未来大国“多域战”是全面国力的较量,必须充分调动国家层面的能力9,这些能力包括情报、网络空间、天基能力和战区级别以上的动能打击能力等,其特点是全球覆盖、快速执行、具有战略效果但资源稀缺、授权困难等。

2.运用多域编队。此原则关注的重点是部队在敌人密集杀伤的“拒止区域”内的生存能力。美军须以“独立机动”和“跨域火力”能力为基准进行多域兵力编组。其中,“独立机动”是指根据战役意图,在双方激烈争夺的作战环境下,多域编队仍具备连续数天独立作战的能力和超强的主动性,在重新与友邻部队和支援力量取得联系前,拥有自主保障和保存自身建制的能力。为实现自主机动,部队必须减少可视信号和电磁信号,增强抵御敌方干扰的冗余信道,减少后勤需求,加强医疗保障,建立多个后勤网络,增强机动支援和多域遮蔽能力;10“跨域火力”强调除了现代化的防空反导和远程地面火力能力之外,多域编队还要具备航空系统、先进的防护系统、分层防空侦察、电子战装备、多频谱传感器聚合弹药以及网络空间、太空和信息相关能力,以跨域火力击败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11该原则下,多域编队的“韧性”主要来自于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有:先进的防护系统、减少通信痕迹、增强抵御敌方干扰的冗余信道、多个后勤网络、强大的机动保障能力、分层防空体系、有效侦察和多域伪装遮蔽能力等;非物质因素包括:针对敌情变化的灵活筹划、在武装冲突中部队重新编组的能力、按照上级意图实施作战计划的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小且分散的多域司令部等。

3.达成多域聚合。是三原则的核心,也是“校准兵力态势”和“运用多域编队”最终期望达成的目标,集中体现了“跨域协同”思想,即快速和持续地内聚式融合“陆、海、空、天、网”各个领域、电磁频谱和信息环境的能力,以任务式指挥和严格的计划来实施跨域能力协同和各式进攻,打开优势窗口12。“跨域协同”是美军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的核心思想,它的实质是转变思维模式,采取跨域的视角审视问题,将不同领域内的能力予以互补性而非单纯叠加性利用,弱化力量的军种来源,通过各领域能力的互补,使各域互相增效,从而建立起联合领域优势,最终实现联合部队的火力和机动自由。13 “跨域协同”思想是“多域战”概念开发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其关注点是美军如何从以往粗放式的军种部队联合经过集约式的装备联合迈向内聚式的多域能力融合,详见图2。
图2  “多域战”概念中的“多域聚合

“冰山行动”对研究“多域战”概念的借鉴意义

历史战例中往往蕴含着对未来战争的有益启示,作为面向未来的前沿作战概念,“多域战”概念新颖,其核心作战原则也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对历史战例的探讨和研究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作战原则的内在涵义。

“多域战”概念将假想敌设定为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所谓“实力均势大国”,战区设定是印太和欧洲,战争层级限定为排除了核战争的战役级别,作战领域涵盖了“陆、海、空、天、网”等所有领域,其作战场景设定详见图3。那么,历史上哪一场战例最为接近这种“大国高端战争”呢?冷战期间,全球争霸,但惧于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双方更多的是以“代理人战争”的形式进行对峙,虽然发生过“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较量,但并没有爆发所谓多个领域的“大国高端战争”;冷战后,伴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单极霸权,其军事战略的重点也从对付原苏联的全球性挑战转向干预地区危机,其作战对象多是伊拉克、阿富汗、南联盟、巴拿马、利比亚、索马里和海地等小国弱国,20世纪以来,美军更是深深陷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反叛乱和反恐这类“治安战”泥潭,对拥有绝对的“空域”、“海域”制权的美军来说,“陆域”成了唯一遭遇零星抵抗的作战领域,鲜有符合“多域战”概念设定的相似战例。

梳理美军的海外用兵历史,从作战背景、对抗领域、双方对抗实力、作战经过等方面看,二战太平洋战场上代号“冰山行动”14的冲绳岛战役极为符合“多域战”概念的场景设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战役经过详见图4。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战背景契合“大国竞争”设定

“多域战”概念认为,美国将同时应对来自欧洲的俄罗斯和地处印太的中国这两个“实力均势大国”的挑战。回顾历史,二战期间,美国曾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线作战,其对手分别是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这两个劲敌。因此,二战中美军的作战行动较为符合“多域战”概念中“大国竞争”的背景设定。

“冰山行动”有着特殊的背景,战役发生的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势如破竹,德军节节败退,已处于崩溃的前夕。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主力深陷中国大陆,并遭到连续不断的沉重打击。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形成了向日本本土外围岛屿的进攻态势。美军若占领冲绳岛,将突破日本“内防御圈”,打开日本的西南门户,切断日本本土与台湾、菲律宾及东南亚的联系和资源供应,夺得封锁和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海空基地,进一步削弱和瘫痪日本的战争能力。因此,这场总攻日本本土的“破门之战”对双方而言都生死攸关。
交战领域满足“多域对抗”要求

“多域战”概念对于“域”(domain)的界定为:“整体行动环境中组织与实施作战所涉及的某一领域,包括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域和网络空间域等。”15对于“多域战”的界定是:“通过校准力量态势,运用多域编队,从时间和空间上聚合跨领域、跨环境和跨功能的各种作战能力,在多个作战领域16和不同的竞争空间里进行多域作战,以诸多战役和/或战术的多域困境陷对手(或敌人)于被动,以达成既定的战役和战术目标。”17

关于历史战例对未来战争的启示,名将麦克阿瑟曾有句名言,“在借鉴历史时,军人不应拘泥于那些方法和技术的细枝末节,因为每一个时代的部队机动、后勤和指挥都决定性地受制于当时武装装备性能和可用军事手段的影响。然而,那些熠熠发光的战争铁律却能穿越时空,向今人揭示胜败之道。18”“冰山行动”是一场机械化条件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联合作战,作战领域主要集中在“陆、海、空”这三个传统领域,虽缺少“多域战”概念中的“网域”和“太空域”,但考虑到这两个新质领域在大国战争中的激烈对抗尚未有历史上的战例可供参考,而且对于这些相对“虚拟无形”的作战领域而言,其作战效能最终还是要以物理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陆、海、空”等传统领域发挥作用,因此这场历史经典战役对未来战争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双方实力符合“均势大国”标准

2019年12月由美国国会发布的《大国竞争重起:国会应关注的国防问题》报告中明确,“为应对大国竞争,美军需具备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进行大规模、高强度、高技术的‘高端常规战争’的能力。”19

“冰山行动”中,双方交战实力符合上述“大规模、高强度、高技术”的“均势大国”标准。美军方面,参战兵力几乎包括了太平洋战区所属的全部陆、海军兵力近54.8万人,各种舰艇1500余艘,飞机2000余架。其中,担任登陆作战任务的地面部队为第10集团军,兵力约15.5万人。为登陆编队提供海空掩护任务的海军力量为第57、58舰艇特混编队,下辖20艘航母、10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71艘驱逐舰等,搭载舰载机1500余架。日军方面,抗登陆部队由第32集团军驻防、海军岸基部队和冲绳壮丁编成,总兵力约11万人;空中,日大本营集中了陆海军仅存的2990架作战飞机,部署在冲绳海域伺机对美军舰队发起自杀式攻击;海上,日海军改装出数百艘自杀摩托艇和人操鱼雷,计划对美军实施水面和水下的特攻作战。而联合舰队的“大和”号战列舰、“矢矧”号巡洋舰等残余军舰也将在适当时机出动,做最后的决死攻击。20

均势大国的战争是极其血腥而残酷的。历时96天的战役中,日军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被击沉,2990架飞机被击落,冲绳岛上的10万守军全军覆没,岛上平民死伤7.5万人。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10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67艘驱逐舰遭到重创,损失舰载机763架,阵亡1.3万,受伤3万6千人,另有2万6千人的非战斗伤亡。21此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战役,鉴于在战役中所付出的惨重伤亡,美军没有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多域战”概念中的作战场景设定

“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在“冰山行动”中的体现

从“多域战”概念的视角来看,“冰山行动”中双方在“陆、海、空”等多个领域激烈厮杀,兵力部署与运用蕴含着对未来大国“多域战”的宝贵启示,“多域战”核心作战原则也在其作战经过中有所体现,值得深入研究。

“冰山行动”中的力量态势校准

“校准力量态势”是指贯穿“多域战”全程的兵力部署。该原则要求,为完成“在竞争阶段为联合部队后续行动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援,阻止敌人企图以有利条件达成‘既定事实战果’,摄止武装冲突;在武装冲突阶段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中迅速掌握主动,为联合远征部队塑造有利的战区态势”等任务。“冰山行动”中,美军的兵力部署与运用有三点集中体现了“校准力量态势”原则:

一是攻占菲律宾,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为联合登陆部队塑造了有利的战区态势。1945年1月,也就是“冰山行动”前三个月,美第6集团军在海空军支援下,和第8集团军从南、北两侧分进合击,攻占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此次行动打乱了日军在琉球群岛的防御部署,守军司令牛岛满中将原计划以岛中部的两个机场为核心防御地带,先以海上和空中的特攻作战削弱来犯美军,再集中兵力将登陆之敌歼灭在水际滩头。美军进攻菲律宾后,日军大本营将冲绳岛守备部队中最具战斗力的负责抗登陆主力的第9师团调往台湾,引起了牛岛满的极大不满,他随即以兵力不足为由,放弃了歼敌于滩头的计划,将防线从建有较完备工事的中部地区收缩到南部,依托筑垒地带实施持久防御。22登陆日1945年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的美军上至特纳,下到普通士兵,对守岛日军的神秘消失都感到迷惑不解,很多官兵甚至觉得这是日军的愚人节玩笑。殊不知,正是得益于战前有力的态势塑造,日军才无奈做出了违背“歼敌于岸滩阵地”抗登陆作战原则的非常规部署,美军得以避免了登陆时的巨大伤亡。

二是夺取庆良间列岛建立前进基地,为主力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勤、情报和火力支援。在冲绳岛西南是由十余个岛屿组成的庆良间列岛,日军认为该片礁石林立的小岛对冲绳岛的登陆没有多大作用,所以防御力量非常薄弱,导致其防御部署出现重大失误。美军登陆编队司令特纳总结了硫磺岛战役的经验,认为必须在靠近战场的海域拥有一个避风锚地,而庆良间列岛围成的海峡海面开阔,海峡两端可以布设反潜网,是天然的避风锚地,水深数十米,能容纳近百艘大型舰船,附近还有一片稍小一些的开阔海域,则可以建成理想的水上飞机起降基地,这样庆良间列岛就可以成为在冲绳岛登陆的前进基地。在特纳的坚持下,美军冒着遭到日军猛烈的航空兵力攻击的风险,果断于总攻前一周预先在庆良间列岛实施登陆,还意外俘获了日军配置在该地隐匿伺机夜间特攻的250余艘自杀摩托艇和100余条人操鱼雷。美军的供应舰、油船、修理船、补给舰等后勤辅助舰只陆续进入庆良间列岛,很快在此建立起补给和维修前进基地。战役发展进程证明,特纳的这一决定极为明智和正确的。在冲绳战役期间,这个前进基地保障了参战的50万部队的弹药、汽油和生活物资,为数百艘参战舰艇提供了就近的维修、补给和休整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动用了战区级能力以上装备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阻碍了日军海空军对冲绳岛的增援,为冲绳战役的举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冲绳战役前,美军对日本本土军事工业和机场等重要目标实施了密集的空中打击,动用了战区级能力以上的战略装备——战略空军的“大杀器”B-29重型轰炸机23。自3月9日至19日,美军共出动B-29约1600架次,投掷燃烧弹近一万吨,对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的大规模轰炸,迫使日军将这些城市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疏散,从而大大降低了飞机产量。此外,美军还轰炸了分散在九州的军用机场,严重破坏了日空军设施,使九州地区的航空兵几乎瘫痪。这些战略轰炸为冲绳战役中美军赢得空、海制权奠定了关键基础。

“冰山行动”中的多域编队运用

“运用多域编队”原则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部队如何在敌人密集杀伤的“拒止区域”内的维持较高的生存能力,其要点是“独立机动”和“跨域火力”能力。“冰山行动”中,美、日双方的较量也体现了该原则的运用:

一是日军在极端不利条件下,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灵活的战术对敌实施抗登陆作战,展现出极强的“独立机动”能力。此役,日军十万守军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队,在近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月有余,显示了日军抗登陆能力之高,战斗意志之顽强。日军制定了“将美军引诱至得不到海空火力支援的纵深地区,凭借预设阵地将其消灭”的作战方针,利用岩洞、悬崖以及坟墓等有利条件,构成以地下工事、半地下工事和坑道为骨干的环形、多层次支撑点式的阵地体系,尽量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并积极开展近战、夜战,组织小部队频繁实施猛烈反击,甚至敢于在基本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发起了破坏读谷和嘉手纳机场的敢死空降突击,给美军造成了重大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美军被迫与敌展开血腥而持久的作战,每一个山头、碉堡、坑道,美军都必须经过多次血战才能夺取下来,其航母编队只得长期停留在冲绳海域,充当登陆编队的屏障,在日军神风特攻队的疯狂攻击下,蒙受了较大损失。

二是美军凭借“跨域火力”夺取了制空和制海权,孤立了冲绳守军,为岛上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军在作战中十分重视夺取战区制空权和制海权,凭借其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对敌实施“跨域火力”打击,夺取战区制空和制海权,切断日大本营对守军的各种支援,以近20倍于诺曼底登陆的火力准备对登陆部队进行了海空火力支援。具体行动有:B-29战略轰炸机对九州的各空军基地实施破坏,削弱日军空中反击能力;在下关海峡实施布雷作战,毁瘫日军战略补给线;痛击日海军“大和”号战列舰等10艘残舰,破灭了其伺机偷袭冲绳岛美舰的海上特攻计划;对驻台湾日军实施不间断的监视压制行动;对中国大陆沿海实施巡逻,并准备轰炸香港;战略空军部队对战区内日空军基地实施压制行动;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部队对日本本土与台湾之间的海上交通实施隔断行动。整场战役中,美军共击沉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约击落2990架日军战机,使日军执行海、空决战计划受到严重影响,以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对日本驻西太平洋地区军队的广泛牵制和压制,分散了日军西太平洋的作战力量,有效地切断了冲绳岛日军与外界的联系,迫使驻冲绳岛守军在整个战役中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冰山行动”战役经过要图

“冰山行动”中的多域聚合达成

“达成多域聚合”原则实现关键要通过“跨域协同”。《联合作战介入概念》认为,“跨域协同”可以建立并进一步发展联合部队的不对称优势:如利用空中力量打击反舰武器、利用海军力量打击防空系统、利用地面部队打击针对空军和海军的陆基威胁、利用网络行动打击太空系统等,通过不同领域的能力互补而非简单叠加,使各领域之间互补增效,从而在多个领域建立优势,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行动自由。24 “跨域协同”是发掘、打开并利用“优势窗口”25的关键。

“冰山行动”中,美军以先进的雷达技术赢得了电磁领域优势,打开了空海制权这一“优势窗口”,为实现“跨域协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自1944年1月至1945年3月,美军出动了近1500架次的装配有电子侦察设备的B-29、B-24轰炸机,通过电子情报侦察、缴获装备实物和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整个太平洋战区日军的雷达的性能、数量、范围、部署情况等已全部查明。“冰山行动”中,拥有先进雷达设备的美军不仅将整个战区内日陆、海、空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还抓住了日军雷达和无线电系统的弱点实施电子战,启动琉球群岛附近所有大型战舰上安装的大功率干扰器,对冲绳岛附近的12部日军警戒雷达实施压制性电子干扰,使日军的防空体系成了“聋子”、“瞎子”,海、空军飞机得以向陆上登陆部队提供有力的情报和火力支援。电磁领域制权使美军获得了“跨域协同”的极大优势——针对作困兽之斗的日空军发起的“菊水特攻”自杀式攻击26,美军在冲绳岛和附近小岛上建立雷达站,实施严密对空警戒,派出雷达警戒舰和预警雷达飞机,严密监视日军最可能出击的方向,加强战斗机空中巡逻警戒,随时根据雷达预警的报告对日机进行拦截,击败了日军“一机换一舰”的“跨域火力”图谋,将冲绳海域美军的舰艇损失降到了最低;针对日海军为配合“菊水特攻”的海上特攻,美军派出潜艇严密监视冲绳海域日舰活动,“大和”号等11艘日舰刚出丰后水道,便被装备有先进雷达设备的美军“线鳍鱼”和“棘鱼”号潜艇发现,美军随即派出水上侦察飞机、战斗机、鱼雷机编队对舰队进行跟踪监视,并不断向总部报告日舰的位置、航向和航速,在有力情报支援下,美军舰载机对日舰发起猛烈攻击,在日军航空兵力全数投入“菊水特攻”的情况下,这支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海军“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对冲绳岛守军的支援均告失利,还损失了“大和”号等8艘战舰,而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象征,排水量6.8万吨的巨型战列舰“大和”号的沉没,标志着联合舰队的彻底覆没。

“冰山行动”中,日军因其对电磁空间这一新质作战领域的熟视无睹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中的教训值得深思。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于电子对抗技术的运用已十分成熟,无线电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意识已深入人心,电子战行动的相关原则也写入了作战条令之中。反观日军,虽早已掌握“磁控管与引向天线”这两项雷达研制的关键技术,二战前无线电技术水平也曾世界领先,但在崇尚进攻思想的影响下,日军高层对于雷达这种防御性的兵器充满了轻蔑和质疑,其陆、海军装备研发体系相互割裂,白白耗费了许多宝贵的技术资源,不同军种间战机连最基本的敌我识别器的频率都不同。帝国海军更是迷信于明治时代的陈旧《海战要务令》,崇尚先发制人的“舰队决战”,宁可重用一大批苦练“猫眼神功”的瞭望员,也不愿在雷达这种防御性兵器上花费功夫,导致日本与英、美在雷达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在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这时刻提示着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新质作战领域的发展动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特超声学、机器学习、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新兴技术对战争形态的影响,以“多域”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未来的大国竞争。

美军“多域战”概念中“单域”、“跨域”和“多域”的关系
【1】Schmitt,“Practical Guide for Developing and Writing Military Concepts,” 3.
【2】“反介入”指的是防止敌军进入作战区域的行动和能力,通常为远程。“区域拒止”并非阻止敌军进入作战区域内,而是限制其在作战区域内行动自由的能力,通常为近程。
【3】董鸿宾.美国军事基本情况[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12.
【4】James Mattis,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Washington, DC: The White House, 2017), 6-7, accessed November 25,2018,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5】“动态兵力运用”(Dynamic Force Employment)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全球作战模式,其要义是积极适应未来大国竞争的复杂战略背景,通过可靠、灵活的战区兵力态势部署,保持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捷性,确保长期的战备状态,更加灵活地运用常备部队来积极主动地塑造战略态势,优先维护主要作战行动的能力,同时提供前摄性和可拓展的联合部队运用方案。
【6】“全球作战模式”下,联合部队的兵力运用可分为“接触、迟滞、打击和本土”等四类力量,分别对应着“校准力量态势”中的“前沿部署部队”、“远征部队”、“国家力量”等要素
【7】Army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8】“全球作战模式”(GlobalOperating Model)是《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兵力运用范式,它描述了未来如何部署和运用联合部队以完成竞争和战时的各项任务,联合部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核威慑、网络空间、太空、C4ISR、战略机动、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作战模式”下,联合部队的兵力运用可分为四类,即“接触力量、迟滞力量、打击力量和本土力量”等(Contact,Blunt, Surge, and Homeland),为“多域战”概念中“校准力量态势”原则对兵力部署划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9】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10】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11】Ibid.
【12】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13】张谦一.新概念新术语——跨域协同[J]军事学术,2017年第3期.
【14】冲绳战役是总攻日本本土的“破门之战”,战役代号“冰山”意为如此庞大的参战兵力,仅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犹如冰山水下部分的更大规模的部队将在登陆日本本土时出现。“冰山行动”因几“最”名扬于世——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对日作战中所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陆、海、空联合战役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后一次登陆行动,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最高级别将领于此役阵亡(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陆军中将),是美军整个太平洋战争的作战经验最淋漓尽致的集中展示,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的最直接诱因。
【15】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 Version 1.5, Pamphlet 525-3-1,The US Army in 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 Dec 2018
【16】“多域战”官方文件中以标星号待完善定义形式,分别给出了“陆、海、空、天、网”这五个作战领域的相应界定:陆域(land domain),是指地球表面在高水位线处结束并与海域向陆地部分的滨海段相重叠的区域;海域(maritime domain),是指海洋、港湾、河口、岛屿、沿海地区以及这些地形上方的空域,其中包括濒海地区;空域(air domain),是指从地球表面往上延伸直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大气层;太空域(space domain),是指大气对飞行器的影响变得微不足道的某个海拔以上的空域;网域(cyberspace)是指信息环境中的一个全球领域,由各种相互依赖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和其中流转的数据组成,包括因特网、电信网络、计算机系统、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等;而对于“多域”作为一个限定词的解释为:“同时在多个领域内展开行动的能力。”
【17】Ibid
【18】Joint Chiefs of Staff, Joint Military Operations Historical Collection, 15 July 1997
【19】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newe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mplications for Defense—Issues for Congress. December 19, 2019
【20】Huber,Thomas M. Japan's Battle of Okinawa: April-June 1945. Vol. 18. Leavenworth Papers. Fort Leavenworth, KS: Combat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1990.
【21】Nichols,Chas S., and Henry I. Shaw, Jr. Okinawa: Victory in the Pacific. Washington,DC: 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1955.
【22】Zee,Richard. “Operational Perspectives of the Okinawa Campaign (Operation ICEBERG).” Research Paper, Newport, RI: US Naval War College, Operations Department, 1994.
【23】关于B-29的动用,美军内部曾有过激烈争执。二战时,B-29归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战略空军部队指挥,尼米兹向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提出了请求,但阿诺德认为这是纯属战术性质的任务,不愿出动宝贵的B-29,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尼米兹一面表示海军在硫黄岛浴血苦战,伤亡惨重,全是为了替战略轰炸机取得基地;一面以“战略空军宪章”中规定的战区总司令在紧急关头有使用战略轰炸机的权利,据理力争,阿诺德只得让步,同意将B-29用于对日本本土飞机制造厂和航空基地的轰炸。
【24】Department of Defense, JOINT OPERATIONAL ACCESS CONCEPT(JOAC),17January,2012
【25】美军“多域战”概念中的优势窗口(Window of Advantage),是指在制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的作战领域或环境下,整合与集中各种作战能力,帮助指挥官夺取局部控制权,形成一种物理、虚拟和认知层面的优势,为美军联合部队机动创造有利条件。优势窗口超越了简单的敌我双方资源对比,而强调在战争的关键节点向敌要害发起决定性的打击,以形成一种“即时制胜优势”。
【26】“菊水特攻”是日军为配合岛上的抗登陆作战,对美军在冲绳海域的舰艇实施的大规模自杀式空中攻击。菊水就是水中的菊花,这是日本十四世纪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纹章图案,楠木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立下“七生报国”的誓言,意为即使死去七次也要转生尽忠,他因在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为后世所推崇。
(平台编辑:黄潇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