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序幕拉开:一场桌游大混战
三十年战争的奇妙之处之一就在于一场不同教派之间的角逐最终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一场教派之争的结果是让人们有了对国界的认知,想必这是对欧洲历史影响举足轻重的一段时期,人们终于在教派信仰不同的纷乱中由于利益和角度的不同,有了民族和国家的概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当时究竟是怎么回事吧,这里选取了一张地图有助于理解和分析。
总的来说,三十年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
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是三十年战争中新教攻击的主要对象,这个家族也称奥地利家族,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匈帝国。从斐迪南二世上位开始,欧洲大陆就不安宁了。作为耶稣会忠诚的教徒,斐迪南二世对波西米亚新上任的新教国王弗里德里希强烈不满,于是进攻波西米亚。后来的逻辑是这样的:
弗里德里希:无助、求援——没人帮
荷兰共和国:也在和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玩命——想帮帮不了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自己家还没收拾清呢,波西米亚也忒远——帮不了
三十年战争
Autumn
于是,弗里德里希没辙了,认输,领土巴伐利亚拿走。这下哈布斯堡家族来劲了,发现好像可以战无不胜,于是一直打到波罗的海。这时候丹麦新教国王着急了,马上打到家门口了,快自卫迎战吧。哎呀不行,还是打不过,认输吧。
到这时,波罗的海沿岸只有一个城市还幸免着,就是施特拉尔松德。
以斐迪南二世的阵势估计在欧洲大陆有点太猖狂了,大概确实需要一个北方汉子过来教训他一顿了,于是,上帝派来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他的军队果然厉害,从施特拉尔松德登陆,长驱直入直捣德国腹地,准备干掉哈布斯堡家族在意大利的“大本营”。不过,因为感觉后方有鬼,古斯塔夫赶着赶着路突然调转在鲁岑打败了哈布斯堡王室的主力,但自己不幸被杀,好像上帝又和欧洲人开了一个半路玩笑。不过反正瑞典已经给打败哈布斯堡王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场战争造成的损失惨重,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40%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
这时候法国决定站新教阵营了,明明是天主教国家却进了新教阵营(果然利欲熏心,真不知道这帮人谁能真信谁,简直在玩桌游)。波旁王室的路易十三侵入德国,在哈布斯堡王室地盘烧杀抢夺。好像还真是胜了一筹,这下瑞典人也高兴了,毕竟上帝的玩笑没把他们送葬,还确实大赚一笔。但是,更让人看不懂的是,那个遇强则弱的丹麦又跳出来了,怎么回事?原来他对瑞典老大哥赚的太多看不顺眼了(是不是藏在好人阵营里的莫德雷德?不,不是不是,丹麦还是好人的),反正,同样信仰新教的丹麦对瑞典宣战,最后怎么样,没怎么样,还是遇强则弱呗,认输了。
最后,瑞典军在波西米亚还是拿下了哈布斯堡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终于,1648年,法瑞两国联军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及兰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反正,各方最后都打不下去了,没钱也没人也没力气了,最终以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宣布结束,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从此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
这篇小文用简短的文字梳理了一下三十年战争的概况,虽然简短,但不难看出,当时的欧洲人已经不止于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决定站队了,同时还有诸多自身利益的因素,可谓各怀鬼胎,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法兰西、德意志等民族的概念逐渐得以强化,促使了民族国家的诞生,对后世直至如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