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东线纪行之一
中东铁路东线纪行之一
中东铁路,背景
时间是2017年12月底,手里有几天过期作废的年假,莫名其妙地突然想去东北看雪。
我认识的南方同学都对雪有着莫大的热情,但我明明是在华北平原长大。也许,真是这几年石家庄下雪太少了。
雪乡本该是常规目标,但没钱挤那份热闹。于是目标就成了中东铁路,对一个从小拿着火车钥匙当玩具长大的铁路子弟来说,喜欢坐火车看铁路再正常不过。
中东铁路线路图
中东铁路的名字时常会引起误解,其实它的全名是“中国东方铁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时,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俗称《中俄密约》,允准俄国修建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直达海参崴的铁路。在铁路的命名问题上,李鸿章寸土必争当仁不让地拒绝了俄罗斯提议的“满洲铁路”,最终这条铁路被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
中东铁路1897年动工修建,1903年全线通车。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哈尔滨到旅顺的南线作为支线。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南至旅顺路段改属日本,称为“南满铁路”。
1917年起,中国政府逐步收回铁路沿线附属地的管辖权。1920年起,东清铁路北段始称“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时间有限,这次只走了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东线部分,西线的几个小站只能留待以后,然而至今也没能兑现。
背景介绍完毕,以下言归正传。
牡丹江,起点
中东铁路东线之旅的起点,不是哈尔滨也不是绥芬河,而是位于中间的牡丹江,这其中有些周折。
原本订了到哈尔滨的机票,没想到出发前一天收到了因为下雪航班取消的消息。是的,因为一冬无雪所以准备去东北看雪的我,出发当天本地下雪了。
不想浪费自己的假期,于是改买了到牡丹江的普快车票。不过这样也好,30个小时的车程,可以看看沿途的那些车站,就算是弥补一下没时间走南线的遗憾。
哈尔滨附近的双城堡是最牵挂的一站,原因自然是少有的中式风格。历史使然中东铁路沿线的车站大多是俄式建筑,双城站的青绿色琉璃瓦和飞檐斗栱便显得格外眉清目秀起来。可惜来去两番都是过站不停车,因此只有在飞驰的列车上匆匆一瞥。
双城堡的照片拍得糊成一片,上张历史图吧
火车上的时间总是很漫长,东北大地的火车上,时间尤其漫长。所幸牡丹江这趟车上的乘务员和为数不多的乘客都是一个人就能撑起一台戏的存在,而不是东北人的我便成了他们重点关怀的对象。长达20多个小时的轮番轰炸,话题的核心只有一个——
这时候去东北,冻死你。
的确,有生之年经历的最寒冷的体验也不过-15℃的样子,而这次挑战的是-20℃以下甚至-30℃的地方。出门前身边的朋友们都担心我回来会病一场——事实是真的病了,但绝非这个原因,以后再解释。为了不在东北冻死自己带了一身在河北可能永远没机会的穿用的装备,还备了一大盒平时从不会用的保暖贴。
过了哈尔滨站以后折向东行,车上的人更少了。到牡丹江站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多,可能是心理建设做得太足以至于下车后并未感觉特别冷。
计划是第二天一早就买票去穆棱,所以提前订了车站附近一个旅舍。按店家的指引拐进一个漆黑的楼院里,沿着室外楼梯上了二楼,掀开帘子的一刻一股混杂着盒饭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一间单身宿舍感觉的客厅里,桌子上堆满了饭盒塑料袋以及或空或满的啤酒瓶,老板上身只披着一件运动服外套,豪爽地打了声招呼——好吧,这很东北。
登记信息时老板惊讶地表示自己以前曾在石家庄待过好几年,在和我交换了几个熟悉的地名后,惆怅地谈起了一段留在石家庄的伤心的爱情。拜这位前女友所赐,原本预订最便宜床位的我被调到了一个条件稍好的四人间。
那一晚整个房间里只住了我一个人。望着窗外路灯下摇曳的树影,没有什么初到异乡的不安,只有一些例行的焦虑。
一场旅程就这样平淡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