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十)【一点资讯】
1.26 三化汤加味(源于《素冈病机气宜保命集》,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大黄9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1丸,先以温开水灌下。
[功用] 通便泄热。
[主要症状]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痰声鹿,舌质红,苔黄燥.大便闭结,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系中风之中脏腑,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因气血挟痰火上逆,故面红耳赤,呼吸息促.喉中痰鸣, 痰热内结,灼津耗液则大便闭结。
[适应证]
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
[加减法]
痰多加川贝母10克,竹沥30克(冲);大便不实,仅服至宝丹或安官牛黄丸,不需汤药通便。牙关紧闭,用通关散搐鼻取嚏,通关散方:猪牙皂角、细辛等分为末吹入鼻中。
[ 验案]
徐某,男,65岁。病史:家属代诉,患者清晨登厕.突然昏眩扑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已10余日,小便失禁,大便燥结已10余日未行。
检查:
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右侧肢体瘫痪.舌歪,苔厚腻灰黑,脉弦劲有力。
辨证:
中风中脏腑,热闭证。
治法:
通便泄热,豁痰开窍
处方:生军10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远志6克。1剂。另驻 安官牛黄丸1丸,先以温开水送服。
患者服上方l剂即腹中雷鸣,泻下大便色黑如球,继转为稀便.半日之后神识复苏,但后遗右半身瘫痪,尚需继续治疗。
[接语]
中风可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别。
谈患者呆中风中脏腑之热闭实证.故见猝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太便闭结.面赤苔黄,脉弦劲有力。治疗当以化痰开窍、泄热通便.常以三化汤加菖蒲、远志 方中大黄通便泄熟兼通血闭,枳实、厚朴行气泄闭,羌活散风,菖蒲、远志豁痰开窍;加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清心凉血、开窍醒脑以治昏迷。故药后昏迷即苏。凡中风昏厥、大便不通者,常先以三化汤通大便,得便后常可热降神清、血压下降;但肢体瘫痪恢复较慢,属于中风后遗症,尚需继续调制。
1.27 补阳还五汤加味(源于《医林改错》,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生黄芪5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丹参1 5克.鸡血藤,30克,廑虫(蛰虫)10克。
[功用] 活血通络。
[主要症状]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常发生于睡卧之时.舌歪而蹇,语言不利,或偏头痛.舌质红.少苔,脉弦数。
[辩证要点]
本证系睡卧时脑血管血栓形成.因在睡卧时血流缓慢,最易形成血栓.血流运行受到障碍.则大脑某一部分得不到血液濡养,故出现半身不递、口眼歪斜、舌歪而蹇.语言不利 应当结台CT、MRI等检查确定诊断,纳入辨证的内容之一。
[适应证]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后遗症等。
[加减法]
重在上肢加姜黄10克、桂枝10克,重在下肢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
[验案]
张某,男.6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43880 初诊:1993年2月1日 主诉:口舌歪斜1年余 病史:患者口舌歪斜,语言不利1年余,伴左手麻木,下肢无力.有时抽搐,大便略干,1~2日1次。
检查:
神志清晰,语言蹇摆.恬动不利。CT示:多发性瞄梗死,脑萎缩 舌质暗,舌根苔喊,脉滑。
辨证:
风中血络,气虚血费 西医诊断:
多发性脑梗死,脑萎缩
治法:
益气活血,通络熄风。
处方:
生黄芪30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蛰虫12克.水蛭12克.生薏仁30克,木瓜15克.防己10克.桑枝30克,丝瓜络10克.白附子12克,僵蚕12克.全蝎6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
1993年2月8日,药后左手麻木减轻.下肢已不抽筋 舌质青,舌苔薄自.脉弦。继服原方加入姜黄15克,桂技5克,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
1993年2月25日 服药半月,左上肢麻木基本消失,惟感肢体恬动乏力 舌质红,苔薄黄有剥脱.脉弦,继以原方稍事加减,改为丸药.巩固治疗。
处方:
白附子12克.僵蚕10克,全蝎6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生黄芪30克, 川贝母10克,元参1 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海浮石18克.姜黄15克,桂枝6克.生牡蛎60克 10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攻2丸.1日3次
[按语]
该患者系多发性脑梗死1年之久.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合牵正散以祛头面之风;病为瘤疾.故加水蛭、廑虫(蛰虫)、地龙以加强活血化赛 疏通经隧之力;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与气血虚弱有关,故重用黄芪.既能补气,合当归又能养血,通过补气以加强活血通经的作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并有协同作用;地龙通经活络。
另外,印老认为多发性脑梗死是头脑中 经脉闭塞,存在“障碍”,必须予以疏通,故加入软坚散结的消瘰丸(元参、川贝母、川牡蛎)以及昆布、海藻、海浮石、夏枯草等,以疏通经隧扫除“障碍 ”促进康复。
1.28 牵正散四物汤台剂 (源于《杨氏家藏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组成]
白附子2克.僵蚕10克,全竭6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桑枝30克,丝瓜络10克,鸡血藤30克
[功用]祛风活血。
[主要症状]口眼歪斜,颜面麻痹。
[辨证要点]
本证系中风之中经络的轻症。症状仅见于头面,故称中络,口眼歪斜,颜面麻痹。
[适应证]
颜面神经麻痹,脑梗死和脑出血后遗症等。
[加减法]
面麻痹甚者加苏木10克.并以炒香附120克盛于布袋内,乘热熨麻痹之处。
[医案]
王某,女,81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400999。初诊:1993年7月15日。主诉:口眼歪斜,口唇麻木半年。病史:半年来口眼歪斜,口唇及上肢麻木.语言蹇涩,左下肢活动不和,步履维艰,记忆力下降,大便干结。1~2日1次检查:神情呆滞.口眼右斜,语言蹇涩,左侧上下肢肌力弱。舌淡苔白腻,脉弦。
辨证:
风中血络。
治法:
理血祛风
处方:
白附子10克,僵蚕9克,全蝎6克,赤芍24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挑仁12克,红花10克.生薏仁30克,木瓜15克,防己10克,天麻10克,白蒺藜12克,7剂,每日1剂,承煎分2次服。
二诊:
1993年7月22日。药后左下肢活动较前有力,口眼歪斜亦减轻,记忆力增强。舌根苔厚腻,脉弦。前方已效,继服原方加碱。
处方:
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5克,生地15克,白芍18克,鸡血藤24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桑枝24克,丝瓜络9克,姜黄10克,天麻9克.钓藤24克。7剂,每日1剂。承煎鞭。
随诊:
患者连续服用上方1个月后,口眼歪斜恢复正常,语言流利,惟下肢活动尚欠有力,嘱其继服原方治疗.加强锻炼,力争痊愈。
[按语]
本病主要由于面神经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者为面神经风湿性疾患及内耳疾病引起;此外,脑基底部炎症也可引发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风中于络引起,属中风之轻症 由于面络不通,因而引起麻痹不仁、弛张不用、口眼歪斜、肌肤不仁等症状。以白附子祛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挑仁四物汤活血祛风,桑枝、丝瓜络通经活络;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解痉。
1.29 河间地黄饮子(源于《宣明论》)
[方要组成]
熟地10克,山萸内10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远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昧子10克,肉苁蓉10克,内桂3克,熟附片10克,巴戟天10克。
[功用] 温补肝肾。
[主要症状]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患肢肌肤有麻木感或闪电样痛,亦有语言不利者。舌淡,脉虚弱。
[辨证要点]
本证是因肝肾两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用,敞见肢体瘫痪、手足痿废而不收引;阳气不能使气血布达于外.故肌肤麻木、甚则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运动.故语言不利。
[适应证] 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验案]
刘某,女,3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55797。初诊;1993年7月12日 主诉:双下肢共济失调7~8年,加重2~3年。
病史:
患者七八年来双下肢痿软无力。共济失调,走路如踩棉花。经常跌倒。生活不能自理,失眠多梦 西医诊断为: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变 经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中医治疗。
检查:
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步态不稳,不能直行,摇摇欲坠地,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无力。
辨证:
肝肾两虚,筋骨不荣。
治法:
温补肝肾
处方:
熟地12克,山萸内9克,石斛18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菖蒲12克.远志6克.茯苓15克,肉苁蓉10克,上官桂3克,熟附片15克.巴戟天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胶9克(化冲)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
1993年7月20日 患者未来,其夫代述:药后两下肢走路较前有力,步态较前稍稳,要求继续服用上方。原方14剂,服法同前。
[按语]
该患者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故以肉苁蓉、巴戟天、鹿角霜、肉桂、附子补肾壮阳;熟地、山萸内、五味子养肝敛气;石斛、麦冬生津;菖蒲、远志、茯苓益心气,醒神益智。全方滋肾养肝、益心宁神;由于患者病之己久,故需多服尚能取效。
11月会员招募:
1.每天分享10+5篇左右,秘方验方临床干货,pdf原文件。有据可查。有别于公号已发内容。
2. 11月度会员费30元,从入群日起算,一月一结,不满意,可退剩余天数。(好文章可每天自主保存,不再担心找不到了。)
3. 30元一月,一包烟钱,一杯奶茶钱,即可享受一个月的干货分享。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但绝对买得到超值的服务。
4. 群内禁止发送链接,推广公众号,以及高价卖方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