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日本人拍的中国美食,一定饿哭你!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电影派
Vol.966

身为一个中国人,最让派爷骄傲的,无疑就是我们的美食。

从八大菜系到街头小吃,从百年老店到苍蝇馆子,从五星级饭店到妈妈的家常味道;

总会有那么一款美食,会触及到你的灵魂。

美食,不仅是人们为了生存而果腹的欲望;

它更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版《深夜食堂》播出之后,骂声一片的原因。

不好意思,泡面、鱼松拌饭、章鱼香肠什么的,真的不能代表中华美食。

至于我们中国有什么好吃的;

日本人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帮我们拍出来了——

《中国之食文化》

中国の食文化 (1980)

1972年,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到了八十年代,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使用日本产的家用电器;

日本人也愿意来中国旅行。

不仅如此,中日双方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

像动画片《熊猫的故事》、武侠电影《敦煌》等,都是八十年代中日合拍的优秀作品。

而这部《中国之食文化》;

就是日本人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品尝了大江南北的美食后,制作出来的。

这部纪录片,最早是在日本飞抵中国的航班上播放的,就是为了向日本游客介绍中国的美食文化。

虽然只是一部“旅游宣传片”,但是这部纪录片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协助。

文化部牵头,各地饮食公司和相关店铺也极力配合。

制作组非常用心,按照中华美食鲁、川、粤、淮扬四大菜系;

依次走访了北京、江南、四川和广东。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美食方面也融合了大江南北的特色;

而那些曾经帝王享用的华丽宫廷之味,才是无数人向往的菜式。

比如蒸燕窝蛋白,再淋上芡汁制做而成的芙蓉燕菜;

海参和鹌鹑蛋制作的乌龙吐珠;

以及以鸡绞肉和鲍鱼制作的青蛙鲍鱼等等。

这些宫廷风味就算放到现在,依然算得上是奢侈的顶级料理。

除此之外,节目组也记录了平民的日常之味。

比如极具北京特色的早餐,焦圈豆汁,豆浆油条。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饭的景象;

连旁白都感叹,像极了《骆驼祥子》中的场景。

而到了江南鱼米之乡,节目组则走访了许多当地的百年老店;

侧重点也放在了那些名菜上。

比如在苏州经营了200多年的松鹤楼;

最拿手的就是那道可以代表江南的名菜松鼠桂鱼。

而同样是百年老店的楼外楼,就矗立在杭州西湖湖畔。

每天清晨,厨师们都是直接从湖中打捞新鲜的草鱼,做成了有名的西湖醋鱼。

温润的江南人,在食物上同样有着精致的追求;

从摆盘到制作,都十分考究。

可是说到吃的讲究,自然还是要看广东。

像广东的早茶文化,以及爱好喝粥的习俗,纪录片中都有介绍。

丰盈的物产,让广东人的餐桌上的食物,也十分丰富。

除了普通的食物,像青蛙、娃娃鱼、蜗牛、老鹰、猫头鹰、果子狸;

甚至是猴子和猫,这些动物都可能沦为广东人民的食物。

当然,这些可爱的动物被搬上餐桌,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接受的。

派爷自然也是不支持的。

于是,随着近几年监管的加强,这些动物已经逐渐消失在餐桌上了;

取而代之的,是口感更好的福建人(大雾)。

说起川菜,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辣。

但实际上,当年的老式川菜,还不是百菜一味;

而是号称“百菜百味”。

六吃鲍鱼、成都酱鸭、鸡豆花、豆渣鸽脯这样不带一丝辣度的川菜;

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而我们熟悉的麻婆豆腐和水煮牛肉;

原来在几十年前的做法,和现在并不一样。

两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一句;

“割不正,不食。”

短短五个字,足以见得中国人对于食材的挑剔程度。

正因如此,中餐的厨师,都要练就一手好刀工。

派爷觉得,这是中华料理中最引以为豪的部分。

而纪录片的最后一集,就直接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一通出神入化的刀法。

一个菜墩外加一把硕大的菜刀,可以切块切丁切丝切末;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切不了。

另外,中华料理中精美的摆盘以及对食物不懈的创新;

让每一道菜都超出了食物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

一道素食,中国人也会想办法做成肉的形状和口感。

就像这道名为母子相会的菜,全部都是用素菜制作。

就连神还原的鸡蛋,都是用蔬菜和淀粉制作而成。

当日本客人看到烤鸭的制作过程时;

不禁伸出大拇指,夸赞厨师们都是艺术家。

影片拍摄于1980年,距今已经有37年的时间了。

除了美食之外,我们还可以透过这部纪录片,看到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就像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中国》时,拍摄了许多普通中国人的面孔;

客观地记录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

那时的人们看到外国人时,脸上总是充满了疑虑和焦躁。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人们的衣着虽然依旧朴素,但是脸上却多了几分乐观和幸福。

对比现在和过去,那时的人和事,已然恍若隔世。

不仅是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甚至有些美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转,再也品尝不到了。

比如宫廷菜中。用鸡肉和鸭肉吊汤制作的红烧熊掌;

如今也因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使这道美食销声匿迹。

而广东的早茶中,有一道名为奶油百篇糕的点心。

推车一上,这道点心就被食客们一抢而光。

这道层层包裹馅料蒸制而成的甜点,曾经被广州食品协会评选为代表;

如今却已经难觅影踪了。

甚至许多年轻的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道点心,不禁令人唏嘘。

这部纪录片,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1。

有人甚至说:

“这部纪录片,甚至比舌尖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影片没有太多感情的渲染,更多的是淳朴真实的记录。

内容也极其丰富,不止有对菜品的展示,更有对历史文化、地理因素的讲解。

从高端的宫廷菜系,到寻常百姓的家常菜,以及干货满满的后厨实录;

都可以见得这部纪录片的用心之处。

显然,在制作美食这件事上,我们可能要比日本人在行;

但是在对待美食文化的态度上,日本人着实要比我们更有崇敬之心。

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拍出那么“山寨的”《深夜食堂》呢?

放毒完毕,派爷要来桶泡面,解解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