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的童年记忆,至今看来满满感动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电影派
Vol.563

译制片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水准忽高忽低。

比如前段时间就被派爷发现了《星球大战:新希望》(1977年)国配版。

这里不仅有江浙口音欧比旺。

则四你速速告诉你滴。

甚至还加上了解说词,比如开场这段,英语版是没有旁白的。

国配版:这是帝国的特务突击队的飞船……

好好的科幻片,被你玩成了科教片!

除了这些之外,配音版还喜欢乱改台词。

为了配合伟大的意识形态,愣是让一个帝国高级将领说这样的话。

如果起义者发现了我们死亡星的要害。(英文为叛军)

这和英文字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就是抗日神剧里鬼子兵说的。

咱们伪满洲国,咱们日伪军……

好歹也可以说成是起事者啊,真是天大的误会。

今天,爷同样要和婊婊们分享一部国配版电影。

但它却毫无违和感,甚至是锦上添花。

《克拉姆一家》

婊婊们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部电影要推国配,不推丹麦原声?

爷只能说,那素泥太连青。

想当年,正大剧场可是塞满了爷的童年。

这部《克拉姆一家》也是在那上面看的。

在一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只能看译制片。

可它却成了多少人的共同回忆。

豆瓣上9.0,毫不夸张地说,这都是满满地情怀分。

可有些情怀,是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就如这部《克拉姆一家》。

故事中的克拉姆一家,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爸爸是一位中学老师,平时喜欢搞小发明,总是粗心大意。

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却一心好学,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

大姐姐斯汀娜正处于青春期,总离不开她的男朋友。

主角是小克拉姆,排行老二,调皮捣蛋、性格开朗,电影里充满了他的旁(tu)(cao)

还有一个刚会说话,专职卖萌的老三,弟弟科隆克。

这样的配置,让派爷想起那部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也是《家有儿女》)。

事实上,这部电影可以说就是丹麦电影版的成长烦恼。

故事从一个清晨展开,这一家人悉数登场。

小克拉姆的旁白也随之展开,可谓金句连连。

当他评价父母的爱情时。

爱情随着年纪的增长会藏到肚子里去。

小小年纪,居然有这等见识,让身为老司机的派爷看了也汗颜。

可他却只会嘴炮。

当他遇见自己的暗恋对象约莎的时候,就显出了自己笨拙的一面。

约莎不小心摔倒,小克拉姆扮成猴子逗她笑。

脸都甩糊了人家也不理你

而别人却绅士地接过了约莎的书包。

有这功夫逗我笑,还不如帮忙清空购物车。

所以,为了增加实战经验。

有一次,小克拉姆决定偷看姐姐与男友锁在房间里干什么。

结果,派爷听到了不好的声音。

姐姐的声音:来呀,比尔,能行,你会做的。

至于小克拉姆看到了什么,嘿嘿嘿,派爷不说,婊婊们可以自己去看。

小克拉姆既清晰又懵懂,对性与爱充满了好奇。

这不正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吗?

除了爱情之外,小克拉姆还遇见了真基友。

小学生版阿汤哥。

汤姆,身份不明,疑似是一个留守儿童。

他的据点在一桩老宅的旁边,这个树窝。

小克拉姆和他很投缘,两个人一起掏鸟窝,闯鬼屋,煮猫咪…..

身为爱猫人士的派爷惊恐地想起了熊孩子这个称谓。

而煮猫事件也引来了其他住户的不满,克拉姆一家不得不搬走。

他们住进了那幢老宅。

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他们遇到了两个笨贼。

这两个人,一个蠢一个凶,走的是《小鬼当家》的路子。

而本片里为数不多的大场面也由他们贡献。

通过吊车打劫银行,很有想法,但是你怎么逃呢?

后来,其中一个两次掉进由汤姆设计的陷阱。

看起来也是非常享受被捆绑被束缚的感觉。

在一次斗智斗勇中,他们从丹麦被送到了土耳其。

这是他们刚刚从土耳其划船回来的样子,臂力也是惊人。

故事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虽然派爷还惦记着无辜死去的野猫……

不过在当年看来,这部电影可是让爷异常痴迷。

看完后甚至还有点小遗憾。

哪怕现在重看,也是热泪盈眶。

影片中展现的,正是派爷那逝去的青春啊!

哪个蓝孩纸还没有玩过打仗游戏呢?

谁又没有几个暗恋对象呢?

小克拉姆在片中曾写过一封情书。

约莎约莎你真美丽

唇红齿白头发飘逸

你反应敏捷心仔细

脑子聪明赛机器

可是有些事情你不明白

男孩子是好还是坏

我不聪明也不健美

但我做事不后悔

希望你的眼睛温柔地看上我一眼

融化我心里的冰霜……

当年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简直是被洗脑循环。

现在重看,才发现就连中文翻译版都如此押韵,真切的做到了信达雅。

而那些配音演员也是一个比一个传神。

比如片中最小的孩子科隆克,虽然他话不多,但是总有几句台词。

结果,中文配音的演员简直是萌炸了,和这位正太的外形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各位婊婊们要想体验那种声线,可以直接打开B站。

弹幕里甚至有人就是冲着他来的。

不得不说,《克拉姆一家》清新自然,中文配音也不造作。

妥妥的合家欢电影。

可现在很少有人再拍这样的电影。

再看看当年的正大剧场放的电影,大部分都是豆瓣标记冷门。

这其中也不乏很多精品。

仔细一看,居然还有《是,大臣》!这也是一部特别经典的英剧。

没想到当年的央视逼格如此之高。

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这么早就看过了。

百度百科上对正大剧场的评价是这样。

早期正大剧场无论在选片,翻译还是在配音,制作等方面都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它代表着中国译制片的又一段辉煌。

是啊,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正大剧场就是电影的最早启蒙。

而译制片就是童年的情结。

像《人证》、《追捕》、《卡桑德拉大桥》、《佐罗》等等。

直到很久后,才发现给阿兰·德龙版佐罗配音的是童自荣老师

这是真正无法磨灭的记忆。

那是译制片真正的辉煌年代。

到了如今,虽然它们早已不在,却也是一段永远值得珍藏的宝贵回忆。

不睡等撩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