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详探微 | 秦印的学习与创作(上)


    秦印构成形式浅析    

秦印是中国古代玺印形式从无序到有序演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以鲜明的界格形式独立于战国玺印之林,并渐次以规范印章文字的方式奠定了汉印秩序化的基础,最终联袂汉印形成了人所称誉的中国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同时『印宗秦汉』也成为五百年来印人进入篆刻艺术的不二法门。

秦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字体系、界格形成和錾刻方法三方面。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秦书分为八体,其中『五曰摹印』,即后人所说的『摹印篆』。但就我们所见,秦印文字形态颇多变化,究竟何为许所指的『摹印』体,迄今并无一致的看法。如果简单地理解,摹印篆当为合适应用于印章布局的文字样式。既然秦印以方形或长方形为主,那么结构平直、外形趋方的文字样式最为适形。事实上,在秦印演进的过程中,既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文字体系,也可以看到文字结构由圆趋方、外形渐次整饬的变化轨迹。

从表面上看,相对统一的文字体系与结构方法、规范划一的界格形式与錾刻方法,都可能致使秦印形成恒定、整饬的静态视觉样式。特别是界格的设置与应用,犹如樊笼式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章法的多样性及表现力。而秦印通过对印面上空间形态的关注与经营,进而在章法上生成虚实对比变化,改变了可能因界格设置形成的封闭、均衡的静态结构,揭示了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意味的阴阳二元相生观,最终形成了秦印显明而独特的审美特征。可以说,秦印是在『樊笼』中最成功的舞者。

一、秦印文字的形态与变化

关于中国玺印的起源迄今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战国时期玺印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公私两个层面上。至于战国玺印具体出现在何时,目前也没有历史文献或实例可以认定。如果试以文字演进的规律为序,将秦印的文字形态进行排列,从中可以看出秦印文字应用的变化轨迹,即逐渐方折、整饬的『摹印』趋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字形日趋规范、整饬,文字结构中生动的、具有表现力和艺术价值的部分也随之弱化,甚至消失。)

从今天所见秦印遗迹中,可以看出有大量的战国秦印在内,其特征即表现在文字形态上。秦文字源自西周金文,既是金文的分蘖,也最多地保留了金文的造型基因。(实际上,战国他系文字中都有西周金文的基因,而秦文字则直接承袭了西周文字的气脉。)所以,在秦印中多见西周文字的遗绪,其中,诸如圆、弧结构较多,外形不甚齐整等这些富有动态意味的结构方式,使得秦印在规范的界格形式内显示出许多生机。

就笔画形态而言,秦印文字的变化是通过不同的动态来实现的,这类动态笔画又可分为弧画和斜画两类。秦印文字的弧画或圆弧形的小结构,有些源自金文遗存,有些则类如小篆中的笔画或结构形态。在被界格封闭的单一空间里,具有弧形或圆弧形的笔画能使密中见疏、方中生圆,不仅改变了周边的空间结构,还可以在字形简略的情况下填补空间、以实济虚,藉以达到平衡章法的目的。这种『以实济虚』已不是最初文字繁简不同形成的对比关系,而是在次一层面上的阴阳变化形态。可以说,这种类如太极图中的黑鱼白眼或白鱼黑眼、以『变』求『全』的手法,极好地诠释了传统哲学观中二元相生的道理。

以斜画生成动态是秦印封闭性结构中另一种笔画变化手段。斜画既有着与弧画相类的动态特征,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斜画分割空间更为直接,视觉更具冲击力,但由于斜度及长短的不同,其动感也有强弱之分。动感强烈的斜画在改变空间关系方面有着明显的功效,它们既能起到充实空间的目的,又能同时营造出虚实关系(与前面弧画以实济虚同理),在章法中形成丰富的变化。

弧画和斜画除了分别应用之外,在更多的秦印印例中则呈现出多种动态笔画的综合运用。它们或弧或斜,或斜中带弧、弧中有斜,以其多样性的变化丰富着印章的表现力。有些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章法中大的关系,有些则处于次要位置,起着改善空间、丰富内涵的作用。
二、秦印的章法形态与变化

有成语说『无中生有』,意谓无所依据、凭空捏造。而老子则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哲学的立场阐释了有和无的转换关系,其于艺术创作有着特别的意义。秦印以界格作为基本构成,产生了具有封闭特征的印章形式,因此,虚实变化在章法中就成了至为关键的手段。唯虚能容,唯虚生变,在虚与实的对比与交替中,章法形式才有了审美的意义。

秦印章法中的虚实空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字形变化来实现的。这种变化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利用文字繁简差异在印面上形成虚实关系,我们称之为自然生成型;二是在文字繁简差异不明显,甚至雷同的情况下,通过主观人为的方式进行变化和调整,形成虚实关系,我们称之为匠心独运型。

在自然生成形式中,文字繁简差异是先决条件。笔画简单的字往往是变化的重点,而变化的方式包括位置大小,笔画斜直、取势方圆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单独应用,有时综合应用,主要是以全印的整体章法为考量的。在秦印中,有些字形变化几近完美,有些则不尽然,可见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宽容度,如何取舍,决定于印人的审美观。可以说,文字繁简的客观存在给秦印的章法构成带来了变化的契机,此后,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汉印系统,并成为自然调剂章法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匠心独运形式中,因为文字繁简差异不大或者雷同,布局时不具有自然生成的虚实关系,就需用技巧性的方式,人为地经营出虚实关系,达到审美的目的。其变化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收缩、弱化某字的局部结构,甚或整个字形,以形成空间变化,使得整体章法和谐于朱白阴阳之中;二是调整重心,用以营造空间关系,形成章法上的虚实变化。这种重心的改变,可以是文字的局部结构,也可以是完整的字形;方法之三,即如我们前面所例举,是运用斜画、弧画这样具有动态的笔画形成空间变化。在这三种方式之外,利用界格不等分的方法也是秦印营造章法的手段之一,我们将在后面小节中详述。

从表面上看,界格的设置虽然有利于印面整体感的形成,却分离了印面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特别是在应用上述几种方法营造空间关系时,很容易仅仅着眼于某个单字的形态变化,使得印文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影响了整体章法的浑一性。因此,在经营空间关系、调整虚实变化的过程中,虽然是从局部结构或单字入手的,着眼点则须在整体的章法关系上。

依我们的理解,所谓『摹印篆』就是使文字形态符合方形印面的文字结构改造过程。从诸多秦印实例来看,这种改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越到后来,文字结构就越趋向于平齐方正。在晚期的秦印中,已呈现出后来汉印所具有的文字结构特征及章法样式,但缘于对外框与界格的运用习惯,这类秦印仍保持有空间营造的意识与方法。虽然这种变化已经大为减弱,甚至趋向于精致,但依然具有秦印的气质和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习汉印往往着眼于成熟期的印式,忽略了由整个过渡期的形态,以至陷入平齐方正中不能自拔。因此,这类秦印无论对学秦或学汉者而言,都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三、秦印的界格形式与变化

外框加界格既是秦印的制度所在,也是章法形式的表现。相较于官印,秦私印的界格在施用中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和变化手段,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也就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界格最初的作用在于分疆界域,给每个字划出大致相等的空间,以期达到全印均衡、整体的目的。由于文字本身存在的繁简差异,这种固定的均衡分割有时候难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效果,于是秦印中就出现了界格的随机性变化方式。一般来看,这种『随机』的着眼点在于文字的繁简程度,简则占地小,繁则占地大,可以称之为『尽势而用』。如在二字印中,不均衡的界格分割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形式可称为『逆势而用』,即结构较简的字形反而获得较大的地域,从而使章法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虚实对比效果。由此可见,『尽势而用』在于取得相对平衡的章法效果,而『逆势而用』则更容易形成章法上的变化,二者有着不同的动静虚实感观。
秦印的界格之用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在一些独字印中,因无须界格分割,甚至在一字中强调夸张其中几个笔画,使印面产生如有界格分布的样式。同样,与之相反的例子是,虽然印面上并没有出现实际的界格,却在字与字之间有意留出间隙,看似仍有界格的存在。如以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借鉴用于篆刻创作中。

虽说一格一字是秦印的『招牌』形式,但也偶见例外,如印例中可见二字共占一格的布局形式,其目的仍着眼于整体章法的平衡与完整。这种非常规的形式,对今天的篆刻创作很有启发性。

秦印中另有一部分仅存边框而省界格的印例,它们既不同于形式相近的六国玺印,也有别于汉初的印章形式。与六国印相比,它们更富于秩序感,与汉初印章相比,则显得率真自然。究其原因,即在于文字结构形式的不同。这类印章文字结构以方折为主,兼用斜、弧画,具有典型的秦文字特征。在章法布局中,它们多采用局部结构挪让、错嵌的方式,兼得整饬与变化二者之长,最终达到浑一的效果。其中如『胡延年』『虞年』二印,可谓经典之作,即使按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也堪称完美。有外框而无界格的秦印排除了界格的束缚,增加了布局的自由性,因此更具有借鉴创作的意义。这类印例虽不多,但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四、秦印别格

秦私印中有些表现出另类气质,大致可以用野逸或拙朴来定义。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字形而造就的,如字形重心失衡、结构比例不同常规等。甚或在一方印中,字与字仿佛不属于一个构形体系,表面上有着明显的违和感。然而有意思的是,通过界格的规范和聚拢,全印又大多能融合为一。推想这类印式最初或并非刻意而为,反倒是无意中的率性或失控,才成就了这种异象和别格。从学习的角度上看,这类风格因为没有定式,所以最难模仿,越刻意去学越不可得。其途径恐需首先大量研究学习同时代的文字书写样式,积累字形演进变化的经验,领略精神,及至动手治印时,又需全部放下,心无挂碍,或有所得。

五、秦官印的风格

与丰富多变的秦私印相比,秦官印显得十分严正。这一方面是因为秦官印多为四字,田字形界格极易形成一个对称稳定的结构形式,且作为权力的象征,方寸之间须体现出一种秩序和威严。但由于当时的文字形态尚未达到像汉印文字的平齐程度,所以,秦官印中仍可以看到明显的动静虚实变化。同样,这种变化多为不经意间的表现,故仍洋溢着一种率真自然的气息。如果再作分类,又可见处于文字演进过程中书体变化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总之,秦印以封闭的界格形式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变化手段,进而揭示了阴阳相依相生的美学构成原理。深入学习,研究秦印的构成方式,无疑会对今天的篆刻创作开启思路、提供借鉴。(待续)

(0)

相关推荐

  • 篆刻入门:为什么说秦半通印是秦印的学习重点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的篆刻临摹作业秦印部分中,选入秦私印半通印最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是我们学习秦印的重点. 秦私印中的"半通印",其样式根源来自于秦官印的"半通印& ...

  • 篆刻入门:篆法与章法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篆刻技法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内容是篆法.章法和刀法,而这三者之中,关系"篆"的部分联系最紧密的是前二者,而刀法更多是"刻"的部分.而通常所说的&qu ...

  • 篆刻入门:一方秦印的篆法与章法

    秦印的章法常常不为人提起,因为秦印常常被"田"字格或"日"字格框定,完全失去了章法的可塑性,入印文字被框定在界定好的界格里,被固化死了.于是,我们欣赏和学习秦印 ...

  • 篆刻学习:秦印临摹遇到的“无界格秦印”

    我们知道,秦官印大部分是有界格的.但我们细翻印谱,也会发现,有少量的秦印,印面没有界格,我们就称为"无界格秦印",比如"召亭之印"."修故亭印&quo ...

  • 篆刻学习:从两方秦印的临摹到篆刻创作的基本原则

    篆刻学习中,临摹古代玺印是必经之路,但无论如何临摹,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了解篆刻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本文就结合我们秦印作业第34.35两方印来稍稍谈一下 ...

  • 印章技法讲座 | 印章章法分类(一)

    章法即布局.印章的文字.线条.结体稍微变化一下,整个风格就变了,千人千面.即便是一手刻制两方相同内容的印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以"虚"与"实"为准则,对印章 ...

  • 篆刻入门:汉印是“证件照”,秦印是“生活照”

    我们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拍照片,如果是拍证件照,一定是坐得端端正正,因为这样才可能彰显端正之美:拍生活照时,往往不经意的抓拍能取得很不错的艺术效果,因为这些生活照中的人像是非端正的,是攲侧的 ...

  • 篆刻入门:再说秦印的特征

    本文发布秦印作业第十五方,作业之前,让我们略微再回忆一下秦印的特征. 秦统一六国,国祚仅15年,但对印章的制度.文化.印风.官名.印材等均有一定规定,这使印章史出现了极大转折,因此,秦印在中国印章史上 ...

  • 篆刻入门:秦印里的“虚实”

    篆刻的基本素材是篆书,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篆字入印后,这些字的篆法之美是篆刻美的重要内容,这已经是我们篆刻学习者的共识,但还要进一步注意:一方印中每一个字的篆法应当服从于全印的大章法,在全印章法美之中体 ...

  • 究详探微 | 六国玺印中的写意要素及思考

        引  言     相对于约三千年的中国玺印史和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史而言,写意篆刻的提出是一个十分『年青』的课题.何为写意篆刻(或写意印)?笔者在三十多年前的一篇小文中试图界定为『所谓写意印,是 ...

  • 赵熊带你探微秦印匋、秦印与篆刻

    书法馆 公众号 近年所见秦印匋遗存颇多,其中又以戎壹轩藏品与西安一藏家藏品为两大宗,遂引发秦印匋与秦印之间关系的思考.而思考的方向,则多倾向于以篆刻艺术的视觉来审视秦印匋形式,以及其与秦印形式的关系. ...

  • 究詳探微 | 古璽章法的『常』与『變』(上)

    古玺之名,一般概指秦统一前战国时期的诸国玺印.自李学勤先生提出战国文字分出三晋.秦.燕.齐.楚五系以来,古玺研究也多依五系之分展开.总括来看,诸系玺印或各具特徵,但缘于中国文字系出一源,诸国玺印又同处 ...

  • 究詳探微 | 古璽章法的『常』与『變』(下)

       随物应机的巧妙构思:错 合    玺印章法的生成,其首在入印文字形态的聚合方式.虽然古玺有着以行列为常态的章法构成方法,缘于文字间往往出现的结构上的繁简大小不一等原因,使得章法有了随物应机的变化 ...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锁孔入路视频详解---我的手术学习笔记系列

    神经外科医生都知道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最佳.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方法,那为什么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却不是M ...

  • 《伤寒探微》详解经方的用药法度

    经常会被问到: 1.经方是怎么用药的? 2.经方是否要执原方?不能加减? 3.经方的用量怎么计算?用量能否改动? 4.擅用经方医生是不是只用经方不用时方? 经方的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

  • 汉字探微(240):探赜索隐——释“索”

    朱英贵 成语"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索"字从"丝",本义是用丝.棕.麻等原材料制作的绳子,因为绳索有所系联,可 ...

  • 汉字探微(242):韦编三绝——释“绝”(絕)

    朱英贵 一."绝"(絕)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