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实践的
部分文字材料:
野外考察实践专题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现在的地理教学就是教你在床上学游泳
2013年国务院提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
2014年7月14日《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2014年8月再次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6年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学生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自然教育是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世界观,遵照自然规律行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2000年“自然之友”翻译出版《与孩子共享自然》(约瑟夫·康奈尔),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环境机构、教育机构、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开始了自然教育的学习和公众普及实践,并试水市场化经营,探索自然教育的盈利模式,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2013年11月起,来自自然教育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昆明、广州、成都的十几家机构共同筹划举办第一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及青年论坛,共同探讨自然教育界定及自然教育的意义价值、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媒体传播、自然教育与社会化自然保护等议题,促进自然教育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达成初步共识、为今后进一步交流和促进行业协作、行业专业性发展与后备人才培养等奠定基础。
什么是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亦称“现场考察”、“实地考察”。专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直接了解所学专业的现场情况,以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实际知识、技能和经验。或采集标本,或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
例如,地质学校学生到野外考察地质地貌的情况;
生物专业学生到山区考察植物,到海边考察动物并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
实习路线集中在红河哈尼族自治州,为昆明→石林→弥勒→开远→蒙自→屏边→河口→建水→昆明。在这条实习路线上,主要为喀斯特地貌,从海拔约2000 m的山地高原过渡到海拔100 m(最低76 m)的中山峡谷,气候包括了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植被有热带森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灌丛等。实习途经地区居民为汉族、哈尼族、苗族、回族,有瑰丽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文化古迹,丰富的农林种植园,以及多样的大型工矿企业。
1、掌握喀斯特地貌、山地高原和中山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了解石漠化现象;
2、掌握热带森林、亚热带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的群落结构、优势种或建群种、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规律,以及根据群落结构、优势种或建群种正确区分这些植被类型的野外技能;
3、学会或巩固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的1~2种样地技术,以及地形图、GPS、海拔表、地质罗盘的使用;
4、掌握或巩固野外植物识别和标本采集压制技能,采集压制50种植物标本,熟练掌握实习路线中常见的30~50种植物的名称、分类地位、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5、识别实习路线中的农林种植园,掌握正确分析这些种植园的经济和生态问题的技能;
参观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大型工厂,对比分析其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流程和技术;
6、参观矿产资源的采集、冶炼流程,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矿山生态恢复技术;
7、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和管理。
1、认识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植被中主要群落的基本特点、物种组成及其生存环境和规律。
2、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最小面积测定,频度及多度测定,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测定,种群及群落分布格局测定。熟悉样方法、样线法、样带法、点样法等植物群落测定方法。
3、认识石漠化对石林等喀斯特地区的影响,思考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可能途径;
4、感受云南的植物多样性的同时通过对比保护区核心区和外围差异,充分认识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
5、参观开远化肥厂,请厂方相关技术专家系统介绍该厂解决生产中各个环节污染物处理、治理等情况,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及科学思路。
6、不限定题目,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独立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找到答案,完成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考察目的
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08黄河营
组织过程
黄河营
香港营
内蒙营
新疆营
2016年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野外题
3 通过观察,在答题纸(表1)中简要填写北小河水质量特征。[3分]
2016年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综合题
◆综合题·第一大题·滑坡◆
1 读图1-1“斐济维提岛一景”。在地点A-F中,哪个最近受到了滑坡的影响?
2 读图1-2“斐济维提岛太平洋港的气候资料图”。哪4个月发生滑坡的风险最大?
考察学校附近某乡的土地利用情况
考察前准备资料:收集该乡政区图、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统计资料等。
考察内容准备如下。
1.该乡土地面积多大?近10年来村民住房面积扩大多少?
2.农业用地有多少?农业结构由几部分组成?粮食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畜牧业基地面积各有多少?
3.当前是否存在土地污染现象?如有污染,污染源是哪些?是否进行过治理?如何治理?效果怎么样?
4.乡政府领导知道哪些环保法律常识?村民们了解法律常识吗?
5.你认为该乡上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考察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考察。
考察路线设计:乡政府──某村村民──农业示范点──样点。
考察报告内容如下。
1.考察报告(包括考察目的、调查人员、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你为家乡设计出既能发展经济又不破坏或者尽量减少破坏土地资源的规划;
3.集体探讨该乡土地利用发展前景。
地球科学实践活动及基本野外技能
指导思想
实践和野外技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地质学部分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室内常见矿物和岩石标本的辨认和读图能力,二是野外的基本技能考核。
广东丹霞山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分布区域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 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丹霞地貌的分布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
地貌特点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山形成原因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
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
侵蚀。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黄杨
秤星树
假苹婆
岭南槭
翻白叶树
巴豆
金丝桃
栎叶柯
假益智
丹霞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林田园河湖俱全,拥有各种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2000多种植物和1600多种昆虫为都为鸟类提供了生态优良生境多样化的生活环境,据统计,丹霞山仅鸟类动物已知的便有17目44科19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5种,近危种1种,中国特有动物6种,广东省鸟白鹇、黑鸢等珍贵保护鸟类在丹霞山多有分布。
1. 自我感知能力训练。学习如何打开和自然融合五感之门,接纳自然能量。感受田野地貌之辽阔,时空跨域之深邃,天地广博自我之渺小。
2. 思维分析能力训练。结合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村落文化、地貌、民俗,生物等一系列情景,学习利用主动设问观察法,辨析事实和观点差异,训练因果关系确认,逻辑分析能力的准确,多角度提问能力的提升。
3.语言智能提升训练。小组作业的陈述和个人表达训练,专题讲座及作业训练,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4.自然观察能力训练。协作或个人完成自然科目类的问题,学习科学观察和表述方式,教会自我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5. 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训练。角色互换及团队打造帮助你学习走进他人,连接友谊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