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昌硕“犂云老圃”

今天我们读一方吴昌硕大师的印。就是这方“犂云老圃”:
(犂云老圃)
一、祝你喜欢工稳,也爱写意
先说段题外话。吴昌硕是真正的篆刻大师,不过,他的印,大多是写意风格的,在他的印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整齐的线条、几乎没有精工细作的影子,像泼墨山水画,于是有一部分看惯了陈巨来先生作品的朋友,认为吴昌硕的印简直就是信手乱刻,简直不值一提。这无可厚非,因为审美本就是主观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吴大师刻得再好,我就是不喜欢,你能奈我何!
(吴昌硕大师像)
我们从来不排斥赵叔孺、王福庵、黄牧甫一路工稳的印,当然也不排斥喜欢工稳一路印风的朋友,但我们也希望喜欢工稳印风的朋友慢慢去理解一些写意派印风的作品,比如吴昌硕的印,比如来楚生、齐白石的印,艺海无涯,学会理解不同印风的作品对任何一位学习篆刻的朋友都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有人不服,那么好吧,至少,北大在中国是一流大学),我们觉得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蔡元培先生掌管北大时,提出的“兼容并包”办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北大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具体到一个人,做任何事情,要向深处钻研,总是有海纳百川的襟怀更为要紧。
(北大未名湖畔的蔡元培先生像)
其实喜爱工稳印风的朋友去理解和接触写意印风的作品并不难,需要做到的就是,拿到一方写意印风的印之后,不要急着去排斥它,一眼看去,就开始抵制,其实,静下心来,仔细端详一下,去“读”一下它,对于所有的篆刻学习者,都会受益良多。我们都有这样的祝愿:愿你既喜欢工稳,也爱写意。学篆刻,也要“兼容并包”!
二、真的是信手乱刻?
如果仔细看,只是扫一眼,这的确是一方看上去相对比较“随便”的印,但如果我们仔细端详,很快就能发现这是一方苦心经营的大师之作。
(放大的印面)
1、疏密呼应,篆法荟萃
四字白文印,章法上要出彩,疏密是一定要考虑的,如果仅照汉白文印“均分印面、任疏任密”的章法思想去刻,得到的大多就是一方安稳、端正,平实的实用印章,没有文人文化含量,甚至谈不上“篆刻”。这方印的疏密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如图:
(斜角呼应的疏密安排)
不用认真分析,这方印的斜角疏密呼应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达成这种疏密格局,吴大师改变了云和老的篆法,“云”字采用了《说文解字》所载的云字的古文写法,如图:
(云字的古文写法)
老字则采用了介于篆隶之间的汉晋砖文文字体势的篆法,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这两个字处理成极简,又都处理成具备圆势的文字样式。
(汉晋砖文的文字体势)
“云”与“老”的极简是为了反衬“犁”、“圃”两字的繁密,取圆势是为了反衬“圃”与“犁”两字的方势(为此,大师修正了“犁”字左侧下部,使其愈显方正)。效果很明显,“云”与“老”两相呼应,“犁”与“圃”两相呼应,两对呼应关系,交叉咬合,结构紧密,这使笔画欹侧有余的文字获得了总体态势上的安稳。
2、虚实结合,方圆相参
这还不算完,还有“犁”和“圃”两字的“密中有疏”:“犁”字左边下部,四点处理成极细小,空出空间,“疏”的空灵;“圃”字中心的“甫”字,向左欹侧,空出右边空间,“疏”的大方。这是两个“虚实相生”的两字。
(方与圆,疏与密)
还有“云”和“老”两字的“圆中有方”:“云”字下边硬生生的一折,削减了它的圆润,当然,也增加了它的力度;老字亦然,上部是圆圆的三笔,下部的“匕”部,也硬生生的一折。这两个字,是“圆中带方”的两字。
我们不相信,也有理由不相信,这绝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它们一定是吴大师“经营”的结果。
3、边框的有无
如上面所说,因为印中四字采用了不同的文字体系,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方汉白文印式的作品,而是一方类似于古玺白文印式的作品,因为文字篆法相对灵活(特别是“云”和“老”),这实际上使这方印的印章属性大幅削减,整方印显得极不端正,因此,这方白文印有了白文边框,如图:
(有无边框的效果差别)
有无边框,当然影响印面文字的团聚与否。有了边框,印章属性增加;没有边框,如图所示,简直就不像一方印章了(因为有“印”无“章”),自然也就算不上是篆刻作品了。当然,这方印的精彩之处远不止这些,但这些是显性的,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只说这些,是为了避免有朋友说我们“过度解读”。
(吴昌硕:缶无咎印面)
但就算只了解这些,我们已经足可以看出,吴昌硕大师的任一方印,即便是看上去随随便便的一方印,也是精彩纷呈的。实际上,当我们拿出任一方吴昌硕大师的印来看,仔细端详,都能读出细节上的妙处,他的任一方流传于世的作品,都不是随手乱刻的。比如上面这方“缶无咎”中间的界格一笔,吴大师处理成上粗下细的悬针,这很好看,为什么呢?思考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