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昌硕“闵氏千寻竹斋”——如何刻好粗朱文印? 2024-07-28 17:08:28 现在我们看到的朱文印,依线条粗细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细线条的细朱文印;一种是粗线条的粗朱文印。两种朱文印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审美。 (细朱文与粗朱文)但请注意,在吴昌硕之前,没有“粗朱文”这一“科”,即所有的朱文印线条都是细的,因为朱文线条本身就是“实”的(相对来说,白文是“虚”的),线条太粗,就很容易流于沉闷、呆滞、壅塞,气息不畅,于是从古至今的印人们一致认为朱文线要细。从阔边细朱的战国古玺,到文边相等的缪篆汉朱文印,再一直到赵孟頫开创的小篆元朱文印,再往后一直到明清印人的各种细朱文印……不管是只懂铸、凿的远古匠人,还是文化精深的明清文人,细朱文是大家一致选择,他们不约而同,都这样做。甚至还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很是权威,周应愿《印说》里就有经典的说法: “阳文,文贵清轻;阴文,文贵重浊。” 言下之意,朱文印,要刻得清轻,线条要细,不然就违背审美,不好看,不美!——直到吴昌硕出现。 (吴昌硕像)吴昌硕不这样,他有大量的粗朱文印,甚至到了中、晚年,但凡是他的朱文印,都是粗线条的,也从他手里开始,粗朱文印成了“前无古人”的经典样式。但粗朱文印并不好刻,具体要怎样才能刻好一方粗朱文印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方吴昌硕的粗朱文印:“闵氏千寻竹斋”,也同时讨论一下:如何刻好一方粗朱文印? (吴昌硕:闵氏千寻竹斋)印主不用多说了,就是朝鲜人闵泳翊,“千寻竹斋”是他书斋的名字,他是吴昌硕的密友,吴昌硕一生给他刻了300多方印,算是吴昌硕朋友圈里的重要组成(关于他的详细介绍可以看拙文《读印:吴昌硕“千寻竹斋”》),背景知识不再多说,我们就以这方印为例说说粗朱文印的创作手段: 手段一:章法上的疏密调整 一方篆刻作品,调整疏密是最重要的章法手段,这是印面空间变化的手段。改变疏密,是吴昌硕从邓石如和赵之谦那里继承的“章法”秘诀,就是我们常说的“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这是一条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创作手段,因为一方印有了疏密,就有了空间上的虚实对比,大疏大密形成的对比会更加强烈,因为视觉反差更大,视觉冲突更激烈,这方印明显的疏处在“氏”字的下方,密处在“斋”的上部、“寻”字的整字、“闵”字的头部,有了疏密对比,就使全印有了空间节奏感、有了虚实、阴阳。所不同的是,“闵”和“斋”是半字的垂脚拉长,一个字,一半密一半疏,“寻”字是全字的“攒集”之密,创作方向明确了,这些就只是具体技巧的差别了。 (疏密对比)疏密是章法处理最简单的做法,不仅粗朱文印,在细朱文印里也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但如果两相比较,疏密手段在粗朱文里应用效果会更好,也更有效,因为它更有利于打破均匀分布线条带来的呆滞、拥堵,而这正是粗朱文印章法的主要矛盾,做好这一点,主要矛盾就化解了一大半。有了疏密对比,印里的粗朱线条才会显得不堆积、不壅塞,在印面空间上,有了透气性。由此达成粗而不板,重而不浊的效果。 手段二:多种线条的组合 破除板滞,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营造变化,除了疏密空间变化,还有线条的线形、线质变化。线形,指线条的长与短、直与曲;线质,指线的光与涩、线条两端(起收)的方与圆。在这方印里,线形是变化丰富的,直线、曲线、弧线各种线形都有,长直线、长弧线和短直线、短弧线统于一印,线形丰富,绝少雷同,就算是对称的线条,吴大师也做了相应的异化处理;线质呢,起收锐钝并存(有的如短棒,有的如钉头),线条的转折有方有圆(有直接的转折,有接笔的转折)……总之,在这方印里,种种线条集于一印之中,种种变化消弭于它们的和谐相处之中,越细观察,越觉妙处无穷。关于这一点,只要细细观察每根线条就可以,这里不再做图标示。 (注意原印的线条种类)实际上,做完疏密和线条的处理,全印的气息变化已经很丰富了。但更精巧的是:吴昌硕是个画家,他用这些品类不同的线条,配合章法上的疏密手段,使全印达成了山溪流转直下的意象,密处的线团聚如突兀的水中圆石,稀疏处的长线如奔泻的流水,全印气息如水流激荡,气韵流动婉转自如。 (印中的意象)吴昌硕经常在篆刻中运用绘画手法(齐白石跟他很像,因为他也是画家),以写意的手段创造意象,当然,不同的人来观赏印面,获得的意象感受也不尽相同,但气息流转方面,大家感受会大抵近似。 手段三:边框的处理 粗朱文最大的问题是太实,实就需要破实为虚。空间与线条的变化之外,还有一种手段,就是加强边框的处理。说白了,边框不能完完整整,端端正正。在这方印里,边框的处理手段非常丰富,如图: (边框细节)我们简单标了四个重点,分别说明一下:(1)“闵”字上边黏边的一处。这一处是横与横的黏边,如果不加处理,这里就太迟滞沉重,而且如果不加处理,线条、边框都不清楚了,于是,吴大师在这里轻敲了两点,留出两星白点,文字、边框都达成了既完整而不沉滞。(2)“闵”字右边黏边的一处。这一处是竖与竖的黏边,与上一处需要处理的原因相同,但也有不同,因为这一处的黏边更长,当然,吴大师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他加强了刀程,轻轻冲了一刀,用刀刀刃向着印边(毛边留在了印边),既破除沉滞,又保留了文字的完整性,边框有破,用以透气散闷。(3)“斋”字左边的一处。这一处并不是黏边,是正经的边框,但“斋”字的面积肯定冲出了这一条边框,吴大师保留了这一处的短边,是保留秩序,没有了这个边,就太过破碎了,尽管破碎是打破沉闷最主要的方法。 (粗底边的“人生只合住湖州”)(4)印的粗重底边。吴昌硕粗重底边的印很多(比如上边这方“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条粗边很重要,它使全印的文字有了立足之地,站得稳,印面的重心也有了保证,如人站在了地面上,脚踏实地,透着安稳。 总结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这方印在章法上还有很多精妙之处,比如全印文字的穿插、避让、咬合等,十分精巧。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是如何刻好粗朱文印:总结一下,要刻好粗朱文印,至少应加强如下三点的操作:1、调整章法上的疏密;2、调整线形、线质增加变化;3、加强边框的处理,破实为虚。 赞 (0) 相关推荐 薛元明|史上最全!吴昌硕刻“千寻竹斋”印章系列35方(上) 文|薛元明 牛墨王说书原创首发 闵泳翊 吴昌硕素有"诗书画印"四绝之称,四者之中,印章无疑是头牌,开拓性无与伦比.但不能不说,虽然普遍对缶庐印章极其推崇,但很多时候,未必能够 ... 姓名印中见功夫——黄牧甫刻过的姓名印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牧甫篆刻初法邓完白.吴让之,中年以后, ... 读印:吴昌硕“千寻竹斋” 今天再读吴昌硕的一方印,就是这方"千寻竹斋": (千寻竹斋带边款) 显然,这是一方斋号印,四字汉白文印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书斋印,值得一读. "千寻竹斋"的来历 ... 读印:吴昌硕“高氏家藏” 今天读一方吴昌硕大师的印. 这方印是"活"的! 我们已经介绍过吴昌硕大师,他生于1844年,此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的战火,鸦片战争的阴云时刻笼罩在每个国人 ... 读印:吴昌硕“七十老翁”与朱文印的大疏大密 1913年,是旧历癸丑年,这是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之后的第26个癸丑年. 1560年前的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同谢安.谢万等40多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举办修 ... 晨读丨温暖的五句话,送给你|旅途|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晨读 晨读丨温暖的五句话,送给你|旅途|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晨读 好诗方阵II读诗版 冯氏女人帮(56期合集) 作者简介:冯新宇,网名淡然,河南南阳人,<中华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在<诗选刊> <中国诗人><延河><中华文学><山东诗歌>& ... 闵氏几何是什么?它是如何统一时空并极大简化狭义相对论的? 1905年,爱因斯坦正式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08年,闵可夫斯基给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几何表述,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闵氏几何.爱因斯坦一开始对这套几何语言很反感,认为这些纯数学上的"花架子&quo ... 读懂吴昌硕,或许有如读懂抽象画,需要“训练有素的眼睛” 最近,吴昌硕作为海派艺术的代表,其展览像接力棒一样在上海全城传递--从去年上海碧云美术馆的"弄·潮"吴昌硕与浦东结缘130周年金石书画特展,传递到正于中华艺术宫举办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