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亲侄女曝光,影响乔布斯,让奥巴马两度颁奖,林家女人到底多牛?
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林徽因去世第四个年头,林家又诞生了一位女婴。
长大后,她成为林家第二位女建筑师。
比肩希拉里,结交乔布斯,影响时代的建筑作品遍布全美。
可以说,当年林徽因没来得及实现的建筑理想,她都一一照进了现实。
两位才女的隔代际会,直惹人感慨:
青出于蓝,胜于蓝也。
林氏一脉,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林桓为女儿取名林缨。
林桓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亲弟弟,那林缨便是林徽因的亲侄女。
只是林缨出生时,林徽因已经病逝四年多。
姑侄俩错过了见面的机缘,却斩不断血缘里相似的果断。
40年代初,国内烽火连天,林家也蒙受战争之苦。
林桓出国求学后,对于灰暗的家族往事,并不爱提起。只和妻子远居山林,在俄亥俄大学任教,闲时醉心艺术,不问尘事。
林桓幼年曾被父亲逼迫练习书法,他深知为人子女,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有多痛苦。
立誓要给女儿最自由、开放的成长空间。
林缨打小安静内向,喜欢跟他泡在陶艺室,常常半天不说一句话,尽管跟同龄孩子不太一样,林桓也乐得接受。
再大些,女儿像自由的小兽,穿梭在山林草野,蓝天河流间,渐渐长大。
她一路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又被耶鲁大学录取,冥冥中,林缨选择了建筑专业。
那时她并不知道,林家还有一位女建筑师。
她对建筑的兴趣说来也少见,竟是源于墓地。
欧洲的公墓通常修葺得简洁肃穆,方便供人悼念,但外观形式却各式各样。
林缨经常漫步在学校附近的“园林街公墓”,这些墓碑怎么也看不够,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座船长的墓。
上面刻着一艘船,线条简练,形态优美,林缨的心总是被陌生人的墓地所触动。
她甚至利用假期自费去欧洲旅游,只为了一路考察沿途的公墓。当然,学校开设的坟墓建筑设计,她也第一时间选修了。
所以当一则消息传来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1980年,林缨路过耶鲁大学的布告栏。
只是无心一瞥,她立即被一则征稿启事吸引了,越战将士基金会在征集纪念碑设计图。
林缨忐忑又激动。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建筑设计比赛,事后她才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开艺术竞赛。
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稿,她特地去了一趟华盛顿。
站在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前,林缨感受到死亡和静默,在脚下一同奔涌。
此行归来,林缨的设计草稿已在胸中酝酿而成。
从翻越资料修改细节,到最终设计出实际模型,她只花了两周时间。
截止到大赛的最后一天,组委会一共收到1421件设计图。八名富有盛誉的评委层层筛选,最终锁定了一个作品。
1026号作品,作者林缨。
那一年林缨21岁,仅仅是耶鲁大学的大三学生。
她递交的作品连导师都没放在心上,这让紧盯着比赛结果的数百万美国人何以平静。
林缨设计的碑墙是一道V型的折角。
它像永不愈合的战争裂痕,一条伸向林肯纪念堂,另一条指向华盛顿纪念堂。
在她的眼中,这个深邃、抽象的设计,去除了所有的政治修饰,不谄媚当权者,甚至不涂抹任何浮夸的荣誉。
在这里,战争和死亡,才是悲痛和反思的主角。
碑墙上雕刻的58132个阵亡将士的名字,才是长鸣的警钟。
“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花岗岩墙体时,你就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然而美国人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他们没有看到热血的爱国标语,没有挺拔的英雄雕像,更没有星条旗和任何象征美国的标志。
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甚至为此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议。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组委会也不得不重新检视这件作品。
刚刚登上建筑设计舞台的林缨,每天如芒在背。
她在等待一个最终答复。
当艺术界、建筑界的大师们,重审完1421件参赛作品后,仍然一致认为,林缨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她拿第一,实至名归。
然而反对的美国人,开始打种族歧视的歪点子。
他们抨击林缨的亚洲身份,歧视她的浅薄资历。
“这是耻辱的阴沟。”
“越战的时候,她还是个没出生的小丫头。”
“凭什么采用一个无知女大学生的作品。”
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越战纪念碑还是按照林缨的设计稿开工了。
1982年10月,它庄重地坐落在一片草地上,像一本摊开的战争纪念册。
当然,林缨还是逼不得已做出了部分妥协。
在纪念碑的一角,越战退伍军人协会践踏她的创作权,硬塞了三座英雄雕像,安放了一处美国国旗,和整体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幸好时间是检验一部作品最公正的尺度。
纪念碑建成后,每年有200多万人来到这里祭奠。
一位美国老兵摩挲着花岗岩碑体,诚挚地说道:“我一直想要找一个地方静静地悼念我的朋友,在这里,我找到了。”
再后来,越战纪念碑获得了“美国建筑学院设计奖”、“总统设计奖”。
2007年,它仍然没被历史遗忘,位列美国人最喜爱的十大建筑之一。
林缨的名字,因一座纪念碑被记入史册。
可她却急不可耐地逃离这场审判,在纪念碑落成后,放弃了纸片般飞来的高薪邀请,重回耶鲁继续学业。
“越战纪念碑可能是我最为公众所熟知的作品,我也为之感到骄傲,但它只是我人生当中的一小段,我很庆幸它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因为之后可以把它放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986年,林缨取得了硕士学位。她的建筑之路,才刚刚开始。
此后,林缨担任总设计师,建筑作品遍布全美。
阿拉巴马州蒙哥麦里的民权纪念碑。
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等。
林缨完成这些成就,都在40岁之前。
一个女人的黄金时代,登上旁人难以企及的建筑巅峰,她该多自信靓丽。
可是恰恰相反。
一位记者形容她眼中的林缨:“总像是上课即将迟到的羞怯女生。”
比起健谈、举办家庭文化沙龙的姑姑林徽因,她则孤僻得多。
不愿上镜,不愿与人接触,工作室最多不超过5个人。
成名后,仍然坚持住在郊区,深夜和猫相伴,亲自绘制建筑图纸。
几十年来,一直和世界保持着相互观察的距离。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羞怯的女孩竟然让乔布斯也无法与她独处。
因为乔布斯看到她,比她更害羞。
1983年,林缨与乔布斯相识,两个沉默爱思考的人,几乎一眼就在人群中辨识出了彼此。
他们的审美相仿,设计理念不谋而合,都认同简约即美。
乔布斯兴冲冲地邀请林缨来参观苹果公司,中途却邀请了另一名女同事加入,原因是他实在太紧张了。
途中林缨无心的一句话,竟然预言了一款苹果公司未来的畅销产品。
“为什么电脑看上去就像笨重的电视机?你们不能把它做得薄一点儿,像平板那样的便携式电脑吗?”
乔布斯想了想,回答林缨:“这将是我的目标。”
于是多年后,苹果推出了iPad,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独占鳌头。
无心插柳柳成荫,才子与才女的友谊自此延续多年。
她长在西方,但血脉里的东方气质深深根植于作品。
因为父亲林桓的缄默,林缨对于自己的家族往事知之甚少。
得知林徽因是自己的亲姑姑,竟然还是成名后,在采访中被记者提醒。
当然两位林家女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无法比较谁更出色,但或许林缨在事业上比姑姑更幸运。
当初林徽因赴美留学,一心痴迷建筑,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却不招收女学生。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改学美术,自学建筑。还趁假期,在耶鲁大学进修了半年舞台美术。
她在那个年代,以顽强的姿态交出了一张独立女性的高分答卷。
多年后,身为移民后代、同样是女性建筑师的侄女林缨,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
还获得邀请,为母校留下一件永久的纪念作品。
就是这张著名的“女性之桌”。
在她设计的上百个旋涡椭圆中,每一圈都记录下了当年考入耶鲁的女学生数量。
或许其中之一,便有林徽因的身影。
这位素未谋面的姑姑,曾经梦想进入建筑系读书的愿望,在林缨身上得到了最有意义的延伸。
她以女建筑师的身份跻身国际,被看到,被认可,一步步跨进了建筑殿堂的高位。
1999年,她当选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亚裔人士之一。
2005年,她和希拉里共同入选全美妇女名人堂。
2016年,她接过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名利如云烟,只有作品才是永恒。
林缨一如既往沉浸在热爱的事业中,不求闻达诸侯,只为心之所向。
当年林徽因正是舍下大小姐身份,钻进深山,爬悬崖、入洞穴,标记古庙,采集古迹数据。
为了心中的理想,她也是一样地虔诚。
见证了姐姐与女儿成长过程的林桓,后来的评价是:
“林家的女人,每一个都个性倔强、果然独断、才华洋溢而心想事成。”
他们因热爱自己的事业,都活出了超越时代的芳华。
度公子,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