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内郭五铢归属及断代初考之一——北周钱还是南梁钱?

— (钱币老张) 取消置顶操作 (2018-02-10 15:57:09) —内郭五铢,指的是南北朝时期流通的内郭五铢,文字精美,历来受泉友所喜爱。旧时,钱币书籍对此五铢由何发行众说纷纭,最常见的旧时说法是1940年钱币学家罗伯昭先生在讨论天监五铢时将内郭五铢归为陈五铢,因其风格与陈太货六铢神似。丁福保先生在《钱币大字典》中将内郭五铢归为梁武帝五铢。后因近几十年来,内郭五铢大量在西北和四川偏北地区出.土,位置处于北周故地,引起了学者的注意,诸多学者认为内郭五铢应为北周钱,和梁陈无关。从这开始,在诸多北周五铢的结论中,故去多年的罗先生和丁先生似乎是完全带错了方向,但真相并非这么简单,我之后会列举。近几十年西北的出.土案例众多,在这里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西安出.土情况:1986年2月,西安市东郊坝桥镇见有一同出.土古钱币,有内郭五铢4枚,北周布泉5枚,五行大布2枚。1988年春,西安市南郊某村出.土永通万国布泉及五行大布等,其中有内郭五铢120余枚。1997年,西安市东南郊等驾坡某砖厂取土时,发现一灰包陶罐,内装永通万国5枚,布泉11枚,内郭五铢400余枚。1998年1月,陕西省长安县某村砖厂取土时,发现共同出.土的内郭五铢6枚,西魏大统五铢20余枚。可见西北出.土的内郭五铢有几个特点:1.出.土时伴有其他北周时期货币,如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2.文献记载有内郭五铢和大统五铢同出的情况,但因大统五铢尚无定论,本人还未见出.土图例,不能下结论。3.出.土地大多在中国西北和四川北部,和梁陈货币情况相距甚远,所以这类大样内郭五铢完全排除了南朝五铢的可能。4.文字风格和铸造方式北周三品极为相似,也同样采用翻砂铸造。

...同时大家还要考虑一个特殊的地方:四川。四川坑的内郭五铢,量比陕西坑只多不少,坑锈偏蓝,容易认出。四川出.土量最集中的位于四川绵阳及周边,属于四川接壤陕西的位置。那么四川当时在哪国呢?蜀地曾为南朝宋、齐、梁的领地,到侯景之乱时,梁武帝第八子萧纪任益州刺史,552年自立为帝,并顺江东下,迎战同年在江陵为帝的萧绎。萧绎则邀西魏出兵从后攻击空虚的蜀地,结果让蜀地尽归西魏。所以从553年开始,西魏接管蜀地后,四川坑几未使用的内郭五铢,流通年份应晚于553年(西魏废帝二年)。这几十年出.土记录而占了上风的“北周五铢”说,却再次在近年被南方的出.土情况所反转。虽未查到正式出.土报告,但诸多泉友和一线都知道的事实是,在大江南地区的南朝故地,如在南京,小型内郭五铢出.土量还是有的,在长沙和荆州等南朝封王的重要城市,也陆续有大中型内郭五铢出.土。而值得注意的是,大江南地区出.土的内郭五铢的地区仅仅多发现于都城或王都,其他地方出.土消息未曾听说。这种直径略小的内郭五铢应为梁内郭五铢(或者陈)。所以转了一圈回来,老一辈的梁内郭和陈内郭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罗老和丁老虽已久去,得知此消息估计也会微笑的——姜还是老的辣啊!所以历史悬案就此开始:南朝梁曾铸造双柱内郭五铢,以及小内郭五铢,在南方的南京、长沙和荆州等地可见,但北方和四川却从未规模出.土过;北朝曾铸造过大样内郭五铢,多发现于西北和四川,也发现于大江南地区的荆州和长沙,但几乎不见于南京。神奇的是,南朝内郭五铢文字与北朝大样内郭五铢如出一辙,但北朝用翻砂法,南朝用叠范法,分裂了几百年的南北朝居然统一了全国货币?

南方出的内郭五铢,双柱内郭五铢和双柱双郭五铢(嘎爷供图),直径23-24mm好吧,无论怎么样,第一个讨论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内郭五铢在南朝北朝都发行过,只是南朝小点,北朝大点;南朝叠范,北朝翻砂;南朝还有带柱,还可省郭,北朝规规矩矩。那么我们进入第二个讨论范围:内郭五铢,究竟是谁先发行的?北周铸造论,虽无史料依据(北周铸钱未记载五铢铸造,只有北周三品),但有足够的同坑出.土依据和文字工艺相同依据,已经可以定论了;但北周之前的西魏是否铸造内郭五铢?南朝内郭五铢是梁什么时期造的?或者是陈?或者内郭五铢还有别的国家也造?我们下次接着探讨。— 此帖于 2018-01-07 21:33:15 被 涓生 编辑过 —回复..此文献给罗伯昭和丁福保两位前辈。其实很多研究六朝钱的朋友都知道南朝内郭五铢的存在,但最早提出此结论的两位前辈却因北方北周五铢论而被误解多年,也并无文献为他们“平反”。于是我只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表达对前辈们最高的敬意。参考文献:《内郭五铢钱归属争议》,冯春法,徐存弟《西部金融》1998 (9) :63-65《北周内郭五铢钱》,牛群生,《陕西金融》2000年2月号《戏说梁双柱》,张嘎,《古泉园地》2017年1月11日— 此帖于 2018-01-07 21:50:45 被 涓生 编辑过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