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五脏盛衰时间表

人体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十一脏!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藏神明,主喜,色赤,五行对应火,对应的方位为南,四时主夏,对应的地方是人的脸颊和舌,平时人体是健康的时候,脸颊就是心火外散的象,就是红色的。色赤的食物入心,比如苹果。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藏魂,主怒,色苍,五行对应木,对应的方位为东,四时主春,对应的地方为眼睛,眼睛的好坏可以直接看出肝气的虚弱与否。青色的食物入肝。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藏魄,主悲,色白,五行对应金,对应的方位为西,四时主秋,对应的地方鼻,鼻子是否通,与肺气的宣降有关。    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志,色黑,五行对应水,对应的方位为北,四时主冬,对应的地方为耳,耳朵出现问题当与肾经有关。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藏营,主思,色黄,五行对应土,对应的方位为中,四时主长夏,对应的地方为唇,唇是否枯荣,当与脾脏有关。

    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就是所谓“生命周期”。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一种是以7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前者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从肾气和天癸(维持性机能的物质)的盛衰来观察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肺肾)之气已经稳定了。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喜欢“走”。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而是小跑。中医认为,10 岁前这个阶段,人气充血足,是纯阳之体,能吃能喝。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身上不存在气血凝滞、瘀血、痰浊等问题。

  蹦蹦跳跳最有利于成长 10 岁前的孩子血气畅通,又处于阳气旺盛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好动。在10 岁左右这个阶段,不管男女,小孩子都应该是活蹦乱跳的。所以,不要压抑孩子这种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尽情地去蹦跳、玩耍,这有利于五脏六腑等身体器官的发育和成长。

  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课业负担 要给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要让过多的功课占用孩子的时间,成为孩子的心灵重负。家长也不宜过多地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

  20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阶段,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了,这个阶段的人“好趋”。“趋”是快步走的意思,要比小跑慢一些。当人体长到20岁的时候,体内的气血开始逐渐旺盛,肌肉正在成长而变得结实有力,所以此期表现为动作敏捷、行走轻快。人在10~20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人生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这段时期是指一个人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中医学认为,人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发育迅速,五脏六腑功能活动和经脉气血运行都较为旺盛,是人体发育的良好时期。

  30岁时,五脏之气更稳定,肌肉更坚固,血脉也盛满了,所以“好步”,就是喜欢行走,比“好趋”又慢了一些。进入30岁是人生的成年时期,这时候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已经发育完备,其功能也达到最佳状态。全身的肌肉发达、结实,血脉充盈满盛,所以表现出举止沉着、步伐稳健,“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由于这个阶段压力很大,所以养生也显得很重要,而这个年龄段的人适合行走。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强盛到了极点,随即开始衰落,但主要表现在外在,比如,皮肤日渐疏松,面部光泽慢慢减退,头发也变得斑白。虽然这个阶段走路还比较平稳,没到摇晃的地步,但已经“好坐”,不喜欢走动了。人生从30~40岁这段时期,正值壮年,这时身体虽然达到了盛壮的顶点,但全身的气血只适合保持在平定盛满的状态,以免扰乱气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和早衰。于是,有的人皮肤开始逐渐疏松,头发开始变白,全身气血已摇晃动荡,所以,此时养生主要侧重在保持稳定。

  50岁时,肝气开始衰落,人就表现出容易疲倦、头晕目涩、两胁不适、脉弱无力等症状。由于“肝胆相照”,胆汁分泌物也慢慢减少;“肝开窍于目”,眼睛开始看不清楚。养肝最好多吃青色、酸味食品;常吃蒿子秆,能疏肝利胆

。人到了近50岁的时候,多数人往往会眼睛变花。中医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只有肝气旺盛、肝血充足之时,人的视觉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人活到50岁时,肝功能开始变弱,胆汁的分泌功能也在减退,视力就会减弱。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养生,主要是保护肝和胆。

  60岁时,心开始衰落,血气也逐渐松懈、外散,血气不足人就变得“好卧”。这一阶段,还容易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烦口干等。养心可以采用一些 食疗的办法。茯神15克、桂圆肉10克、冰糖适量泡水饮,适用于心阴虚导致的心神不宁。人参5~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炖乌鸡,可缓解心气阴两虚 所致的脉弱无力。人到60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弱,经常忧愁悲伤,血气运行缓慢不畅。所以说,60岁的人,养生的侧重点是培补心气,调理情志。

  学会清心养性 60岁的老人要做到心境安宁,清除杂念和妄想,做到“耳无妄听,口无妄语,身无妄动,心无妄念”。使心态平和,这是长寿的先决条件。

  70岁时,脾气变得虚弱,皮肤开始枯萎。脾弱的症状有:食少腹胀、四肢无力、大便浠溏、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养脾要少吃生冷,多吃好消化、开胃的食物,膳食调理可以用山药炖肉、薏苡仁煮粥,有健运脾胃的功效。人到70岁的时候,脾气虚衰,皮肤会变得干枯,失去光泽。中医认为脾胃是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气血与营养物质的源泉,当人的脾胃虚弱,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需要的气血与营养物质不足,就会出现肌肉瘦削、皮肤干枯、皱纹色斑增多。所以,人到70岁后,养脾胃就显得很重要。

  80岁时,肺气日渐衰落,由于肺是藏魄的,所以魄开始离散,这就是人到80岁,经常说错话的原因。肺气不足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乏力、盗汗、水肿等。百合、银耳、杏仁、藕、麦冬、黄芪都是养肺的好食物。人到80岁的时候,肺气虚衰,不能藏魄,所以说话经常颠三倒四。80 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肺气虚衰,所以会表现出判断、思维、感觉的迟缓。

o  90岁时,肾气衰竭,其他四脏的经脉也都空虚了。肾虚主要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足发凉、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等。养肾要多吃黑色食品,比如黑桑葚、黑木耳、黑芝麻等。还可以适当吃些自然咸的食品,比如海鱼、海带、紫菜等。人到90岁时,肾气将要枯竭,肝、心、脾、肺四脏的经脉已经空虚。当人老了,首先从肝开始虚,然后是心、脾、肺开始虚,最后到了肾,就虚到了根子上。所以,90岁的老人最关键的就是补肾。

  100岁时,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不堪,形体还在,神气却已离去。人到百岁,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善终”。人能够活到100岁,那是老天的恩典。人到了这个年龄,五脏都变得脆弱了,支撑生命的能量精、气、神已经衰败,只剩下空壳的躯体。百岁老人养生,除了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修身养性,从容看待死亡,以期善终。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