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袁崇焕祠墓

在明末著名民族英雄袁崇焕被难375周年之际,位于北京市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墓,于2002年经过大规模修缮,当年底对公众开放,接受人们的凭吊。笔者当时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袁崇焕祠墓在新中国建国后得以保留,还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关照。

那是1952年的事。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章士钊、柳亚子、叶恭绰等四人联名由叶恭绰执笔,于1952年5月14日给毛主席写信,请求保留并重修袁崇焕祠墓。时隔仅两天,毛主席即于5月16日在信上批示:“请彭真同志查明处理。我意若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留。”当时新中国成立刚两年半,可谓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事正酣,真正急务甚多。而民主人士就历史人物祠墓的保留这类似乎不急之务直接诉诸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也及时作出明确表态,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当时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氛围的和谐与清明。

袁崇焕(公元1584—1630年)是明末最著名的抗清将领,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他于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明末风雨飘摇,各地农民起义让朝廷穷于应付、焦头烂额;而边患频仍,已经崛起的后金不断进犯,更令朝廷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袁崇焕心系辽疆,毅然投笔从戎,因抵御后金军屡战屡胜而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并出任蓟辽督师。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监察部副部长的官衔,蓟辽督师则类似于东北总督的职掌。可以说,明朝廷在东北方向阻挡后金进犯的重任,都搁在袁崇焕身上了。而他在任辽事期间,也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袁崇焕在与努尔哈赤的一次决战中,用炮火把努尔哈赤击伤致死,非常有效地阻遏了后金军的南下。

明末代皇帝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绕过袁崇焕在辽西的关锦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闻警后即率师勤王,星夜驰援京师,在京郊获广渠门大捷和左安门大捷,独自力解京师之危急,再次显示了他的果敢、坚毅及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

短短数年间的几番较量,皇太极深知袁崇焕的厉害,于是听信其汉人谋士所设反间计,顿兵北京城下,不与袁崇焕交战,却诈信约与袁崇焕做内应订城下之盟。自命“非亡国之君”而视满朝“皆亡国之臣”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听信了谗言,终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制造了一起特大冤案,也造就了一出自毁长城的巨患。

袁崇焕以身许国,空有“臣心期报国,誓唱凯歌归;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的壮志和情怀,仍然脱不掉封建皇朝里正直的忠臣常有的悲惨结局,终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受磔刑(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处死于西市。

袁崇焕被祸后,他的一个佘姓部下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将袁崇焕的首级从法场盗回,藏在自家院内。后又偷偷地将袁崇焕的尸骨运回,埋葬于广渠门内的原广东义园,袁崇焕就此身首异处。而佘家从那以后也隐姓埋名,在东花市斜街的墓园内世代守墓,至20世纪初已传17代历370多年了。

袁崇焕的正式沉冤昭雪在其被祸的152年之后,即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而且是以皇帝上谕的最高等级实现的。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乾隆下谕告额驸(即驸马)尚福,让其通知时任广东巡抚的尚安说:“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谙政昏,不能磬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可曾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将此谕令知之,钦此。”乾隆作为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祖先打天下入鼎中原时的明朝死对头所受的奇冤,能有如此通达的胸怀和态度,在封建社会也实在难能可贵了。

佘家后人所守护的袁崇焕祠和墓,在新中国成立后因毛主席和北京市政府的关照得以保留,但年深日久,后来变成了一个居民所住的杂院。其地虽于1984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有近20户居民挤住在里边,已根本不可能再有垂悼英烈、追思先贤的氛围。2001年,北京市和崇文区有关部门根据“保护为先,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筹措了400多万元,终于完成祠院内所住居民的腾退。北京市文物局又出资60多万元,对袁崇焕祠进行了彻底修缮,大体恢复了上世纪50年代的样貌,使这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解放,恢复为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传统教育的场所。

重新修缮后的袁崇焕祠是一个并不很大的院落,临街的大门上挂着“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的牌匾,门额的匾上刻题“袁督师墓堂”,门两边的楹联上写着:“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进门后一条甬道直通墓堂,堂额刻题“明代粤先烈袁督师墓堂”。堂内大厅面阔三间,正中供奉“袁督师崇焕公像”,两侧悬挂的楹联写明:“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非常凝练地概括了袁崇焕的一生和忠臣良将特有的情怀。这座墓堂虽修缮一新,红漆彩绘,显得相当富丽,但入室四顾,从房梁等处可以看出,还是原来的老屋框架。墓堂两边的东西侧厅,被开辟为展室,陈列着介绍袁崇焕的资料和与他有关的一些实物、图片及复制的器物。

墓堂后边是一个更小的院子,坐落着袁崇焕的墓,墓前一块石碑颇为高大,石碑上刻着“有明袁大将军墓”七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写明所立日期为“大清道光十一年二月”,系“乡后进吴荣光拜题”。那是在袁崇焕获得昭雪多年以后,由同乡后辈为崇穆昭彰其英烈而刻题树立的。

随着袁崇焕祠墓的修缮,龙潭湖公园内的袁督师庙也在2003年春节之际对公众开放。袁督师庙建于1917年,为袁崇焕同乡后人的张伯祯为纪念他短暂的一生、彰表他悲壮的事迹而建。此庙位于现在龙潭湖公园东湖畔,坐西向东,面阔三间,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庙堂中门悬挂着同为广东同乡的康有为所写的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庙内正壁上镶嵌着袁崇焕石刻像,两壁有《明袁督师庙记》、《袁督师庙碑记》、《佘义士墓志铭》等石刻。这座享庙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但在1984年也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到20世纪初,袁督师庙周围建起了广场,铺设了草坪,已具备接待游人瞻仰凭吊的条件。

时隔近20年,我再访袁崇焕祠墓,颇费了一点功夫,它已不临街,而被圈入东花市南里东区的楼群之中,但样貌依旧,仍肃穆庄严,门前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牌,墙上挂着“北京市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的牌匾,说明它还与时俱进地发挥着某种激励教育功能吧。(李平)

(0)

相关推荐

  • 北京袁崇焕祠墓庙

    我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佘家人世代为明朝抗清将领袁崇焕守墓360多年,到佘幼芝这已是17代了的报道.我很敬仰佘幼芝女士话就是:"我们佘家祖训便是为袁大将军守墓,祖先的事不能在我这儿断送了.&qu ...

  • 袁崇焕保国有功,本可以不死,是榆木脑袋崇祯自毁长城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对于后金及其首领皇太极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皇太极的克星老对手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死在了自己的皇帝崇祯之手,由此后金国的"恐袁症" ...

  • 龙潭湖畔 袁督师庙

    袁崇焕的墓和祠在东花市斜街 而袁崇焕庙却在龙潭湖公园内 袁崇焕祠墓建于清朝的初期 而袁崇焕庙建于民国的初年 两地相距数里 相差二百多年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 ...

  • 郭子仪的收与袁崇焕的放

    知识窗.往事文摘 ⊙郭子仪虽然出身官宦人家,但他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时势造英雄,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把郭子仪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

  • 明末抗金大将毛文龙,是奸臣还是忠臣,袁崇焕杀他到底冤不冤?

    评价毛文龙,不能简单地用奸臣或者忠臣来衡量,应该在大背景下考察,在明末的形势下,毛文龙至少是一位能臣,在抵抗后金方面是一位名将.袁崇焕以12项罪名杀他并不能服众,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仇者快亲者痛的行为 ...

  • 明朝历史人物——袁崇焕(明朝末年名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 ...

  • 袁崇焕: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的爱国将领,到如今也备受争议

    在我的眼中,袁崇焕的一生好像都充斥着悲剧色彩,有的人说他认为民族英雄,但是也有人骂他是大汉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袁崇焕最终的下场是十分的凄惨,是受尽屈辱和折磨而死的,并且一直都 ...

  • 袁崇焕擅自诛杀毛文龙,是否存在阴谋?百年后一本小书揭示真相

    撰文|赵固仁 天启元年,16岁继位的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折,大意是向新皇帝介绍一位叫毛文龙的将才.赞扬他能"持孤剑穿贼中",又说"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 ...

  • 「晚明」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悠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边中送别> 这是我开通订阅号的第一篇文章,正在 ...

  • 袁崇焕关宁铁骑在当时战斗力有多强

     关宁铁骑是由明末袁崇焕编练的一支由辽东本地人组成的重骑兵,其主要装备三眼火铳,披重铠,备双马,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军饷待遇都高于一般的明军,加之是本地人组成,故而在戍守辽东时具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 ...

  • 为何袁崇焕救驾有功却被崇祯凌迟?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有一个人让我们相信道义还在

    中国自古以来,忠臣冤死的故事,最典型的除了岳飞岳少保,就属袁崇焕袁督师了,<明史·袁崇焕传>这样说道:"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意思就是,袁崇焕一死,明朝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