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撒网捕鱼:一网捞出“一窝”稀世国宝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摆放着一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震惊世界的文物。
有数以亿万计观众都曾来观赏过这件三千五百年前的国宝。
商 青铜龙虎尊
不仅如此,这件龙虎尊几乎被认为是商代文物中最炫目的作品,它的横空出世,曾经让文博界为之震惊。
70年代初,开展了文物外交,国家选了一批珍贵文物到欧洲几个国家举办文物展览。
本来龙虎尊首当其选,然而因其太珍贵了,原馆藏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即将同是一批出土的饕餮尊送展。
整个器物,纹饰精美,绚丽多彩。
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
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
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铸造技艺,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像这件精美绝伦的龙虎尊,目前在我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件,无疑是国宝重器。
仿佛所有的文物在这件青铜器面前都黯然失色。
当然,这件器物不仅仅铸造工艺让人惊叹,其流传经历也让人连连称奇。
商 青铜龙虎尊
发 掘
1957年5月26日,雨过天晴,在阜南县徐海孜村年32岁的农民徐庭兰正在离家五里远的小润河捕鱼。
这时,东方渐白,他忽然发现上游不远的河床内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水中时隐时现。
他以为是一条大鱼在戏水,于是凭着娴熟的网技与气力,把网撒圆抛远。
但在收网时,他费了好大的气力,怎么也拉不动,似有重物挂在网上。
徐庭兰只好下到水里,想解开渔网。
他用手摸到水底,触碰到有一个圆形口沿状,像一个很深的铁盆的物品。
大物件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上岸到附近常白庄借了一把铁锹,经过许久终于挖出了一件半米多高、喇叭口状、四面皆有焊接黄色龙虎柱以及周边青黄色花纹状的物品。
同时又发现旁边水下半尺深的地方还有一件同样大小,但没有龙虎柱的盆状物品及内存二小件物品。
经搜寻,在周边还发现四小件物品。
大大小小徐庭兰总共从水里挖出八件东西,他挑了其中一件送给了铁锹主人。
商 兽面纹觚
喜事传千里,很快四邻八乡的农民听说徐庭兰撒鱼得宝,前来看稀奇。
很快,阜南县文化馆、安徽省博物馆都知道了这里出土文物的事情,纷纷前来察看。
在逐件对宝物作出鉴定后,最终八件文物均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徐庭兰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挖出的物品是轰动全国的文物,是价值连城的稀世国宝。
商 青铜饕餮尊
被 盗
如果你以为故事在这里已经结束了,那你就错了。
当时徐庭兰将8件文物上交国家之后,这些文物分别被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和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然而,在当时我国文物被盗情况严重,国家主要的博物馆中也发生了多起文物被盗案件,丢失珍贵文物多件。
大约在80年代初期安徽省博物馆被盗,从小润河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也不幸被盗。
好在1987年左右,一位英国人在香港古玩市场买到了两件青铜器,分别是觚和爵。
据这位英国人自己说,4件差不多风格的青铜器中自己仅买了2件。
但在买到之后发现上面有馆藏编号,便不敢自己收藏,于是他找到国家文物局说明情况。
据说这位英国人当时希望能用这两件文物换齐白石和徐悲鸿两幅画。
考虑到商代文物重要性,文物局便答应他的请求,这两件青铜器后被国家文物局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对于丢失的文物,我们感慨万千;但重新找回的,同样值得我们欣慰和回味。
商 青铜斝
润 河
在出土这一批青铜器的小润河里,其实曾还出土过许多青铜器。
据统计,在1947年至1957年共十年内,在古椒地区的小润河与台家寺(今属朱寨镇)先后出土了多件三千多年前的精品青铜器。
如在1947年左右,白庄农民张殿春在月牙湾处挖出一个大如司母戊鼎的长方形四足铜鼎,鼎里又掏出12个铜鬲,共13件文物。
之后,张殿春送的送、抵钱的抵钱,最后这13件青铜器全部被送人或丢失了。
直到六十年代初,这13件青铜器找回7件,分别馆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那么肯定有人问了,为什么在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润河频频出现国宝级文物?
主要从河的历史说起。
相传这条河宋朝就有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据《阜南县文物志》记载:出土的龙虎尊等文物,均属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之酒器。
从河岸现状及河口土色综合分析,推测此组文物原系位于河侧古墓中之殉葬品,或后因流水冲刷,河线北移,遂坍入水中。
商朝时期,属豫州之域,有九个部落,素有淮河九夷之称,而阜南则属虎方部落,是淮夷的一个小国家(部落)。
因此,在这条河湾区域能发现如此多的青铜器,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对于这条小润河,这片如今普普通通的土地,当年真正是一座繁盛的城郭还是一片铸铜作坊,我们不得而知,等待人们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