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共情你的人生
文 / 德鲁伊
秋天来了,想是没有贴秋膘或是除暑热,突然智齿又跳出来捣乱。这个智齿,年轻时没怎么骚扰我,倒是满世界有人叫我 ' 德叔 ' 的时候,他隔个三两年,就折腾我几天,禁食型肿痛。
第一二次的时候,还得意自己还年轻着,人家都是二十郎当岁被智齿折磨,我到了这个岁数,智齿还不屈不挠的想长大,年轻啊。但被熬煎了两次,唯一后悔的是干嘛年轻时不早点干掉它。
智齿这玩意儿,代表我们的祖先是吃草的,现在磨损少了,这种后备力量用处不大,祸害不少。但智齿这事儿,绝对是人类经验不可传递之例,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最直白的套路。
我现在不遗余力的和年轻人宣传智齿早点拔,毕竟惨痛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但说得最多的,倒是拔个智齿,显脸瘦。而不是说真痛了,很不爽。微整形么,漂亮第一,看脸的时代,反而更有说服力。你和他们论证智齿如何的折磨人,意义重大,但毫无可能被认可。
这几年,我很少很认真的给一些人建议了。倒不是圆滑了,是经历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最终有了结果,才在你这叨叨说,德叔当时的话是对的。其实这就是人类必须的经历,因为这样,人类才发展吧。
过去我很欣慰于别人说,德叔你当时说的我没明白,经了这个事,我才晓得你为什么那样说。现在,我倒是偶尔觉得挺悲哀,因为你没有能力在当时让对方明白你说的。试着掰开了揉碎了去讲解,结果却没什么差异。
共情能力一直被追捧,认为是人类的标志和世界大同的根基力量。但据说,连情绪这个人类的基本情感,经科学验证,同样的情绪在不同的人脑部,从属于不同的反应区。
这肯定是石破天惊的研究结果,最基本的情绪,是我们感同身受或是共情联觉的基础,若是不同的人在脑部的反应除了反应大小之外,甚至有可能从属于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你这份孤独,真是毫无人性,且无比凄凉。
喜怒哀惧,喜悦我们希望别人能共享;愤怒我们希望对方能感知;悲伤我们渴望别人能抚慰;恐惧我们希望找到伙伴。但结果是,你的喜悦别人毫无感觉,你的愤怒别人无法感知,你的悲伤只能自我消解,你的恐惧注定只能独自面对。
你这个人生,是不是有点凄凉?
其实你和谁交往,亲密与否,都是走进了别人的人生。我们现在可以肯定是,你被你曾经的经历和遗传所左右着。那些时常观照自己的人,或许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遗传、经历上,逐渐更多的了解自己,了解的越多,或许潜意识里的影响越小,更为开放和包容。
那些被自己的曾经所左右着的,又对此一无所知的人。与他们的共情,或许永远需要建立在他们的曾经上。我们总是恪守人际交往的准则,不去探求别人的家庭和曾经的人生。但每个人又都被自己的家庭和曾经深深的影响着。于是,也不大可能给别人机会真正的了解你。或许,这是现代人孤独的来源之一。
幸福的人,总是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曾经和家庭的,倒不是一种显摆,其实是一种直视和面对。他们也一样有着各类的坎坷与不如意,但不影响他们在感恩和信任爱。而这样的人,或许就是能和你共情的人。
生而孤独这话怎么听起来都有点凄凉,天地悠悠,前后无人的事儿。但人总是要和人产生联系的,这就是社会存在的意义。共情不可求,总能求个自我清明。也或许,共情压根不是一个换位思考的事儿,而是跳脱出你我,重新审视这些情感和事物对自我的影响。
记住,你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和人产生联系,这个和你是否社恐无关。活下去,不是你活下去,而是你在人群里活下去。每一次想到这里,我都觉得人生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还是找一些可以共情的人搭个伴儿,走下去。
左岸记:人的一生都在为提高认知而努力,也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洞悉能力。只有能够真正的洞察人心、洞见人性,才能更好的与别人交流和交往,学会理解别人,感知别人,认同别人,而不是想去控制和改变别人,这就是一种共情力。共情是双向的,而不是一厢情愿,一方愿意去感受,也还要另一方愿意敞开心扉让对方走进来,否则这个过程是无法顺利实现的。如果你很在乎一个人,那么让共情成为你们永久的桥梁,哪怕一时不解,也试着多一些时间,让共情的反馈跨越几重的 ' 山川河流 ',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