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席话警醒世人:人生,别太在意得失
古往今来,多数人对得失都看得很重,惯于以成败论英雄,但如果隔过百年,再来看,得失则又是一番模样,太过在意于得失,可能就会忽略到生命中的重要之物。
苏轼在古代名人之中,可以说是混得相当落魄的一个,过着不断被贬谪的人生,连他自己都自嘲说“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是他面对得失,相当淡然,曾有这样一席话:
道足以忘物之得丧,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这番话,无疑警醒世人,别太在意得失,有些东西,比得失更加重要。
道足以忘物之得丧。
为何说懂得了“道”,就能忘却事物的得失?因为懂得了“道”,也就看清了得失的虚妄,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长远的事物。
苏轼因为落魄的缘故,醉心于儒释道三家的学问以求释然,在其看来,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固然惊艳史册,可是归结起来,无非一句话,“而今安在哉?”
所谓“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过去了千年,大家都是作古的人,得失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得失,远没有过好自己的人生来得重要,一时之间的胜负输赢而已,怎能因此颓丧失意?
懂得的人,往往会把生命用在陶冶自己的性情上面,妆点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得失最好的态度,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外物的得失也就不再那么重要。
当然,我们的生活还是得脚踏实地,“仓禀足而知礼仪”,满足了衣食温饱,才能奢谈境界,想想看,要是陶渊明生活困苦,还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气吗?
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对得失有计较之心,而是不能因为在意得失,忽略了其他,生活也不是只有得失,要懂得把得失之心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不能过度。
志足以一气之盛衰。
志气通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气神,在生活中,斗志昂扬的人往往比心气衰败的人显得要气势足一些。
苏轼虽然落魄,但他弟弟苏辙混得志得意满,一度官拜宰相,两人之所以际遇不同,就在于志气上,苏辙圆滑,懂得机变,而苏轼则不肯屈身于世故。常言道“相由心生”,因此苏轼留在青史上的面容,要比其弟“俊逸”不少,三苏之中,也隐隐以苏轼为魁首。
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长袖善舞的人往往有不少的优势,颇受老板和同事的信赖,但能笑到最后的,多半是心志坚毅,不随意动摇的人。
生命中的礼物,多半都早已标注好价格,心志不坚的人在前面尝了甜头,后面就需要吃苦头,而性格坚韧的人在前面把苦吃了,后面则是甜头。
一个人,要是没有志气,很可能在小有所成的时候就自感满足,于是荒废了努力,最后成就远比不上坚定着向目标挪步的人。
生活中,有一个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股子精气神在脸上,不然躺在功劳簿上当咸鱼,没多久,真就成了一条连翻身都不会的咸鱼了。立志,无疑是为自己生活添色的好办法。
苏轼的话,源自于他自己对人生遭际的总结,他很清楚,得失以外,还有许多东西,一个人可以落魄,但不能没了志气,要是连心中的那点斗志都熄灭了,未来的成就真的就很有限了。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光是在意得失,也不能胸无大志,不把得失看得太重,有志气,才是人生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