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Schwannoma)
临床资料
影像表现
图1:胸部正位片显示左主动脉旁有肿块样阴影。
图2-4:CT扫描示边界清楚的肿块(平扫:10-20HU),呈不均匀强化(增强:10-60HU)。在左前纵隔处,毗邻主动脉弓。病灶直径约为4.0 * 4.5 * 5.8 cm。
图5:肿块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等至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T1加权像上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诊断
神经鞘瘤囊变 Schwannoma (with cystic change)
诊断关键点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雪旺细胞瘤。是施万/雪旺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它起源于周围神经、颅神经或自主神经的神经鞘施万/雪旺细胞。
神经源性肿瘤占成人纵隔肿块的9%,儿童占29%。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约占50%)。后纵隔肿瘤中大约有80%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较少发生在前纵隔和中纵膈,定位于这些区域区分神经源性肿瘤和其他纵隔肿瘤有一定困难。在这些区域的病变中,包括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必须依赖于影像学特征。
在成人中,最常见的纵隔肿瘤或囊肿类型是神经源性肿瘤(21%——通常在后纵隔),其次是胸腺肿瘤(19%——前纵隔)、淋巴瘤(13%)和生殖细胞肿瘤(10%)。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纵隔肿瘤在成人中产生症状。
在平片上,神经鞘瘤通常是边缘锐利,呈球形和分叶状的椎旁肿块。
在CT图像上,边界清楚的肿块,可以在没有直接侵犯的情况下移位邻近的结构。囊性和脂肪变性常见,小肿瘤典型表现为均匀强化。大的肿瘤可以显示不均匀的强化。神经鞘瘤越大,就越有可能囊变或出血。其出血发生率为5%,钙化少见。
在MR图像上,神经鞘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增强T1加权像上表现为较明确的强化。然而,由于囊变或出血,增强可不均匀。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囊变区可能存在,尤其较大肿瘤。较大的肿瘤常有含铁血黄素区域,可在T2*图像上发现。
神经鞘瘤是生长缓慢的病变。首选手术治疗。由于神经鞘瘤不浸润母神经,通常可以与母神经分离,复发不常见,可完全切除,几乎不会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