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首立赤山约

日前,城区作协部分作家冒雨到海丰赤山村采访:

“赤旗”首立赤山约

——海丰县城东镇赤山村红色革命的起源之路

海丰县城东镇赤山村距离彭湃故居1.5公里。1922年,彭湃从日本留学回到海丰,首先便把邻近的赤山村当作开展农民运动的“试点”。期间,他不辞辛苦,风雨无阻,深入到田间地头、村道小巷、寺庙宗祠等场所,不停地给农民兄弟们做宣传,阐明他们的生活为啥这么困苦,号召大家要敢于起来反抗剥削与压迫,敢于改变自己的命运等革命道理。经过彭湃一番挚诚的游说与不懈努力,村民们从不理会、不理解到认同、接受,愿意听他演讲,渐渐吸引了一些觉悟比较高的人,并于同年7月29日,在该村成立了闻名全国的第一个农民组织“赤山约农会”,会员一共六人。之后发展至28个乡约3390余人。

该村在各个战争时期为参加、支持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牺牲,一共有30位烈士。更因彭湃“足迹先登”在这里搞农运而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成为一处不可多得具有丰富革命资源、和特殊意义的红色村庄。

再现彭湃下乡的生动形象

该村一位姓黄的老阿伯说,他从小到大,经常听上辈人回顾起那一段革命的峥嵘岁月,就像听故事一样着迷,特别是对彭湃先烈那种身为贵族,却心怀苍生,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付出自己一切的高尚情怀,十分崇拜与敬佩!并为他们村在彭湃的号召之下,第一个创办了农民协会,以及下来悲壮的革命历史,感到非常光荣与自豪!

黄伯接着说,他听村里的长辈说,彭湃第一次到他们村里来,身上穿的是一件长袍,头戴白色的帽子,一表斯文。可是,群众见了他以为是少爷来摧租了,就远远避开。结果,他第二次来到村子,却换了一身“农民装”,甚至卷起裤脚,走到田地里去跟农民们套近乎,并共同劳动,就这样逐渐取得了农民们的信任。同时,为了使宣传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彭湃经常带着一部留声机,摆放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或祖庙前,放音乐给群众听,还唱自编的歌谣。当围拢的群众多了起来的时候,彭湃就开始他的演讲,揭露地主剥削阶级压迫农民的种种罪行,号召农民要联合起来,组织农会,同地主作斗争。

由于农民们的生活普遍都很穷困,饱受统治者的欺压,民不聊生,社会一片黑暗。此时,彭湃至情至理的演说,就如一帖“醒脑剂”,唤醒了他们麻木的精神状态。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自己劳累一辈子为什么还这么贫穷?社会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他们为什么要受人家剥削、欺负?原来,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已命运的,这种困境是可以改变的,关健就是要靠大家团结起来、壮大力量闹革命,推翻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才能解放自己,翻身做主人……

彭湃又为村民们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深深吸引了当地群众黄细妹、黎歪、伍许清、黄正华等人,他们纷纷围在彭湃面前听他讲革命道理。彭湃便趁热打铁,组织成立了“六人农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来,在彭湃等同志的宣传发动下,该村参与农会的群众发展至5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从而促进了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赤山更涌现了一批革命先行者,如:黄麻双为一区工会书记、黄茂斗为一区农会执委、黎歪为赤卫队长、伍许清为一区工会会长、黎深曾是东江特委,参加过南昌起义。还有彭烈、黄正华、黄礼告、黄妈按、谢宝同、黄贡、陈宇等都是不同战争时期党的革命骨干。

劫难方显英雄志

<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广东的国民党在4月15日也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为了反抗敌人的白色恐怖,彭湃、杨望等同志遵照党的指示,组织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并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使红色区域向东江扩展,给国民党反动派带来严重的震慑,从而遭到大批反动军队向海陆丰反扑。同时,对赤山村进行围剿。

1928年农历2月14日,国民党来势汹汹围攻该村,大开杀戒。当天,在村里被抓捕并屠杀的革命群众和农会会员多达127人,烧毁房屋50多间。一时间,该村成为人间地狱,悲号四起,惨不忍睹……

之后每年的这个悲惨日子,成为该村特殊的“纪念日”,也称为“大亡日”。

该村为国民党的眼中盯,经常遭受镇压,并一有抓捕到该村的革命党人,就故意押回村里游行,以期杀鸡儆猴。然而,该村从没有被屈服,而是越战越勇,铸就了一批钢铁般的壮士。如该村的卓覃香,生于1911年。1926年参加赤山分农会,任职赤山乡民主政府乡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卓覃香任蓝训财县长的警卫员。1946年底,他在海丰联安的一次战争中为了掩护革命同志撤退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至下港潮田被捕,虽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被押回赤山村游行,并要他指认其他革命同志,但他以沉默作对,最后英勇就义。

还有卓样,参加粤赣湘边纵队。1949年8月,在一次公平战斗中被捕,之后遭受酷刑,在高楼自然村的楼厅里敌人对他的双手指进行夹压,鲜血淋淋。用刑后,还押着他在全赤山各村道游行,逼他供出内情,但卓样坚决保守党的秘密,而壮烈牺牲。

该村在不同的战争年代,都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悲乎壮哉!

村庄就是“博物馆”

如今,一走进村里,到处都遗留有革命旧址,分布在村里的荒地、树丛、老屋、寺庙、宗祠等,该村简直就是一座自然的革命历史小展馆!

下面,笔者就来当一回导游吧:

赤山人民礼堂,原是彭湃宣传发展农会的旧址,位于该自然村池坣与大池的交界处。以前,村里因战火的烧毁,到处一片破落,没有一处可以让大家坐下来议事的场所。建国后,村民们纷纷要求政府建立一个既是纪念又可集中活动的场所。

1957年,彭洪任海丰县县长时,终于落实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近三百平方米、三层楼高的赤山人民礼堂。至1992年进行维修,完工后还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时任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为其题词,曾在上世纪30年代担任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和东江纵队六支队政委郑重同志亲临现场剪彩,并赠题《田乡吟》一副,上面写道:当年彭湃起农会,杨望组织突破队,全国农旗高高举,赤山烈士血化碧,三次革命苦坚持,华夏解放留青史,历史多曲折,中央英明决策,赤山好地方,农民勤耕作,今日老兵朝圣地,细听英雄讲战史,弹指六十年,亲人开欢颜,敬祝赤山早富贵,世代传红旗。

赤山人民礼堂后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当年,彭湃借助林子的掩护,组织该村的黄凤麟、黄正华、黄妈岁,彭六等三十余名农民在这里成立了赤卫队,成为农运早期的据点之一。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下楼自然村,东边有一个古井,建于清朝康熙间,口径1.3米。深5米,呈布袋状,井底宽10米左右。因古井距离地下党刘贤顺的家很近,古井便成了他们在村里活动时最好的庇护所。因赤卫队员经常在刘贤顺家进行秘密聚会,如遇国民党搜查时,黄礼命、黄礼董、刘贤顺和其他革命同志就马上转移到古井隐蔽起来。

池坣山洞,也是一个天然的避难所,该山洞口1.5米,深约120米。1928年3月,国民党围剿该村,当时的彭六、卓覃香、黄妈岁、黄覃善、谢宝同等革命同志便迅速转移到山洞内。由于该山洞多次掩护革命党人,被他们尊称为“功臣洞”。

赤山佛祖庙,原是彭湃经常在此宣传革命的旧址。该庙位于高楼自然村,地处该村交通要道口,来往人多。又是山林密集,草木丛生,便于躲藏的地方。彭湃经常在这一带进行宣传活动。

还有“妈行伯公庙”也是他常光顾的地方,并得到周围村民的积极支持,如洪佛枝、洪吟、黄礼声、黄正华等,他们后来都成为农会的骨干。现“妈行伯公庙”已重建。

赤山大榕树,位于丰太自然村。1922年,彭湃来到该村做宣传工作,当时,村民们都喜欢到大榕树下纳凉。彭湃一到就选择了这个最佳场所,并在大树下以播放留声机音乐的方式来吸引村民们围观、欣赏。

大池村地下交通站。老革命战士庄歧洲在十几年前的回忆文章中曾提到当年该村的这个地下交通站时,赞口不绝。他说,1944年底,日寇将要入侵海丰时,地下党负责人蓝训材,组织海丰一区救乡大队,他就在大池村设了一个交通站。开始是黄复负责,1945年4月,黄复调到东纵六支队青干班学习,交通站的工作就交给黄贡负责。从那时起一直到解放,这个交通站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日本投降后,驻海丰县城的国民党一八六师,经常派武装下乡来清巢六支队,就是在这样斗争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这个交通站仍坚持工作,安全完成党的接送任务。该交通站离海城国民党部队大本营不到四公里,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庄歧洲说,主要是交通站的负责人们比较机智而稳重,他们又是当地人,熟悉地形、情况。更重要的是该村的农民群众对我们的部队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来往经过,群众看得清清楚楚,可他们就是不吭声,坚决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工作。当地的群众为什么这样好?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那就是彭湃首先在这里创建了农会组织,赤山约就是海丰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的诞生地。该约有七、八个自然村,包括大池村都是革命村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革命传统。

还有许多遗址无法一一赘述。总之,参观一遍之后,就等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的教育,既为彭湃当年浪漫的革命主义情怀、以及不畏艰难险阻、雄心壮志发动农民起来闹革命的那股巨大勇气和超凡的魄力所深深折服,又为我们的农民兄弟们深明大义,积极响应,揭竿而起,把用鲜血染红的“赤旗”高高地举起,为后来声势浩大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率先做出了榜样,而名留青史!

古井:

“妈行伯公庙”:

大池村地下交通站旧址:

画家郑孙堤曾于1983年到该村采风,并见到了“六人农会”的最后一位幸存者李思贤,他与老人家、村民们交谈,向他们了解彭湃当年到村里进行宣传活动和组织农会的经过,还有该村的红色革命历史。之后,郑孙堤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幅主题为《萌芽》的创作。该作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彭湃深入民众,与他们贴心交流,讲解革命道理,点燃了他们心中追求自由、幸福的希望……

该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地区(市)的各种美术展,获得一致的好评。

“六人农会”会员之一李思贤:

郑孙堤创作时的部份速写资料:

(郑冰利 文\图)

(0)

相关推荐

  • 潮州永安寨

    永安寨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永安村,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创建,至光绪九年(1883)建成,现在建筑物均为清代所建,沙土杉木结构. 该寨坐北朝南,呈方形,四周全封闭寨墙,全寨均由寨楼门出入 ...

  • 历史 | 豪情铁血马鞍山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林铁史烈士革命事迹 袁世凯有个世界闻名的孙子,为中国奋斗了一生 玉泉山紧急会议 开国皇帝长子没有一个顺利继承皇位的,这是为什么呢? 毛泽东:这件事只有陈毅才敢做 吴志跃 ...

  • 战火中的红色交通站

    石古村(见图)距离惠城10公里,是惠来革命老区之一.据<惠来地名志>载,在村西龙坑山上有一座古庙,名曰"龙归院",院中有一石鼓和石锤一对.相传若用锤击鼓发出咚咚声,必是 ...

  • 文学看台1396 | 林宏油:追随红色的脚步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追随红色的脚步 ●林宏油 茂密的竹林深处,七间残破的矮房,偏居一隅,湮没在荒草斜阳里.那些砌墙的石头,散落在蓬草之间,上面覆满青苔,爬着藤蔓,将倒未倒的墙体,在秋风中屹 ...

  • 文学看台2419 | 吴海:​农运星火赤色辉煌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彭湃:富少闹革命散尽家财,周恩来下令,顾顺章行刑:白鑫必须死

    1922年11月,广东海丰县龙舌埔彭家搭台祭祖,请了戏班连唱三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在那个交通靠走娱乐靠手的年代,吸引了当地成千上万的农民来看戏. 开唱那天,一曲<狸猫换太子>结束后,人 ...

  • 文学看台1096 | 人民文学:杨海蒂《从文天祥到彭湃》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人民文学>2019年第3期 从文天祥到彭湃 ·杨海蒂 海陆丰,曾惊天动地:农运风起云涌,农潮风雷激荡,农民翻江倒海,农军铁流千里.<奔向海陆丰> ...

  • 历史 | 吴志跃:走过海陆丰这片红土地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螺河是否见证了马鞍山(安安村)那段悲壮的历史演变? 马鞍山惊现古代城寨遗墙 豪情铁血马鞍山 千年古镇博美市 同样的春 ...

  • 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河源

    河源是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村武装,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是最早爆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举行武装起义,创建苏维埃政权.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

  • 文学看台1094 | 人民文学:夏鲁平《汕尾那一片红》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人民文学>2019年第3期 汕尾那一片红 ·夏鲁平 正值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东北已悄然进入了冬季,岭南仍然处在一派蓊郁之中.迎迓着腥腥的海风,我不断寻觅着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