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就是聚宝盆
该村背靠日出垭山、西斜岭山:
左道为潮莞高速出入口,右道通往土瓜山村:
穿高速如龙好腾飞,过山村引凤筑金巢。
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埔仔洞村委土瓜山村虽然地处偏僻,山脉环绕,但两年多前因“潮莞高速”的开通,有一高速出入口就在该村附近,一下子“天堑”变通途,交通十分便利。而且,该村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质朴与文明,山青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其自然的绿色环境与该村拥有的红色历史,相互映照,成为该村丰富的物质宝藏与珍贵的人文资源,包括交通的飞越、小村地袤、一村而立(村方圆数公里内没有其他村子)等几大优势,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中,该村即将展翅鹏飞,奋力推动每一个启航的机遇,以振兴乡村经济,改变村子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建设新型农村,把的伟大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用行动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全民之梦想。
该村位于海丰县城西侧,相距约14公里,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该村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359亩,耕地面积为303亩。村里一共有60户人家,总人口320人左右,属纯农经济。目前,大部分人外出就业、务工。
下面仅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红色元素这两大亮点作简要的概述。
该村背靠日出垭山、西斜岭山。这两座山的名字很有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位于东边的日出垭山,早上可以看到充满希望的朝阳;而位于西边的西斜岭山,又可领略晚霞落幕的美丽。可见大自然对该村的眷顾,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取了两个这么有诗意的山名。而且,这两座大山还是红色的“革命之山”呢。话说抗战时期,为了更好地保护位于在该村地下情报站工作的革命党人和群众安全,该村农会在日出垭山和西斜岭山的山顶设立了“消息哨点”,即分别在山头插上一颗高树为“信号”,叫“消息树”。该“消息哨点”由村农会成员及群众轮换站岗放哨,如果发现敌人从梅陇、惠阳方向来的话,马上放倒西斜岭山的“消息树”通知我方,埔仔洞周围立刻进入紧急作战状态,并提前安排群众和驻地人员及时撤离;如果发现有海城方向来的敌人,就放倒日出垭山上的树青。这就是发现敌情的“消息树”,一旦“消息树”放倒,埔仔洞周围的革命同志和群众就能及时躲进村后的原始森林,减少牺牲和伤害。森林里面设有碳窑,一时还成了我党隐蔽在里面的临时办公点。
村的前右侧是小银瓶山、锡掘肚山等延绵的山脉;左侧是村的入口,村道连接公路,距离高速出入口不到一公里。而左边连贯村的前面,是一大片平原,有小湖泊、河流、果园、绿色植被、山地、竹林等一派自然风光。为村前的近景,再往前进一步,就是一条如龙腾飞的高速飘然而过......
目光掠过高速,放眼望去,远景又是青山黛色、云雾缭绕、水库嵌镶,山涧瀑布、树木浓荫、石挡之处,仿佛依稀可见当年红军那疲惫不堪的身影若隐若现(山凹处曾搭有临时医疗点),而将士们的鲜血曾染红了这一片土地。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说,一次,红军里面有好几位学生兵,在该村右前方的小银瓶山下遭遇敌人突袭,全部遇难,可怜啊!他们都正当青春年少……
村里还有一座“红色祠堂”,既是农会旧址,又是地下党常在那歇脚、开会的地方,曾遭国民党三次烧毁。由于该村地处偏僻,群山环抱、树林茂密、容易隐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村在过去的各个战争时期,成为我党开展地下工作的重要据点,曾经掩护了许多革命党人,群众基础牢固。村民们除了参队参军,多数协助参与党的各项地下工作,有的负责地下交通情报的送往、有的负责掩护伤员或给官兵提供秘密住处、有的搞民运等,不少成了堡垒户。也正因为如此,该村成了各个反动势力攻击的目标。全村原有人口300多人,到了解放后,仅剩下63人,为中国革命做了牺牲和贡献,而成为名符其实的红色村庄。
总之,该村为一历史悠久的古香村落与红色村庄兼具有的特色村,极具开发价值与发展空间。目前,已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前往参观,一瞻芳容、探究前景、共商未来。
从村的左侧俯视:
从对面山俯视该村:
从村前俯视前面、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