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饮食丨炸柿子心儿
据说这个名儿和菜,是昔年在京北昌平县境内秦城村教书的一位李先生给起的。旧日,作者到过此村。
村不大,却北面依山,东西南三面临平原。村中的小学校里,屋子虽为土瓦相和,但其窗户却是北方旧时特制的“下支下摘”,冬夏均可常见阳光,且屋中窗明几净;虽为教书寒居,却不乏“书卷气”,而少了乡野气及富家酸味儿。
当时的教书先生姓王和一位姓齐的,他们作“炸柿(士)子心儿”给我吃,甚是好吃,其做法儿也并不复杂:只把北山出的大柿子的子儿掏出来放在大碗内;又在另一大碗内打上好几个鸡蛋,并搅匀。
这时坐锅,下油;油热到六、七成时,用筷子夹柿子心(柿子子儿)蘸上鸡蛋糊,放到油锅中去炸。炸上了色儿就算熟了,夹到盘中,蘸白糖吃,其味美不可言状。
既非山野乡味,也不是城市中大鱼大肉腥腻之味;而是腻而不烦人、甜而不腻人的亦果亦食之美味。据老师们说,这还有段故事,也说出了此菜的来历:清末,秦城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村,教书的李先生在此设帐(教书)。
有个人到昌平州(那时已升县为州,或叫惯了,以“州”名之)来考试,落了榜。可惜一肚子文才因不合当时主考官儿的时宜,就名落孙山了;生活无着,又心烦意乱,信步东行,到了这秦城小村,天黑了,肚子也饿了,就寻到这教书先生来求口饭吃。
夜晚无可待客之物,只有几个大柿子和鸡蛋为可食之物,又因为“柿”与“士”同音,柿子与“士子”虽两码事可同一个音,于是,就炸了此物待客。由是,这种炸柿(士)子心儿也就流传至今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