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送教路 暖暖师生情

漫漫送教路  暖暖师生情

胡丽梅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人,生而不同,没有不行,只有不同。每一个在努力生长的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接纳、被认可。

——题记

在特校,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卧床不起,或耳目失聪,或情绪无法自控,他们只能待在家中,吃喝拉撒全靠父母!为了保障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自2016年开始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至今已有5年。送教的学生由9名增加到现在的21名,送教教师也由3名发展到现在的14名。一人一档,定期送教,特校老师们用爱心和责任把温暖的“阳光”送进孩子的心坎里,用付出和陪伴收获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用坚守和理解为这群孩子的家庭带去了信念和希望。

一、不畏山高路远,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1、全面精准摸排,不漏不落一人。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为掌握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情况,学校一方面通过残联、民政和教育局数据库进行比对,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学校和(村)居委会广泛收集信息,然后利用暑假开展入户走访核实。2019年的暑假,校长张孝勤在和别人的闲聊中得知洋坪镇陈家湾村好像有个残疾孩子没有上学,就亲自利用周日时间前去打听,果然,这个男孩因为生了重病,身体无法行动,生活也不能自理,辍学至今已八个年头。张校长细心的宣传党的教育政策,耐心的劝导家长克服困难,真心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顺利纳入送教上门。

2、不论道阻且长,依然风雨兼程。

送教上门学生遍布远安县各个村落,有河口漳沐村的,有茅坪晓秦的,还有望家杨柳村的。只要有送教任务,老师们就立马行动,义无反顾,从不言苦叫累。2020年10月,洋坪送教组的老师们如约来到周某家送教,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车子小心翼翼在泥泞小道上行驶,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泥坑,越往前行,路越来越窄,最后送教的老师们徒步半个钟头才到周同学家。周同学的家长一见老师就说:“您们太辛苦了,其实路不好,你们可以不来的。”但老师们却笑着回答:“孩子在等着我们,我们可不能辜负他哟!”

二、量身定制“送教礼包”,让爱洒遍每个角落。

1、依规依程服务,确保送教质效。

送教上门,送什么?谁来送?如何送?

为确保此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宜昌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服务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等。一是根据学生居住地,成立了嫘祖镇(含旧县镇)、洋坪镇(含河口乡)、花林寺镇、茅坪场镇四个送教上门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由一名学校班子成员担任组长,3名学科教师为成员,全员参与,全力推动送教上门工作。二是学校从送教方案制定、学生个案综合评估、教育康复计划等方面入手,撰写编印了《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学生明白卡》、《远安县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手册》,确保了送教上门工作规范和有效。

2、用心用情送教,尽心尽力帮辅。

每次送教前,老师们都会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现实情况集体备课,结合学生的康复需求和实际困难,精心准备教具和送教内容以及帮扶物资。小灏同学视力不好,但特别喜欢毛绒玩具,送教的江老师每次去他家都会提前准备好一个小毛绒玩具作为奖品带给他;小影同学好动,老是坐不住,但只要一听音乐就安静许多,老师们就送她一个“能说会唱”的故事机,她爱不释手;义同学四肢萎缩,但识得不少字,在家喜欢看新闻、在手机上读小说,送教的胡老师每次都会精心的挑选几本书带去……

送教中,老师们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专业的素养耐心地对每个学生。给变形的关节按摩,利用图卡引导学生认识颜色,借助多维星空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训练。送教学生大多重度残疾,吃喝拉撒几乎全靠家长包办。为了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师们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虽然孩子们的进步是缓慢的,但每当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全体教师都会感到无比高兴。“你真行!”“你好棒!”是老师们每次送教时的“口头禅”。汪同学从最初的不理睬到现在见到老师能用欢笑声打招呼了;小影同学能按老师的指令去开关家中的柜子门;玥同学能主动去厕所大小便了……孩子们成长中每一个小小的变化和进步,都是老师们送教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三、摆渡一名学生,拯救一个家庭。

面对孩子残疾,有的父母忧心忡忡,不知何时是头,有的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有的拒绝反感,不和老师交流沟通。

“送教上门?我孩子这个样子能接受教育?你们来了有什么用?”第一次见面,小佳的父亲就把老师挡在了门外。佳佳已经8岁,先天性脑瘫。父母离异,佳佳一直随着父亲生活。父亲觉得佳佳是个“拖油瓶”,把她丢给老人照顾,对她没有好脸色。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接受,老师们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慢慢的,父亲被老师的诚心感动了,开始接纳佳佳,也开始和老师们说一些掏心窝的话。“说实话,老师们来了,我家孩子好像格外听话,看着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心的跟着训练,我的心情也一下子好了很多。”佳佳父亲深有感触地说。

送教上门学生大多家庭贫困,其中建档立卡学生就有三分之二。每次送教,学校都会给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牛奶、大米、纸尿裤等。疫情时期,当老师们提着大米和食用油走进小然家时,小然爸爸激动的眼眶都湿润了。

如今,只要老师去送教,家长们就会十分热情的欢迎老师们,毫无保留的与老师交流交谈,也能积极的根据老师的建议对孩子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家长们心态好了,观念变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家庭里也充满了温馨与快乐。

送教上门,改变了学生,改变了家庭,成就了老师。在漫漫的送教路上,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始终坚守着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布满阳光的窗—接纳之窗。

rice dumpl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