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与栖凤祠

聂绀弩与栖凤祠
——兼谈其读书旧址及《天壤》等小说背景
李飞熊  熊学斌
聂绀弩(1903年-1986年),京山城关人,原名国棪,字干如,是中国现代老一辈著名的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早年曾在马来西亚、缅甸当过教员和报纸编辑。在30年代初,他写过许多短篇小说、诗歌、剧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尤以写杂文著称。由于他的文学根底扎实,信笔写来,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挥洒自如,他的杂文风格酷似鲁迅。在解放前,即为文坛所称道。
解放初,他为研究“三红金水”(《三国演义》、《红褛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巨著作出了贡献。自1957 年到文革后约20 年的厄运中,他在旧诗新写上颇有创新。他将新思想、新语言,恰当地溶于旧体诗内,特别可贵的是在他的诗中还能体现出乐观、诙谐的意境!写得情趣横生,耐人寻味。1982年他的这些诗作汇成《散宜生诗集》出版。胡乔木为之作序,评价很高:“……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的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
我不懂诗,但他的诗集中有一首《步酬查九寒斋题壁》,其中“忆水南门十字街,儿时相逐跃台阶”一联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它涉及到早年京山城关的风貌与人情,斗转星移,已为后人所不晓,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以供更深刻地了解聂绀弩生平,了解京山清末民国初年的教育状况及对聂绀弩成长的影响。据我所知水南门街有查九的家,十字街处是聂绀弩的家。他俩都在梧桐巷栖凤祠私塾读书,各自家中上学,必经县衙门前的鼓楼坡(约有十余级台阶),“儿时相逐跃台阶”的嬉戏,即发生在此(今镇政府大门南侧大道正中)。
但诗中的典故,我一无所知,只好求助于北京的一位研究聂绀弩诗集的诗人放平先生,现将他回信中的注释与按语摘录于下:
步酬查九①寒斋题壁
忆水南门十字街,儿时相逐跃台阶。
胡然初白玉堂叟②,下顾三红金水斋③。
四境鸡鸣无狗盗④,两生鸽异对狐谐⑤。
龙蛇走壁风雷吼,知是尊诗抑鄙怀。
注释:
①查九1901年生,1976年卒,湖北京山城关人,他的学名叫慧九,字可恩, 1943 年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部兵役处中将主任,抗战胜利以后,由于怀疑他向聂绀弩透露了蒋介石主持的重要军事会议机密,受到降两级的处分。全国解放后,曾在广州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
②初白玉堂叟系清代诗人查慎行,此人晚号初白,曾做过翰林院编修,因此称之为“玉堂叟”,诗里借此人以指查慧九。
③三红金水斋   是聂绀弩的书室名字。作者自注:友人(指黄苗子)给我取一斋名“三红金水斋”,以斋中有《三国》、《红楼梦》、《金瓶梅》、《水浒》等小说,次序无意义,或包括《三言》、《聊斋志异》。他还有颗印“三水金红之斋”。
④鸡鸣狗盗  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⑤鸽异、狐谐  作者自注:“皆《聊斋志异》篇名。此处借用为趣与原文无涉。故事内容不必提也。”
按聂绀弩与查慧九同为京山县高等小学同学,还有一点亲戚关系。1964年聂绀弩因事到广州,会见了查慧九。回到北京写了两首诗寄给查慧九:一是这首《题壁》,又一首是《除夜怀查九》。
有关聂绀弩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故居,在《聂绀弩还活着》书中都有了较详细的评介。现仅将他早年在京山城关学习过的几处校址,根据资料和我耳闻目睹的事实作点探索,特别对那些鲜为人知而对他有影响的各校今址、校长、老师、同学,以及他后来所写的不少涉及京山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处,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一)清末民初的京山城关学府
清代京山县城关,大东门东关外,还有一条小街叫“义学衔”,正中靠北即今京山日报社处有座“义学”。在城内东今文化局对面转角处有“惠山书院”,中有“儒学”(文庙东侧),城外西有郑公书院”(在今惠亭水库水底)。这些学府都属官办民助,建校后置有“学田”,每年学田租课,是教师的固定薪水,不收学生学费。除此,城关内外还有许多“私塾”,学生每年要交“束修”(学费)。
到光绪年间,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废科举办学堂,将城中原“儒学”改建为“京山县立国民高等中心小学”(在今京山一中东侧百货楼房处),在城东关借用申家祠堂,办了座“东关国民小学”(在今商业车队院内),在城关西关内借用杨家祠堂,办了座“西关国民小学”(过三闾桥进西街口靠北)。这些学校都是官办。此期间亦有许多私塾并存。
(二)聂绀弩童年启蒙的学校
由于《查九题壁》这首诗,有不少京山城关老人,多以为他启蒙的学校是梧桐巷内栖凤祠私塾,其实不然。
现引用《聂绀弩还活着》书中孙希曙所著《聂绀弩与故乡》一文:“聂绀弩原名聂国棪,湖北京山城关人,七岁(1910年)上学读书,学校是京山县东关国民学校,系初级小学。教师是我的父亲孙铁人和申先(心)甫,那时,我的父亲参加了同盟会,以学校工作为掩护……”
另外还有《文汇月刊》1984 年7 期发表绀弩的短篇小说《板琴》中有“……我县东关外有个申家祠堂,我就在申家祠堂读书……”
据此,他七岁(宣统二年)启蒙的学校是在申家祠堂开办的东关国民小学。他为何要在此校发蒙呢?因申家祠堂在他外公家“申家朝门”左后侧。外祖父申子舆是前清贡生,在城关很有威望,是申姓族长,所以兼任了校董(校长)。两位老师,一位是京山清末最早的革命家同盟会员孙铁人(留学日本),一位是申心甫(前清秀才),他是申子舆的侄子,也是聂绀弩的叔伯舅父。聂到此校发蒙,等于是来外公家就读,因离聂家较远,外公甚至还供食宿。与他同时启蒙的也有孙希曙(铁人子),聂在此只读了一年。时间虽短,但孙铁人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以后的引路人。
(三)转入梧桐巷内栖凤祠私塾
1911年10 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孙铁人立即参加了刘英在永漋的起义,离开了京山,该校也因经费断绝,暂时停课(后来又迁校址入多宝寺天王殿即今县医院)。约在1912年初,聂绀弩转入小东门内梧桐巷栖凤祠私塾。他到此就读的原因有二:1. 主教的老师汪觉非是前清秀才,当时是县内著名的“饱学宿儒,杏坛巨匠”,在城关威信很高。还有住在梧桐巷内的邓炽昌(清贡生)辅教,也是很有学问的名师。2.此校离聂家很近(校址在今农机公司门市部后面)此时他年满八岁,在此我引用他自己的一段回忆:
“……梧桐巷在小东门里头,离我家不远……顶里头有个土地庙……这土地庙横着一连三间房子,每间可容二三十人,有几年庙里还办过学校,我八岁的时候,就在那儿读过书,……进巷一看庙门上的横匾还是黄时(明代书法家)写的'栖凤祠’三个欧字……在这儿读书是翻了民国的那年……”(见《绀弩小说集》中《天壤》。长沙人民出版社,1980年再版)
校址何谓“梧桐巷”“栖凤祠”呢?因巷内中部靠徐宅邓宅有两株大梧桐树,因以名巷。(明代此巷原名凤呜里)。最里头栖凤祠院内也有两株古梧桐树,相传古代有凤凰栖息此树,故名“栖凤祠”,供奉土地神。绀弩在此攻读约三四年,学了不少古籍,成绩优秀,为他以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在此私塾的同学,据我知,除有小说《天壤》中的主人翁徐在田,诗集《题壁》中的查慧九外,还有后来成为京山县“三如”的聂干如、吴溪如、汪蔚如(即汪觉非之子),还有城关的余承先、邓学儒(邓炽昌之子)、刘辅珩(觉非婿)、刘护詹、刘昌运、余吉甫、彭仁山、彭莲塘、蔡垿等。真是名师出高徒,这些学生后来全都考入京山当时最高学府——京山县立国民高等中心小学,并在20 年代以后,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别是吴奚如对他影响很大,是他介绍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们不但是“总角好”,而且是终生不渝的生死交,聂的养女吴丹丹即吴奚如所亲生。
(四)考入京山县国民高等中心小学
约在1915 年春他12 岁时考入了京山国民高等中心小学,此校址在清代是原“儒学”,在今京一中东侧,该校有八个教室,操场也很宽敞,可容二三百学生。
当时校长查大勋(清贡生,即查慧九之父)。老师中,笔者知名姓的有:查立夫(字大镛,清秀才,查亚迪之父)、蔡中煌(清举人)、金心舫(清秀才)、申心浦(清秀才)、易振东,还有部分外地老师,聂绀弩入校后同学更多了,功课除国文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社会等新课目,他在该校学习三年,成绩优秀。“绀弩……升入县立高小,他天资聪颖,学习成镇一直很好,在高小时,屡以作文优异获得老师奖励,同学们亦佩服他会写文章,或戏赠'聂贤人’的雅号。15 岁,他高小毕业,因家贫不能去武汉投考中学,失学在家……”(见孙希曙回忆《绀弩与故乡》即《还活着》)
(五)失学在家的自修“学校”
聂绀弩约在1918年底在京山县国民高等小学毕业,因家境衰落 落无钱赴省投考中学,只好失学在家(在今三角州东农机楼房一 单元大门处)。但他不为逆境所困,更加勤奋自学,“……绀弩失学在家仍不废读,他的外祖父申子舆先生,是县内饱学宿儒(清贡生),遗有家藏书挂多,经、史、子、集都有,绀弩经常往外公家借书,攻读不辍。县西衔有位叫陈海峤的年长他十几岁,能写诗词及对联,因见绀弩文笔不凡,便热心地将诗词格律及历代名家的诗词与他互相探讨。绀弩由是喜欢诗词、日益精进……”(见孙希曙回忆《绀弩与家乡》)。
由此可见,他在家还学到了在学校没学到的东西。特别是他在此后三年,还帮忙家中到农村中去“跑税契团”,接触面更广,发现了杜会上的不平,产生了对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并萌生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情绪。(在此时他曾偷跑未遂)
这段经历,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据我所知,他的短篇小说《天壤》、《姐姐》、《盐》,诗集中《步酬查儿寒斋题壁》等故事就发生在梧桐巷栖凤祠私塾读书时期,小说《板琴》的故事就发生在高等中心小学时,《两条路》等故事发生失学在家以后。这些小说的故事,人物都是其实的(稍有艺术加工、人名略有变动),特别是他用了京山方言,读来倍感亲切,情节生动感人,有时催人汨下。
约在1921年由其蒙师孙铁人自上海来信相邀,从此中国现代文坛的这只凤凰,冲出了梧桐凤巢,飞向海角天涯,开始了他波澜壮阔战斗的一生。
关于小说《天壤》的背景
《天壤》是聂绀弩小说的代表作,1948 年最初发表于香港报刊。解放初与《姐姐》、《盐》、《两条路》、《血书》等被收入《绀弩小说集》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0 年又在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再版。
出版后,传诵一时,争相抢购,特别在京山城关更受欢迎,究其原因,是小说写的是京山城关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特别是他采用了京山方言,涉及街道、地名、方位一点不差,读来有如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笔者家住小东门外与《天壤》中主人翁王龙的家梧桐巷和聂绀弩的家十字街相距都只有几百米。故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真实的,人名有所改动。
小说中的王龙其原型名叫徐在田,乳名重喜,生于公元1897年(丁酉),与聂绀弩是梧桐巷栖凤祠私塾的同学。因徐年龄长绀弩五岁,能说会写、性耿直、好打抱不平,所以在玩“打仗”游戏时,公认为他是当然的“皇帝”。聂绀弩是徐最宠爱的“臣民”。
徐在田20 岁结婚,只因为娶了个漂亮的妻子,婚后6 个月生了“过门”子(7 天后被捏死,妻子上吊未遂),从此他就步入了终生的厄运。在旧社会封建习俗,戴“绿帽”倍受歧视,徐竟至无法就业,穷困潦倒,父死后无钱下葬,将房屋变卖,流落乡下。
“七七事变”后,约在1937 年秋聂绀弩送妻女回京山城避乱,滞留数月。在专访梧桐巷栖凤祠时使他怀念起幼时同学——保护过他的“皇帝”徐在田。回家后探问母亲和一些老同学,得知他曾在杨家集开纸马铺(即今做花圈),老婆被当地的恶霸强占了,母亲出家当了尼姑,他孤身一人,走投无路,只好到松桥镇(松桥实名孙桥)小学当“杂役”(勤杂工),聂对徐的遭遇深表同情且惋惜,决心拜访这位幼时的同学,就找新交的一位朋友刘馨甫,因刘是孙桥附近的人,此人当时是京山县立高等小学教务主任(他真名叫刘香蒲,当时笔者也在该校读书),聂妻周颍回京山不久也就任了该校的老师,与刘是同事关系,刘也知聂在外边的“名气”,虽说新交有如挚友。聂主动要到孙桥刘家作客。刘当然欢迎之至,第二天刘请假回家,两人步行30 里(当时不通汽车)。一路上聂向刘打听徐在田这个人,说了他的一些遭遇。刘恍然大悟说:“难怪你要到我家去玩,原来是要找你少年时的同学。他现在不叫'在田’,叫'重喜儿’(对下人只喊小名),并补述了徐的老婆被恶霸强占后,轰动一时的闹剧。
详情请看《天壤》,小说中第七区区长何赞三,其原型名叫向赞之。抢占徐在田老婆袁氏的恶霸何润三,其原型名叫向润之,在当地任联保主任,也是区长的弟弟,向润之家住在三口堰,徐在田做花儿匠开纸马铺也不是小说中的何家集,而是杨家集,正是向润之的管区,因此可以任意欺侮他。
聂绀弩到刘香蒲家后,要求当晚到孙桥去见他,被刘挽留说:“首先应备点酒菜为您接风,你要今晚见他也不难,我派个人去孙桥小学去请他来,并通知校长李万纪请客陪你玩几天。”刘当即写了一信派人给李校长说:“京山回来了一位贵客聂先生,原来是重喜少年时期的同学,聂想今晚见他,望见信后,即叫重喜随来人一同来舍不误,并于明天我们一同来校拜访,希招待”。
徐在田接校长通知,突感惊喜,后又觉无颜见聂,经李校长催促,只好赴约,路经孙桥生和堂药铺时,徐进去向掌柜要了一张包药的小方纸,在上写了两个字,捏在手中随来人行至刘香蒲大门外,此时天色已晚,只见客堂上华灯高照,徐从门外侧边看见了聂绀弩,他满足了。对来人说:“我已看见了客人,我明天有要事到官桥去,请您将此条交给客人,说我失陪了,请他原谅。”说罢竟快步回转了。
使者将此条交给聂,并转达了徐的歉意,聂打开纸团一看,面现失望之情。刘香蒲见状,急忙说:“已到家门口……那怎么行呢,快去将他追回来。”
聂制止说:“他不会转来的,明天我也不去孙桥了。”
刘香蒲接过纸团打开一看,是“霄壤”二字,刘也点头叹息。
“霄”字可作云霄、九霄、灵霄解,其含义即我与你有“天堂地狱”之别,无颜见你。
后来,聂绀弩将“霄壤”改为“天壤”,并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纪实性短篇小说。
以上是笔者今年三月访问陶冶先生时谈及的,他说:“1982 年到北京聂绀弩兄家作客时闲谈到《天壤》的故事,聂绀弩兄说徐在田原来是写的'霄壤’二字。”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0)

相关推荐

  • 荆门市熊氏村落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熊店村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代塝村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龙王村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火山村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马河镇三里岗村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白洋村 湖 ...

  • 【品读】冯仲平|读宋彩霞《蝶恋花·读聂绀弩十二拍》

    不同艺术的对话与启示 --读宋彩霞<蝶恋花·读聂绀弩十二拍> 冯仲平 任何艺术门类,无论使用何种媒体.何种造型方式与何种结构样式其精神内涵和美学规律都是相通的.近读2015年第3辑< ...

  • 陈子善 | 琐忆聂绀弩先生

    聂绀弩先生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今年正是他老人家逝世35周年纪念,我这篇迟到的回忆就从怎么会认识他写起. 五年前,当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鲁迅著作注释组负责人汤逸中老师交给我一包资料,文件袋上 ...

  • 聂绀弩诗选(八十首)

    伐木赠张先怡 湖南儿女不知愁,完达山中雪作裘. 百日皆夸茅屋暖,一冬尽与赤松游. 大呼乔木迎声倒,小憩新歌信口流. 痒煞烹调能手技,替人风里煮猴头. 往事 大雪漫天散碎鹅,从天降到小饶河. 饶河谁比姑 ...

  • 经典散文欣赏:我若为王(聂绀弩)

    导读:创作于民国时期的<我若为王>是一篇极具批判性的杂文,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对皇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

  • 聂绀弩《董超薛霸》阅读答案

    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4分)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 ...

  • 聂绀弩谈梅兰芳:“要免除封建气味”

    梅兰芳这回在荣记大舞台唱戏之前,我看到<人间世>第十一期上有大华烈士的关于梅兰芳的一点小文章.他说,梅兰芳在美国唱戏的时候,有两个大学送他的博士学位,因此他是双料博士.外国人称一个博士叫做 ...

  • 聂绀弩一生写了数百首诗,为何没有一首朗朗上口?如同乾隆作诗

    聂绀弩一生写了数百首诗,却没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如果同乾隆皇帝的诗一样. 纵观聂绀弩的古诗,基本是七律,感时而作,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就是读后就忘了,既没有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名对,也没有灵光一闪的句子, ...

  • 周翼南与《聂绀弩文集》二三事

    特殊的2020年即将过去,那些真实的历史必须被记录. 周末回家看望父母,聊天时,父亲说昨夜一梦,梦见武汉出版社送来一套<聂绀弩文集>.母亲戏谑道,你策划编纂这套书,书中没你一个名字,别人怎 ...

  • 聂绀弩刑事档案与周汝昌诗

    作者:周伦玲 去年年末,朋友捎口信儿说发现了一首父亲周汝昌写给聂绀弩的诗,随后即从山西捎来一本书,这就是十分闻名的寓真的<聂绀弩刑事档案>.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位长期事职司法者与聂绀弩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