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 四

转:做人谷的博客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7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

  ○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狂拽今生 的 曾国藩语录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观古今成大事之人,无不有人鼎力相助,无不有人尽力相扶,力单势薄者无以成就大的事业。)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他的志趣高下来确定。志向低的人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

  (所以,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也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没有私心杂念了,就能够做到谦虚和坦荡。所以说,天底下最虚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诚实的人。)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知道自己的过失,马上就赶紧承认,并且毫不犹豫地加以改正,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学会慎于独处,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强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学会的保持自己身性的要务。)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由于懒惰而导致失败的,而那些有才华而不能成功的人,他们的失败都是由于骄傲造成的。)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废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而废除了学习则不能够使自己成材。)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安静可以使人明智,好动就会引发很多过失,这是明显易见的道理。)

  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对天下的事而言,总是在局外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自己亲身在局内践行参与才行。)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观古今成大事之人,无不有人鼎力相助,无不有人尽力相扶,力单势薄者无以成就大的事业。)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他的志趣高下来确定。志向低的人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

(所以,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也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没有私心杂念了,就能够做到谦虚和坦荡。所以说,天底下最虚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诚实的人。)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知道自己的过失,马上就赶紧承认,并且毫不犹豫地加以改正,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学会慎于独处,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强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学会的保持自己身性的要务。)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由于懒惰而导致失败的,而那些有才华而不能成功的人,他们的失败都是由于骄傲造成的。)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废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而废除了学习则不能够使自己成材。)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安静可以使人明智,好动就会引发很多过失,这是明显易见的道理。)

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对天下的事而言,总是在局外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自己亲身在局内践行参与才行。)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地,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天底下绝对没有可以容易相处的环境,人世间也不可有空闲的时光。)

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之才尽而已。

(忠诚不必要有非凡的智慧,只要尽了自己的全力就行了。)

我与民物大本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

(我与百姓和世间万物,人本质上来说都是同出一源。如果只知爱惜自己而不为百姓谋利益,那么,就违背了这一根本道理。)

只要洋人长处我们都有,他们顺服我们报以恩德有器械,他们反对我们报以怨怒也有器械。

(只要是洋人的那些枪炮之类的长处我们都有的话,假如他们顺从我们,那么我们对他们抱以恩德,因为有了这些器械就没有顾虑;假如他们反对我们,那么我们对他们抱以怨恨,也同样因为有了器械就没有顾虑。)

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韧撑得住,可做出非常事业。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在碰到艰险的时候,每次都能够忍受艰难,坚决挺住,这样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男子汉要自立的话,就必须要有倔强的性格。)

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减少思虑,排除烦恼,二者用来清心,就是说“君逸”。常常行步走动,筋骨常动弹,“臣劳”说的是这个。

(养生的道理,以“君逸臣劳”这四个字为其中的要旨。减少每天的思考和忧虑,排除各种烦恼,以保证内心足够的清静,就是我们所说的“君逸”。常常漫步走动,活动一下我们的筋骨,也就是“臣劳”所包含的意思了。)

情愿旷日持久而不战,不可出境一战而不胜。

(情愿多天持久而不出战,不能出境一战而不能战胜敌人。)

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

(做大事的人,应该根据形势需要而力求变化。)

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话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融融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家庭和睦,自然就会幸福美满。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哥哥所说的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所请求的事情哥哥没有不答应的,各个成员融洽相处,一团和气,像这样和睦的家庭却不兴旺发达的,从来没有过,相反兄弟间相互争斗、惹事生非而家庭不衰败的,也不曾有过。)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

(我仔细地考察了一下,天下的官宦家庭,大多数都是只享用一代就败坏了。他们的子孙起初骄奢淫逸,接着到处流浪,最后饿死在沟壑之中,能够有幸延续一两代的很少;商贾之家,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慎俭朴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悌之家,却能够绵延十代八代。)

科名之所以可贵者,谓其足以承堂上之欢也,谓禄仕可以养亲也。

(功名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可以使父母感到欢乐、荣耀,而且官俸可以供养双亲。)

六弟、九弟之岳家皆寡妇孤儿,槁饿无策。我家不拯之,则孰拯之者?我家少八两,未必遂为为债户逼取;渠得八两,则举室回春。贤弟试投身处地而知其如救水火也。

(六弟、九弟的岳母家都是寡妇孤儿,贫困潦倒,无依无靠。我们家不帮助他们,那么谁还会来帮助他们呢?我们家少了八两银子,未必就会被债主逼债;他们家得到八两银子,就会使全家精神振奋,起死回生。贤弟如果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会知道,帮助他们就像拯救其于水火之中一样。)

邻里乡亲,万不可造成仇隙,凡事必忍让为怀!

(邻居和乡亲之间,千万不要因为什么事儿造成仇恨和隔阂,凡事要学会相互忍让!)

凡仕官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凡是官宦之家,由俭朴进到奢侈容易,而由奢侈进入俭朴则困难。)

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无论是在清平时代还是在荒乱朝代,无论是贫穷家庭还是富贵家庭,只要能奉行星冈公的“八字”和我的“八本”,就不失为一个上等人家。)

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官宦之家,如果不蓄积银钱,使子弟们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而且一天不勤奋就有可能受饥寒之苦,这样子弟们必定会渐渐勤劳,懂得自强自立了。)

即令世运艰难,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有理。

(即使世事艰难,可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勤劳就会兴旺昌盛,懒惰则会导致衰败,这是永恒不变的规格规律。)

只望儿侄辈读书,少有所成,将来孙辈看作榜样,便是世家好气象。若儿侄辈不能发奋用功,文理不通,则榜样大坏,将孙辈断难自立。

(只希望儿子和侄子这一辈人能够好好读书,在年轻时就有所成就,这样将来孙子辈的人能将他们看作自己的榜样,这就是官宦世家的好现象。如果儿子和侄子这一辈人不能够发奋用功读书,做的文章连文理都不通,这样的话树立了坏的榜样,将来孙子这一辈人看来变业难有所成就了。)

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见其旷,此“高明”之说也。

(面对同一片境地,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见到它的深远,只有登到城墙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旷,这就是所谓的“高明”。)

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做高官的人,昏庸懒惰,任下而为者必然失败;刚愎自用,骄傲凶狠,胆大妄为者必然失败;贪得无厌、没有顾忌者必然失败;三心二意、对手下玩弄权术者必然失败。)

有求于上,委婉而言,颇得实惠,步步高升。

(有求于上级的时候,话语要讲得委婉,这样就能得到你所需要,从而能得到重用,步步高升。)

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

(做官的人,一生都在危险里边跋涉,就像在薄薄的冰面上行走一样,因此不能不时刻进行自我反思与观察别人的反应。)

不治以严刑峻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复措手之处。是以壹意残忍,冀回颓风于万一。

(如果不用严厉的法律去处治他们,那么,坏人就会纷纷而起,过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办法对他们了。正因为这个缘故,才必须采取残酷的手段去对付这些人,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挽救已经败坏的社会风气。)

傲为凶德,凡当大任者,皆于此字致于颠覆。

(傲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凶险的毛病,凡是担当重要职务的人,一般都会因为带一个傲字而引起失败。)

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撑,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

(高楼大厦不是根木头就能够支撑的,伟大的事业是凭着大家的智慧而完成的。)

君子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刃若无也。

(君子在面对大的困难时从不畏惧,看到闪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没看到一样。)

身居高位有三端:一是不参与,二是没结局,三是不胜任。

(做官身处高位的人有三方面要注意:一是不参与,二是没有好的结局,三是不能够胜任。)

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

(安守本分,竭力任事,淡泊宁静如一无所求的,不超过二年,则必定会受到上司同僚的钦佩推重。)

鄙人阅历世变,但觉得除得人之外,无一事可恃也。

(我的阅历虽然不断变化,但是觉得除了求得人才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了。)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

(识人取人的方法,关键之处在于品德高尚而没有官气,做事条理清晰而不说大话。)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天底下没有现成的人才,也不存在生来就具有的卓越见识,这两者大概都是通过艰苦的磨炼而成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应用其长。

(尺也有显着短的时候,寸也有显着长的时候,用人应该用他的长处。)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

(使用人才时,如果要用智谋时就必须去掉他的奸诈,要用他的勇敢就必须去掉他的怒气。)

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

(用严谨精微的态度,去做树立威严之事,是期望被处死的人没有怨恨,活着的人知道警戒自己,这样寸心之间才能得到安宁。对待属下的方法,有两个方面应该宽。应该宽的:一是使用银钱之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钱财充裕的时候,要挥金如土,一掷数十百万;当穷困窘迫的时候,也要慷慨解囊,分利于人,而自甘困苦。二是不与人争功,遇到打了胜仗,要将功劳全部归之于别人,遇有保举的事,就通过保举优奖笼络人。)

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钱多则勇士像蚂蚁一样依附,利益没有了就会冷落得像野兽散了一样。)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立法并不难,难在执法。每制定一项法令,都必须要切实地实施它,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惟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

(用人是最难的事情,听从言语也特别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深思熟虑,果断处理,心目中一定要有个一定之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胜于师,恰明师之识才育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胜于老师,这正体现老师识才育才的本事。)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是做大事,以见识为最主要的,而以才能为次要的。)

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一生何不变化气质,超凡适度圣?

(只要能每天都有新的进步,百倍用功,还怕不能变化气质,超乎凡人,达到圣人的境界?)

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图美名,必有大污辱之时。

(如果一味让快驰的骏马自由奔放,肯定有跌倒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贪图美名利禄,肯定有受到污辱的时候。)

机遇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修炼涵养,勿为不学无术之辈。

(对于一个人而言,机会虽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他的修身养性的涵养,千万不要做不学无术的那种人。)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

(人生在世,凡事要有个度,即使有福也不可以浪费,有权利也不可乱用。)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天地间的规则,在于刚柔并济,不可以偏废任何一方,太柔软则没有力量,太刚硬则容易折断。)

敢言定要负重,才能折服道中人。

(果敢的话语必须要包含着重要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懂这一行的人折服。)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

(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人不是由于自立自强而成功的。)

论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

(研讨事情,要从大处分清界限,而不适宜从小处剖析细微。)

然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身居高位手捏大权而又享有大名的人,自古以来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呢?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才能保全晚节,才可以慢慢收场善终。)

湖南双峰曾国藩文化园 刘安定 编辑

2006年4月29日

选曾国藩联语注释翻译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译:人是要立志的,如果不想学圣贤之事,便入了禽兽之流,不要老去想着有什么收获,只辛勤地耕耘即可以了。这是曾国藩的自箴联,是勉励自己积极上进,也是劝导别人勤学苦干。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注释:此联是曾国藩题江西吴城望湖亭的联语,咸丰五年,曾国藩曾驻师于此地,咸丰七年,彭玉麟将望湖亭重修,咸丰八年,曾与彭聚酒于此,彭玉麟请曾国藩题了此联。译意为:想当年,我们夜习水师,在这个孤亭之上,听着战鼓声声,现在,我们饮着重逢的酒,再来到这里,湖山依旧。

此联气势磅溥,感慨万千,有曹操横槊赋诗之英雄气!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译:当年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尚且铭记一辈子,何况我的乳母把我抱养拉扯长大,只是没有怀胎十月了,韩信以千金报答了漂母,而我觉得,千金尚难以报答我的乳母,论及人的感情和世间的道理,我应该泣血三年啊!

这是曾国藩挽他乳母的对联,写得情深义重。非常难得。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也;

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注:这是曾国藩写给他钟爱的妓女春燕的一首对联,上下联巧妙地嵌进了“春”“燕”二字,缠绵悱恻,体现了曾国藩多情的另一面。译为:人是难免有感情,想起当年灯红酒绿的时候,多么快乐,然而你却一去不复返,谁能排解我的忧愁,人去楼空,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莫苦悔已往愆尢,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

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祥和。

译:莫去后悔过去的过失,只要今天的行为,面对神灵,不会有惭愧之感即可;不要害怕今后的灾难,只要晚年的心性,淡泊平静,心存感念,自然会召来吉祥。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译:圣人也难免有过错,愿各位能进正直的言语,经常提醒我的短处;凡是同事下属,也如同师兄弟一样,使同事朋友之间,言行得到修正,声名得以确立,才遂了我心。

这是曾国藩写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对联,与诸同僚共勉,刚正堂皇,非常有益。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人德八本:“习勤、崇俭、 谦谨、敬恕 、毋贪、去私 、专一、有恒”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
·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 曾国藩语录
· 希望同事们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处世之道由此可以览见。
·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 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 曾国藩语录
·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曾国藩名言
·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 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 曾国藩名言
· 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
· 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 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 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 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 曾国藩名句
·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 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 曾国藩名句
· 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 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 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 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 曾国藩语录
·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 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 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 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同贤,同证乡关。 —— 曾国藩名句
· 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 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 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 曾国藩名句
· 栋材尽杞、梓、梗、楠,带来衡岭春去,荫临吴地;源派溯湘、资、沅、澧,分及洞庭秋月,照彻秦淮。
· 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 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 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愿来世再为哲弟,亦为纯臣。
· 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 曾国藩名言
·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 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 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 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 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 曾国藩名句
· 业绍二南,群伦宗主;道承一贯,累世通家。
· 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 于汉宋间,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 大笔横飞,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 曾国藩名句
· 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 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也;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 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 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 曾国藩名言
·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 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 百战勋威,半壁东南摧上将;九天温诏,再生申甫佐中兴。
· 生死何奇,且完却一生忠孝;哀荣毕备,只益增九陛忧劳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曾国藩语录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曾国藩名句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 曾国藩名言
· 行事常思退一步。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 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 曾国藩语录
·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 曾国藩语录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 曾国藩名言
· 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曾国藩语录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曾国藩名句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曾国藩名句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曾国藩名言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曾国藩名句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曾国藩语录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曾国藩名言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曾国藩名句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曾国藩名句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曾国藩名句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曾国藩名言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曾国藩语录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曾国藩名句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曾国藩名句

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 “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曾国藩名句
·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 曾国藩语录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曾国藩语录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曾国藩名言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诈者,祸之始。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曾国藩名言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曾国藩名句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已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达亦在此,上达亦在此。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卫身莫大于谋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德,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引自《曾国藩全集》

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899

纪泽所呈寿叙及诗亦尚稳适,惟藻采太少,又欠风韵。试取庚子山《哀江南赋》熟读百遍,当引出情韵,有情则文自生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206

读书之道
一要定课程:
每日课程: 读熟读书十页。 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书是:易经、诗经、史记、 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二要手到口到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同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末完,勿换彼书耳。
"耐",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四要做到"看、温、习、思"。
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弛。这四点缺一不可。
要做到看、读、写、作并举。"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伏卵"。 "写"指练字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编摘自《曾国藩心述手记》《曾国藩家书》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世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沅弟》

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功夫,随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7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同治元年四月《日记》

2、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3、主静箴。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4、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5、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引自《曾国藩家书》P.44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吾近写手卷一大卷。首篆字五个,次大楷四十八个,后小行书二千余,中间空一节,命纪泽觅此三十二人之遗像绘之于篆字之后,大楷之前。吾生平读书百无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故以此略示端绪。
引自《曾国藩家书》
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三十二人依次为: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
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
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
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
韩柳欧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
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之《圣哲画像记》P.3586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引自《曾国藩全集》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22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43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一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37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0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引自《曾国藩家书》P.216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引自《曾国藩全集》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54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323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16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引自《曾国藩家书》P. 129,131,181,198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谈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日记》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引自《曾国藩家书》P.668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1、立志箴。
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尚息活,永矣弗谖。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为师当严而有恒。
引自《曾国藩家书》P.63,71,299,1121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96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169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只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习劳而神钦》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001856年9月19日第一封教子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瑞》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16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天下事
  在局外呐喊议论
  总是无益
  必须躬自入局
  挺膺负责
  乃有成事之可冀"

  "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凡事豫则立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小仁者,大仁之贼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处事宜决断 ◎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不可无缺陷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行事常思退一步。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曾国藩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曾国藩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曾国藩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曾国藩

(0)

相关推荐

  • 曾国藩名言集锦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曾国藩名言集锦,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曾国藩名言集锦精选 1.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 曾国藩临终四句话:家风,一个家庭最好的传承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不雨亦潇潇 来源:慈怀读书会(ID: cihuai_dushuhui)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 ...

  • 曾国藩语录 百学不厌

    曾国藩语录 百学不厌

  • 伤感语录四十句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1.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人们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不知道要如何才好,我可能已不是以前的我,但你还是以前的你吗?我不会忘记过去的,因为我不愿忘了朋 ...

  • 传世百年的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

    传世百年的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 ...

  • 曾国藩语录

    Ilovethinking

  • 白岩松:我患抑郁症,曾三次想自我了结,曾国藩语录拯救我

    文章作者:顾三秋先生 "花未全开月未圆",或许书籍并没有太大的魅力,但是其中的一句话却可以让你茅塞顿开.唤醒你内心最深处的那抹星光. 而那个患了抑郁症三次想要自我了结的白岩松,便是 ...

  • 白岩松:我曾陷入重度抑郁,3次想要轻生,是曾国藩语录拯救了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人类的历史上,病痛是真的太多了,有些身体上的病痛,如流感.疟疾之类的,带走了大量的人的生命:而有一些却是心灵上的疾病,这种病得上之后不认真观察的话可能还真是跟普通人 ...

  • 曾国藩的四种方法,教你看透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

    曾国藩的四种方法,教你看透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  国学精品集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世界上最难琢磨的东西.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值得结交呢?曾国藩告诉我们,用四个方法,就能看 ...

  • 曾国藩语录(001-200)

    转:做人谷的博客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