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诗经·卫风·木瓜》课堂实录(一)

陈琴,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被中华吟诵协会聘为吟诵教学指导老师,其独创的吟诵教学法正被众多的语文教师所效仿。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百余篇。出版了全面诠释经典教学法的个人专著《经典即人生》,主编了《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系列》丛书、中国第一套吟诵教材《我爱吟诵》(小学初·中·高级三卷)、《中华诵·经典“素读”课程系列丛书》(中华书局出版)、《汉字里的故事》等系列丛书。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探索出一套将现行教材与经典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创设了能被移植的经典“素读”课程。在新加坡及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讲课、报告百余场,被一些教育局、学校聘为课程指导教师。她的学生经六年的经典“素读”训练后,个个都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万千言”的教学目标,《声律启蒙》《大学》《中庸》《庄子》《论语》《老子》《飞鸟集》等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名篇全都滚瓜烂熟。此外,她能让所有的学生在吟诵法的熏陶下,熟背四百多首古诗词,被媒介誉为“百年来成功实现经典课程化教学第一人”。

《诗经·卫风·木瓜》

课堂实录(一)

陈琴: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陈琴:哎呀,好醒目啊,我想问一下,平时每天上课都这样坐吗?

学生:对。

陈琴:今天能不能不这样坐?

学生:不能。

陈琴:不能!看来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定势,是很难改变的。就像我们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一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读书方法,也是很难改变的。好,老师尊重你们保持习惯的要求。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学一首诗歌。这首诗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对吧?

学生:对。

陈琴:谁来读一下题目?举手的人太棒了。

学生:木瓜。

陈琴:木瓜,整个题目有几个字啊?看到了吧?

学生:诗经·卫风·木瓜。

陈琴:你的普通话真标准,比我好,读得好。你再读一下。

学生:诗经·卫风·木瓜。

陈琴: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诗经——预备起。

学生:诗经·卫风·木瓜。

陈琴:平时有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题目的诗歌或者是文章?你们是三年级下期了,在你们的课本里面有没有出现过这么怪的题目?

学生:没有。

陈琴:两个字点一点,两个字点一点,然后再加一个词,没有,是吧?那么预习的时候,有谁理解过这六个字吗?有没有?没有。没有问题,学习嘛,没有就没有,没有我们一起来学,等会儿就会。对了,如果你坐得不舒服,脚可以随便伸开,你知道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最怕一种孩子,坐得这么正经,然后两眼虎视眈眈地看着我。我要他们坐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来听课的老师,下面有我的学生家长,他的孩子上课,坐得很自如,你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你看看下面的老师是怎么坐的?对,像他们一样放松,不要弄得那么紧张,对,放松来。我们只有放松了,在极度柔软的状态下,你才可以获取知识,老子说过一句话,叫柔弱胜刚强,知道吗?

好,没有读过这六个字,我们一个词一个词来看一下。关于《诗经》,有谁知道关于诗经的任何一点点信息?有没有?以前有没有读过诗经里面的诗?

学生:读过。

陈琴:哪些?

学生:第一首。

陈琴:你能读第一首,太了不起了。第一首是什么,诗经里面的诗,第一首是全部老师都会的,你的爸爸妈妈肯定会,叫做《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学生:君子好逑。

陈琴:那看来是读过,所以呢,关于《诗经》里的一点点信息,你肯定是说得出来的,对不对?我想问一下,《诗经》的“经”字,它为什么要加一个经啊,直接是“诗”就行了吧,干吗要加个经呢?有没有想过,没有是吧?看看这个“经”是什么部首?

学生:绞丝旁。

陈琴:对,常跟“经”搭配的一个字叫纬,纬线的“纬”,是一个绞丝旁加一个伟大的伟去掉单人旁,知道这个字吧?我经常会这样讲字给我的学生听的。经和纬,在古代是跟我们穿的衣服有关系,我们用织布机织布的时候,一条纵的线,要统筹整一条布,那条线叫做经,如果那条线断掉的话,一整条布都织不了了;纬是什么,我们现在在地球上面也看到,地球仪上面看到,有没有看过地球仪?

学生:看过。

陈琴:对了,地球仪上面有什么,经纬线对不对,打竖的条就是经线,打横的条就是什么?

学生:纬线。

陈琴:如果在一匹布上面,经线和纬线出现问题的话,这匹布是不能织下去了,也就是说经,可以把整一匹布串起来,而且他是最重要的,其位置不可替代。那么《诗经》,可见这一本书,书在所有的诗歌里面,它的位置怎么样的?

学生:不可替代。

陈琴:对了,是不可替代的!你说的太好了,为什么,因为这一本书从古到今都被列为四书五经里面的经之一,我们十三经后来发展来,都是围绕这四书五经的经来的,所以围绕这九本书,然后发展到十三经。以前啊,刚刚学说话的孩子就学《诗经》,学生更要熟读《诗经》。

讲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给你们听:有一天,孔子的儿子——知道孔子的儿子是谁吗?知不知道?(学生全摇头)你们是山东人啊?山东是孔子的……

学生:家乡。

陈琴:对,孔子的家乡!连这个都不敢肯定啊?走到哪里去你都要说:我是孔子家乡的人!是谁啊,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圣人,全世界的大圣人,知道吗?孔子的儿子叫孔鲤,鲤鱼的鲤,知道他的名字吗有没有听说过,也没有。那陈老师干脆讲一讲他的故事好不好?

学生:好。

陈琴:孔鲤小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站在庭院,他经过庭院,快步走过庭院的时候,他父亲说你站住!孔鲤垂首而立:“父亲,有何嘱咐?”孔子说:“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学诗,孔子说了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你不学诗的话,你就不知道怎么说话,所以学诗非常重要。

孔鲤有个同学叫陈亢。有一天他问孔鲤:“你父亲这么了不起,有没有私下教你很多本领啊?”孔鲤说:“没有呀。只是有一天,我经过庭院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说:不学诗,无以言,因而我就退而学诗;他说还有一天我又经过中庭的时候,我父亲站在那里,他又问我:你学礼了没有啊?我回答:还没有学礼。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于是我又退而学礼。”

孔鲤是一个好学的人,他的同学陈亢,以为孔子这么了不起,会私下里传了好多好多的秘诀给他的儿子,想不到就是两个秘诀,一个就是让他学什么——

学生:诗。

陈琴:还有一个呢?

学生:礼。

陈琴:从历史文献里没有看出孔鲤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可是他谦逊好学,孝亲爱子。他临去世的时候也留下一个故事。他比孔子早去世。孔鲤有一个儿子——孔鲤的儿子就是孔子的什么?

学生:孙子。

陈琴:对,叫孔汲,写了一本很了不起的书叫《中庸》。孔汲是了不起,他写《中庸》的时候还很年轻,所以孔鲤以自己的儿子为骄傲,他觉得上比不上父亲,下又及不上儿子,所以他临去世的时候,对他父亲说:父亲啊,我这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建树,跟您相比我真的是差得太远了,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很了不起,你是比不上我的。就是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呵呵,你知道知道什么意思啊?你看下面老师都笑了,你们都不会笑的,那说明还不理解,“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孔子的儿子是谁啊?孔鲤,那孔子的儿子的儿子是谁?刚才我说过的孔汲——三点水一个及格的及,那么他儿子来看他,他病得快不行了,儿子跑到病床前来看他。他对儿子说:“儿子,你真了不起,你这么小就已经名扬远方,而我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建树,但是我有一件事情比你骄傲!”是什么呢?你猜到孔鲤会对孔汲说什么?

学生: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

陈琴:对呀!他就是这么说的。这就是孔鲤传下来的笑话。不过,孔鲤的好学,学诗的这种精神传承下来了。通过他两父子的对话,我们知道孔子是主张学生都要学诗。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人不知道怎么说话。

好,这是《诗经》,《诗经》里有很多的知识。有的人一辈子穷经皓首,一辈子在研究《诗经》,都没有研究透。如果我们用一点点时间来讲完整本《诗经》的含义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些常识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比如,你们看刚才这六个字里面,中间那个词是什么——卫风,对吧?有没有同学对它有疑问,什么叫做“卫风”,知道不知道,也不知道。好,可以用表情告诉我。

那么陈老师给大家看个资料,《诗经》它分为三大部分。这三部分谁找到了,卫风的位置在哪里,在第几部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卫风在第几部分?

学生:第一部分。

陈琴:对,第一部分就是这一个“卫”字,它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代有很多人喜欢去民间收集一些民歌,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呈现给天子看。尤其是在周朝,每一个地方的人都会有这种民歌收集官员,专门去收集民歌的,你唱一首歌,然后有可能就会被民歌收集官员带回去给周天子听,那么“卫风”就是指卫国这个地方的一些风俗习惯,总共有十五国风。

风就是指国风,整个国民的风气,都在诗歌里面反映出来,你说多有意思?对政府不满意还是满意,唱首歌听听就知道了。我们今天就专门学卫风里的一首诗。你们之前有没有读过?

学生:读熟了。

陈琴:你们平时学一首诗歌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应该分那几个环节来学的?有没有想过?哦,没有。我布置我的学生学诗歌,他们现在二年级,现在已经背了将近三百首诗了,他们能把《逍遥游》这样的长篇文章滚瓜烂熟背出来,《老子》八十一章全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现在在背《中庸》,他们能把《古文观止》里面的《滕王阁序》、《归去来辞》、《兰亭集序》等等的文章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唐诗三百首》已经一百多首了,《诗经》他们也背了三十多首。陈老师教他们读《诗经》的时候,第一首诗歌就是《诗经·卫风·木瓜》,是他们一年级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学的,你们是三年级,你们今天肯定比他们学得好,他们现在是二年级。

陈老师想问一下,如果平时你要学一篇文章,学一首诗歌,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你一般分什么环节来学?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啊!有没有总结过自己的方法?哦,没有是吧?很简单,陈老师告诉你,你只要掌握三个环节,第一预习,知道吧?第二个上正课的时候专心,跟老师交流,第三个呢?

学生:复习。

陈琴:你看这就叫举一反三了,我一说你就知道了,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是所有学习优秀的人都离不开的学习方法,明白吧?所以你们预习了,真好!那谁来展示一下预习情况,把这首诗读一读?

学生:木瓜:投我以木瓜。

陈琴:把整个题目读出来:诗经·卫风·木瓜。

学生: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有没有给点掌声,我觉得他读得很流畅,是不是?而且声音好,尤其是普通话比我标准,太要感谢你啦!还有没有同学想读的?举手的同学全部读,来,诗经——预备起。

学生: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陈琴:非常好,看来你们已经读得很熟练了,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况下,陈老师已经可以不教了,只是我们今天我有一个新的内容,要教给大家的。刚才你们看我的题目下面《诗经·卫风·木瓜》,副标题是“吟诵教学”,对不对?你有没有在脑子里面打个问号啊,“什么是吟诵啊?”哦,也没有!好,那么我们今天往下学的内容,不仅仅是这么读。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如果这样读书,我外婆会拿根棍子敲我的脑袋,她不准我这样读书的,她要求怎么读呢?要把每一个字读饱满。我们先来看,刚才大家读这个字读什么?

学生:匪。

陈琴:匪,对,读慢一点,“匪——报——也”,读。

学生:匪报也。

陈琴:匪的意思就是看注解,是什么意思?

学生:非。

陈琴:就是“不是”,记住这个字的意思了,那么整首诗,看起来他的节奏都是……,你看,有没有发现,总共有几节?

学生:三节。

陈琴:几乎格式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一样的。

陈琴:好,现在陈老师让大家看一下,这一组词,读出来。

学生:琼琚,琼瑶,琼玖。

陈琴: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三个词中第一个字都是琼。

陈琴:都是琼,对,你的眼睛火眼金睛,好眼力。

学生:这六个字都是王字旁的字。

陈琴:都是王字旁的字,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东西,可视的东西,我们确实能够已经发现了,对吧,来看一下,你看他们都有一个琼字,琼能组个词吗,以前学过这个字没有?

学生:没有。

陈琴:“王京琼”,现在我们这样说,对不对?琼是什么意思呢,琼就是美玉的意思,非常美的玉就叫琼,那么陈老师给大家看,这个王字旁,现在我们都称它为“王字旁”,六个字都是王字旁,然而,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错了,它真正的部首不是王字旁,是什么?

学生:是玉。

陈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

陈琴:讲过这个字是玉啊,还讲过哪些王字旁是玉?

学生:有玻璃。

陈琴:太棒了,你们都知道了是嘛!你们老师太厉害了,我在全国好多地方上课,都没有多少老师告诉孩子,王字旁在古代很多时候就是斜玉旁呐!那说明你们都明白了,我来看一下,还要不要讲呢,等一下啊——(图示王、玉字形变化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王、玉二字之间的渊源,你能分清王和玉吗,看一下我们的汉字由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再到篆书,大篆、小篆,然后再到什么书,这个字认识吗?隶书。接着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楷书,那么看一下这个字它是这么变化来的,上面这一行字,看看,有没有发现这两行字很相像?哪个是玉,哪个是王?能猜出来吗?

学生:第一个是王,第二个是玉。

陈琴:第一个是王,第二个是玉,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我是根据第二个下面……,最后一行第一个和第二个下面都有很光滑的圆。

陈琴:噢,你是这样猜的呀!你觉得它像王了,是吧?这位同学猜对了没有呢?你敢不敢猜一下?认为他对的请举手,有时候真理往往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很多同学举手)好,看一下,这个甲骨文字形,一二三,都是三横,这一竖把它串起来;这一个在古代是一把大斧头,大斧头上面横了一横,然后它发展到后面这中间这一横就变短了,再往上发展,这一横和这一横,这一横往上提,这一横放在中间,对不对?看,恰恰相反,第一个是玉,第二个才是王。

这就是我们汉字的变化,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看这一组字呢,有没有想过,因为我们读了六个斜玉旁的字,如果我们都把它当做王字旁,我们汉字的渊源,我们很多时候不去追究,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所以陈老师在班上让孩子们画一百个甲骨文的汉字,他们就开始对汉字很有兴趣啊!以后你也去画一画这样子的字,找出一百个来画一画,你会发现他跟现在的字形有多么不一样,每一个汉字穿越千年来跟我们相见,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每个小朋友都要对我们的汉字有一点点研究的兴趣,而且你这样子再去看,他用在这首诗歌里面是有特殊含义的。我们现在来看,从斜玉旁的字一般都是这些,这两个字认识吧。

学生:玫瑰。

陈琴:然后呢琳琅,还有呢,现,珠玑,从王字旁的字是,这个字认识吗,闰,这个呢?

学生:皇。

陈琴:对,你看上面这一行字都是色彩非常鲜明的,有同学说,“现”字怎么是色彩鲜明呢?是玉被你看见了,玉出现了,玉石摆在你面前,像玉石一样特别美,我们说“出现、出现”,所以跟玉字旁有关的字,色彩都是很鲜亮的,而且基本上都是褒义词,一千多个跟玉字旁相关的字,现在很多在我们的新华字典里面都被当做了王字旁,以后不要再误会它们的含义。

玉,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一直流传下来:“金银有价玉无价”,理解它的意思吗,你来说。

学生:就是金银可以用钱来买,玉用钱买不到的。

陈琴:对了,用钱也买不到的就叫——

学生:无价之宝。

陈琴:是的,无价之宝,所以他是买不到的。汉朝有一个最令陈老师敬佩的文字学家,叫许慎。他写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在这本书里,许慎这样解释玉——玉是石头里面最美的东西,他有五种品德:有仁德,你看“仁之方也”,方就是打比方,可以把他比作有仁德的人,可以把他比作有义德的人,可以把他比作有智德的人,可以把他比作有勇德的人,还有一个可以把他比作有廉德的人。所以在《诗经》里面很多篇章,只要是“君子”一出场就会有玉出场。在《诗经》里面就经常出现类似这样子的一些词语,叫做君子如玉。《诗经》是孔子在三千多首里甄选出305首,还有6首是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总共是311首诗歌。在311首诗歌里面,陈老师发现,将近有193首都跟玉有关,所以你看,诗经里面对玉的赞扬有多么重,是不是?

我们来看一下,既然琼琚、琼瑶、琼玖都跟玉有关,可见这六个词实际上都是指什么东西?

学生:美玉。

陈琴:琼琚是什么呢?就是你手腕上戴的玉,我们现在把它叫作什么?对,“玉镯”;琼瑶是什么呢?就是你带在脖子上的玉,我们现在把它叫作“玉佩”;琼玖是什么呢?古代的人还喜欢在腰间上面坠一块大大的玉环,这个就叫什么,“琼玖”。所以三样玉都是戴在身上的。好,再来看右边这一组词,读。

学生:木瓜,木桃、木李

陈琴:都跟什么有关,都有什么?

学生:木。

陈琴:都有一个木字,木字一般都是跟瓜果花草有关系,对不对?好,如果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两组词语,你觉得哪一组词里面包含的内容,包含的东西更久远。

学生:琼琚、琼瑶、琼玖。

陈琴:因为他是什么?

学生:玉。

陈琴:玉,是无价之宝!可是我给你一个木瓜,你就回报一块琼琚给我,我给你一个木桃,你就回赠一块琼瑶给我,我给你一个木李,你就回报一个琼玖,你想想这样子的比例,这样子的回报,投和报之间相等吗?

学生:不相等。

陈琴:那是不是这个回报的人很傻呀?那么贵的东西他都回报给别人,是不是他很傻?不是的,所以现在陈老师告诉你,我为什么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个学期,第一个月要读这首诗,我们中国有一句话,我给你一个这么小的木桃子,这么大的一个木瓜,但是你回报的竟然是价值连城的玉给我,用一句成语来说这叫做滴水知恩……

学生:涌泉相报。

陈琴:太聪明了,这个词你们都不会啊,其他的人都不会啊,都不会,以后记得,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什么意思,你在最困难的时候,别人用一滴水就救活了你的命,对不对,如果你在沙漠地带,别人给你一个木瓜,有可能这个木瓜就会让你怎么样啊?对,活命了!那么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不计成本的回报,这就叫做君子之风,所以一年级的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比如,我的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她的同学会送她一个文具盒,下一次别人过生日的时候,她如果说:她上次送我的是一个文具盒,大概值多少钱,我这次也送她一个文具盒,要等价交换!那你们想想我这个做妈妈的会怎么劝告她?对,“不行!”但我不会这么粗暴地说她,而是会告诉她——

学生:滴水知恩,涌泉相报。

陈琴:如果用这首诗里面的诗歌呢,会用什么话来说她,知道吗?

学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陈琴:对了,这诗句她也会理解的。看得出来,你们也确实读懂了这首诗啦。啊?还有不理解的?好,我找一个同学来读一下此诗的意思,其他的同学来读此诗的原文。你来读他的意思吧,你坐在最前面看得清楚;你们读原文。她读一句译文——这是我翻译的白话文,你们就读一句诗的原文。明白吗?原文和译文对照读,开始。

学生:您赠送我木瓜,我以玉佩回赠您。

陈琴:我以玉佩回赠您,读。

学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陈琴:往下读。

学生:不是为了回报您啊。

学生:匪报也。

陈琴:聪明,太好了,有人紧跟上,再往下读。

学生:是希望您铭记这真情义,我们能永远相好。

学生:永以为好也。

陈琴:这么长的一句话,实际上就用几个字可以回答,是希望你铭记这真情义,我们能永远相好,用一句话就可以说出来,哪一句,读出来。

学生:永以为好也。

陈琴:对了,你看多精巧,往下读。

学生:您赠送我木桃,我以玉佩回赠您。

学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学生:不是为了回报您啊。

学生:匪报也。

学生:是希望您铭记这真情义,我们能永远相好。

学生:永以为好也。

学生:您赠送我木李子,我以玉佩回赠您。

学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学生:不是为了回报您啊。

学生:匪报也。

学生:是希望您铭记这真情义,我们能永远相好。

学生:永以为好也。

陈琴:你们有没有发现,他读得好感动,然后用他的真情义带进去了,是吧,我都发现他,眼睛都有点丝丝的感觉了,确实是,读着读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含的情义实在是太重太重了,现在理解了吗?所以读懂一首诗的意思是很简单的,对照原文你就可以把它读懂了。再难的诗歌,现在都有人帮你读懂他,都已经被翻译了,所以你对照它就可以把字面意思理解了,非常简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