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秋天的八种情调,流传千古!

汉宫秋月 音乐: 纯音乐 - 天籁弦在烧(一) 古韵筝色

聆听秋蝉低吟浅唱,

慢品秋虫轻轻的呢喃,

品落叶知秋之韵,赏黄叶飞舞之淡泊。

成熟而美丽的秋意情调,

是八首流淌千古的诗篇。

秋之相思

《月满西楼》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深秋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于是,所有的愁绪,横亘掌心,饮不尽,诉无言,似堆于眉心、挂于眼敛,却又无从舍弃。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种愁绪,似在摇曳飘零的秋风秋雨里纷至踏来。或许在李清照清冷孤寂的晚年,每每念及此处,也只有断魂的牵挂,在岁月的尘埃里愈显明晰透彻,了无尽头。

如果生命是一首千古不绝的词,李清照做到了,只因她那清丽婉转却令人蚀骨断肠的诗词,只因她那历经离乱却又终思国家安危的情怀,只因秋之相思留给世人的意味深长。

秋之清丽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同样是描写羁旅乡思的离愁别恨之情,但范仲淹词中意境的阔大却极为少有。

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最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思之浓,跃然纸上。

秋之高洁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

《幽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孔子游历众国皆不为所用,归途中见兰花独茂,停车援琴鼓之,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并作《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岛,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

韩愈的这首同名作品,正是为了唱和孔子,并在序中说:“孔子伤不逢时作。”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
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秋之哀婉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秋之静谧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不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位大师,同时还是文人画的创始人,他精通音乐,善于将绘画和音乐的技巧融入诗歌创作之中,使其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音乐感。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评价他“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作。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
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秋之空灵
《九歌·山鬼》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鬼》不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但却是他作品中比较活泼灵动的一篇,也是《九歌》中的第九首。作品描写了一位巫儿去迎接山鬼的故事。
山鬼就是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这首诗讲述的是巫山女神与其人间的恋人的爱情悲剧,在诗中,女神是山中精灵的化身,她秀美而纯真,痴情而热烈,与人间的男子相爱,最后却因人神相隔而最终破裂。
虽是一首叙事诗,但《山鬼》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痴心、痴情的女子形象,而且创造了很美妙的意境,其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秋之酣畅

《将进酒》

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在《将进酒》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更是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整首诗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但读起来一气呵成,不愧是李白最自然酣畅的作品。
秋之豪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用来进行比喻的意向,如李白在诗词中提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体现了李白当时的悲愁;柳永在词中提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亮目睹了柳永的贫困。
而苏轼此时正处在辗转各地为官的状态,在中秋之夜独居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再深点讲,既然不能人生不能完美,那就只能带着豁达的情感来看世界,这也是一种豪迈的人生观。

来源丨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