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白山黑水 铸就民族精神 “九一八”之后,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马沈
.
新民晚报2021.9.13
鏖战白山黑水 铸就民族精神
“九一八”之后,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马沈
抗联宣传画《放心吧,我的亲人!》
抗联战士进行艰苦的野外行军
苏军与抗联战士胜利会师
抗联战士用缴获来的武器武装自己
东北抗日义勇军曾掀起反侵略斗争高潮
◆马沈
90年前的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再嫁祸中国东北军并进攻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仅4个月零18天,面积3.5倍于日本本土的东三省沦陷,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值此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组织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不朽史诗。
首倡驱逐日寇
就在事变当夜,当隆隆炮声惊破沈阳人睡梦之际,正在城内三经街81号的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赵毅敏敏锐判断,蓄谋已久的日军动手了,共产党必须第一时间发声,告诉人民发生了什么。于是,他根据党中央反帝总方针,连夜奋笔疾书,赶写出《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二天,省委书记张应龙、组织部长何成湘、宣传部长赵毅敏、秘书长詹大权、军委书记廖如愿齐聚詹大权家中,召开常委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发表宣言。很快,宣言以中、朝、日三种语言秘密油印,由党员和进步学生散发到街头巷尾,张贴在墙上和电线杆上……
这就是著名的“九一九宣言”,它与日军谎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的布告同时出现,一个是侵略者布告,一个是反侵略宣言,可谓针锋相对。宣言指出:“日本侵略者为统治满蒙,就必然占领满洲,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行径,已被举世瞩目的事实暴露无遗了。工农群众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宣言号召“发动游击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争宣言,表明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旗帜,具有先导作用。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宣布中国人民和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其后,中共满洲省委按照中央精神,连续作出许多重要决议,如《中共满洲省委、团满洲省委告群众书》(9月20日)、《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对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9月23日)等,揭露日本占领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并称霸亚洲的阴谋;谴责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勒令民众“镇静忍耐”的错误立场,表明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的严正立场。
实际组织领导
除了发出抗争之声,共产党更以积极行动来赢得民心。1931年10月以后,义勇军就遍布东北,中共对这一自发的武装斗争给予极大关注,积极动员群众支援,并先后派遣200余名党团员到义勇军中各部工作,还从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反日会等进步团体中选派骨干到义勇军工作。1932年春,中共北平市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冯乃革和共青团员李兆麟、林郁青到辽阳活动,组建第24路义勇军,并在义勇军中建立共青团支部。中共河北省委也派出党团员到鞍山等地直接创建义勇军。到1932年夏秋之交,义勇军已发展到40万之众,范围遍及东三省及热河172县中的102县。
东北党组织还派出大量干部深入农村,创建自己的游击队,其中满洲省委代表杨靖宇到南满,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满洲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满洲省委驻下江代表冯仲云到汤原。他们发动农民,训练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骨干,夺取武器,陆续组建磐石、海龙、延吉、汪清等十余支反日游击队,1933年4月后,义勇军运动逐渐沉寂,但中共直接领导下的反日游击队继续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范围遍及30余个县。至此,中共领导的反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战场主力军,形成中共独撑局部抗战的态势。
1933年9月后,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1·26指示信》精神,反日游击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编成第1至第8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下辖第1至第11军,人数近3万,其中第1至第7军是中共直接领导的武装,第8、9、10、11军是统战性质的非党抗日武装,形成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4大游击根据地,把东北游击战争推向高潮。其后,1936年7月、1937年10月、1939年5月,各部又合编于第一、二、三路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为总指挥,归中共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北满临时省委领导。
功绩永照千秋
历史不会忘记,东北抗战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破坏了日军集中兵力南下的企图,牵制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为了保住东北这个后方基地,应付东北抗联,日本关东军兵力在1937年为20万,1940年增至40万,1942年后增至70万。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东北三省的游击战争……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一份力量。至其给整个敌军敌国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表现出伟大的爱国热忱、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他们冒着-30℃的严寒,穿着单鞋单衣翻山越岭,露宿密林山洞,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空腹与敌军搏斗。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十二烈士山”、“八女投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成为中华民族记忆里的宝贵精神财富。1939年-1940年,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极端艰苦阶段,但意志从未被打垮。1941年初,经苏联方面同意,抗联主力相继撤入苏境,组成抗联教导旅,但他们仍坚持向东北派遣小分队实施侦察和游击活动,电影《悬崖之上》便生动再现了这一史实。
至1945年,抗联派回国内的小分队达30支以上,基本摸清日军在中苏边境1000公里长的地段上17个筑垒地域的配置情况,远东苏军据此绘成《边境地带敌防御工事详图》,下发至准备对日作战部队的连以上军官。8月8日夜,教导旅百余名特遣队员空降敌后,他们三五人一组,配备电台,将日军动态随时向苏军报告,指引苏军实施空袭和炮袭,保证了苏军顺利开进。分散于东北各地的抗联游击队也纷纷出击,配合苏军作战。抗联主力有计划地迅速挺进,配合苏军占领57个重要城镇,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4万人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对后来接应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起了重要作用。
东北抗联史诗般的业绩,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争取自由解放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永远值得人民学习、景仰、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