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5 |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曾经被人误解,尤其是“使民以时”这句,一些研究者认为,孔子的学问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说话,或者说孔子的言论是为官方服务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免有此见解。就算如此,能“以时”地“使民”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以时”是天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常有的,君子明“时”而知“道”,为了让大众也知“道”,自然需要“使民”。“以时”是智慧,包含天时,也考虑到地利人和等因素,孔子始终把“民”放在第一位。孙思邈也说:“人命至贵,有贵千金”,在中医人眼里,人始终是最重要的。

“千乘之国”在古代顶多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城市,在中医人看来,“千乘之国”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呢?这里说得好:“敬事而信”,意思是说要敬畏我们的身体,因为身体不是普通的机器。一辆车坏了可以更换相应的零件,但人体的“零件”不好更换。简单得说,想要身体好,就要对身体讲“诚信”,不能欺骗身体。我们如何对待身体,身体就如何对待我们,人会说慌但身体不会说慌。我们相信身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但如果一直用不“诚信”的方式对待身体,身体迟早会把真实的情况“赤裸裸”地告诉大众。不过,如何做才算是对身体好呢?孔子认为,对待身体要讲究简朴,讲究“节用”,这与儒家推崇的“礼”是一致的。儒家推崇的“礼”讲究“实用的理性”,与奢侈、铺张浪费之“礼”对比,孔子宁愿要“简朴”。身体要健康,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不折腾”她,让身体根据大自然的时间节点做相对应的事情,这就需要讲究“时”。“使民以时”就是使自己懂得把握“时”,在中医人看来,“时”有三层意思,分别指“时势”、“时节”和“时机”

首先讲“时势”。很多疾病是“时势”带来的,例如张仲景那个年代,社会是兵荒马乱,自然环境是天寒地冻,农民是衣不果腹,疾病自然是瘟疫肆虐。当时的情景是“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而伤寒者十居其七”。最近这些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工作节奏快,快餐文化盛行,也出现了很多与“时势”相关的疾病,例如肥胖者居多、三高人士居多、心血管疾病居多、中老年疾病年轻化等等,这是社会的疾病之“时势”。一个人的“时势”就是“精神”,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就是代表个人的“时势”走向。一个人的精神足,干事自然顺手,身体自然健康。时常保持精神饱满的人难得病;一个人病了,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精神,所谓“无精打采”。“时势”是社会综合发展之气,是人类的精神,是动植物的生长力

其次是“时节”。西医不讲“时节”,中医是务必讲时节,例如过了白露才开始种植水稻,便意味着错过了时节,也就错过了收成。老祖宗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针对天地之间每一种生物,《黄帝内经》这段话就是要求人类要按照“时节”来调整自己。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第三是“时机”。以作息为例,中医讲究子午觉。最好的午觉是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晚上应该在子时之前开始进入睡眠。要想身体平和,睡眠是最好的补品,但要对应“时机”。长时间熬夜的人,敷面膜、吃补品都没有很大效果,因为违背了大自然的动静天道。晚上已经入阴,按时睡觉就是养阴,养阴就是为了养阳。晚上没有睡觉,早上起来必定是无精打采,因为阳气在晚上继续被消耗,早上起来自然没有了阳气,哪里还有精神呢?运动也是要讲“时机”,运动本身是消耗阳气和能量,运动能够加快新陈代谢,达到血气畅通,神清气爽。出汗是手段不是目的,晚上运动是违背“时机”的,时间长了,身体很多问题都会出来。

“使民以时”是“道”。

(0)

相关推荐

  • 阳虚体寒,你是吗?夏天是告别体寒的最佳时机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十女九寒"和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体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据专家介绍,80%的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虚寒),很多疾病都可以说是 ...

  • 中医话节气|常按这两个穴位,让身体气清景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今年的4月4日21点34分58秒迎来清明节气.清明时节处于暮春与仲夏之交,天清地明,故而称清明. 传统医学理论借由悠久的历史习俗典故,为我们提供了清明节气养生之道的指引. ...

  • 趁着惊蛰的尾巴:3个方法提升你的阳气,滋润体内的肺气!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吴存<水龙吟> 惊蛰时分,雨水所带来的湿气慢慢在渐暖的晨光里消散而去,此时万物的生长开始得到了一些遏制,但是春季带来的欢腾也才刚刚开始,在这一时节里,人 ...

  • 督灸的最佳时间

    一天中 何时督灸?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白领面临这双重的压力,加上生活不规律,给自身和精神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而督灸可以通过热力把药效渗透到身体上,从而调理身体.但是,很多人会问: 一天之中,什么 ...

  • 贰拾肆节气之惊蛰丨惊蛰不是一定有春雷,虫子也不是被雷声吓醒的……但是这些知识点是要划重点的!

    简洁要点版 1.这个时节养肝最关键,关系到全年的身体健康. 2.一定不要再大肆的吃火锅.羊肉.狗肉等大热的食物. 3.可以多吃点甜品! 4.散步.聊天.串门是非常适合春季"肝疏泄" ...

  • 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 ...

  • 中医人读论语 1 | 不修不明

    不修不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圣贤说,"道"与文字没有关系,但我们在传承"道&quo ...

  • 中医人读论语 2 | 孝是好药

    孝是好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香港歌手王杰在一个电视采访的 ...

  • 中医人读论语 3 |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凡研究<论语>的人,多数认为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或者把儒家理解为实用理性,把道家看做是出世的.任自然的学问.对于儒家和道家,如果 ...

  • 中医人读论语 4 | 健康密码

    健康密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最得意弟子之一."三省吾身" ...

  • 中医人读论语 6 | 余力学医

    余力学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一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有人把<弟子规>看成是&l ...

  • 中医人读论语 7 | 何为学问

    何为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风格和曾子不一样,也区别颜渊.子路以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德能生威

    德能生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历史对于"轻浮"之人之作风,基本上都是贬义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讲究&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根深叶茂

    根深叶茂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这段话是讲孝道,孝道包含传承,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能培养有德.健康.有为的后代才是最好的传承.人人都希望自家的果树能结出饱满的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