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鹰屯《普通鵟》
日前(2020年11月1日至3日)深秋季节,我与几位影友相约一起去了一趟吉林松花江畔一个古老的村落“鹰屯”拍摄猛禽,“鹰屯”是中国著名的鹰乡,是中国古老鹰文化遗产传承所在地。在鹰屯短短三天中,拍摄到的猛禽近十种,有猎隼、长耳鸮、苍鹰、草原雕、长尾林鸮、雕鸮、金雕、普通鵟、鹰雕等。这里拍摄编辑的是“普通鵟”,普通鵟属于中型猛禽,性情机警,视觉敏锐,飞行灵活,善于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有关“普通鵟”情况介绍均来自网络)
普通鵟的别称:鸡母鹞。
普通鵟(学名:Buteo buteo)属中型猛禽,体长50-59厘米。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白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外缘黑色 (淡色型)或全为黑褐色 (暗色型),尾散开呈扇形。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成浅'V’字形。
普通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以森林鼠类为食。
普通鵟分布于欧亚大陆,往东到远东、朝鲜和日本;越冬在繁殖地南部,最南可到南非和马来半岛。
普通鵟的形态特征:普通鵟体色变化较大,有淡色型、棕色型和暗色型3种色型。
淡色型的普通鵟:上体多呈灰褐色,羽缘白色,微缀紫色光泽;头具窄的暗色羽缘;尾羽暗灰褐色,具数道不清晰的黑褐色横斑和灰白色端斑,羽基白色而沾棕色。外侧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和羽缘污白色或乳黄白色,并缀有赭色斑;内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和羽缘白色,展翅时形成显著的翼下大型白斑,飞羽内外翈均具暗色或棕褐色横斑;翅上覆羽通常为浅黑褐色,羽缘灰褐色。
淡色型的普通鵟:下体乳黄白色,颏和喉部具淡褐色纵纹,胸和两胁具粗的棕褐色横斑和斑纹,腹近乳白色,有的被有细的淡褐色斑纹,腿覆羽黄褐色,缀暗褐色斑纹,肛区和尾下覆羽乳黄白色而微具褐色横斑。
暗色型的普通鵟:全身黑褐色,两翅与肩较淡,羽缘灰褐;外侧5枚初级飞羽羽端黑褐色,内翈乳黄色,其余飞羽黑褐色,内翈羽缘灰白色。尾羽棕褐色,具暗褐色横斑和灰白色端斑。眼先白色,颏、喉、颊沾棕黄色,髭纹和整个下体黑褐色,翼下和尾下覆羽乳白色,覆腿羽黄白色。
棕色型普通鵟:上体包括两翅棕褐色、羽端淡褐色或白色,小覆羽栗褐色,飞羽较暗色型稍淡,尾羽棕褐色,羽端黄褐色,亚端斑深褐色,往尾基部横斑逐渐不清晰,代之以灰白色斑纹。颏、喉乳黄色,具棕褐色羽干纹;胸、两胁具大型棕褐色粗斑,体侧尤甚、腹部乳黄色,有淡褐色细斑。尾下覆羽乳黄色,尾羽下面银灰色,有不清晰的暗色横斑。 幼鸟上体多为褐色,具淡色羽缘。喉白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具宽的褐色纵纹。尾桂皮黄色,具大约10道窄的黑色横斑。
普通鵟的大小量度:体重♂575-950克,♀750-1073克;体长♂500-590毫米,♀482-560毫米;嘴峰♂21-24毫米,♀21-25毫米;翅♂365-408毫米,♀363-419毫米;尾♂220-288毫米,♀235-250毫米;跗蹠♂70-76毫米,♀73-78毫米。(注:雄性—♂;雌性—♀)
普通鵟的栖息环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在中国东北长白山,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苔原带上空,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
普通鵟的迁徙:普通鵟部分迁徙,部分留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及其以北地区繁殖的种群为夏候鸟,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辽宁、河北及其以南地区部分为冬候鸟、部分旅鸟。春季迁徙时间3-4月,秋季10-11月。
普通鵟的生活习性: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
普通鵟的食性:普通鵟以森林鼠类为食,食量甚大,曾在1只胃中发现6只老鼠。除啮齿类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亦到村庄捕食鸡等家禽。
普通鵟的捕食方式:普通鵟主要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
普通鵟的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旅鸟在内产地不确定。
普通鵟的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喜针叶树。通常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7-15米。也有营巢于悬岩上的,有时也侵占乌鸦巢。
普通鵟的巢穴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垫有松针及细枝条和枯叶,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60-90厘米,内径20-30厘米,高40-60厘米,深10厘米。
普通鵟在5-6月产卵,每窝产卵2-3枚,偶尔也有多至6枚和少至1枚的,卵为青白色、被有栗褐色和紫褐色斑点和斑纹,大小为50-61毫米×41-48毫米。
普通鵟在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约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45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普通鵟的保护现状及保护级别:普通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普通鵟的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