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都斯坦玉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新疆地方官吏与部族首领向清官进贡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玉器,当时称为“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为南亚古国名,位于古印度西北部,包括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巴交界地区。清代中叶经新疆流入中国的所谓痕都斯坦玉器应包括3个来源:一是北印度地区雕刻的“印度玉”,二是土耳其地区的“土耳其玉”,三是新疆玉工在当地雕刻的玉器。上述3个地区均信奉伊斯兰教,其玉雕的风格相近,因此,现在统称之为“伊斯兰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分为盛食物用的器皿和杂器两大类。盛食器有碗、盘、杯、壶、盒、罐等,杂器有笔、灯盘、香炉、古兰经架、剑把、火药筒、镜等。所用玉材是透闪石、阳起石质软玉,与中国新疆玉玉质相同。玉石多为青色、白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痕都斯坦玉器的雕造具有鲜明的特点,造型多用圆体,常用自然的花卉果实和动物形象设计器形,形式活泼多变。器上以写实的花卉果蔬题材为图案装饰,尤以莲枝和茛苕纹为多,莲系陆生的西番莲和铁线莲。此外如菊花、葵花、桃实也常见。器物多雕耳和足,耳或柄一般作枝叶花果形,足下雕成花状,设计精美。
痕都斯坦玉追求玉材纯净的美,一般一器一色,没有俏色做法,但部分玉器嵌饰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各色宝石或玻璃,呈现出典型的阿拉伯灿烂华丽的装饰风格。玉器的雕工与中国传统玉雕差异较大,痕都斯坦玉一般极薄,花纹多采用剔地阳纹,所有隐起花纹,都磨去琢磨痕,显得特别圆润。该类玉器原来无铭文。进入中国后不少在清宫造办处被加刻了年款和御制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