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步骤,解锁如何用结构化思维写好一篇综述
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近年的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提炼当前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简单的说,综述是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
如何撰写综述呢?以下运用结构化思维,从结构化思维写作框架、文献的筛选、文献的归纳整理、文献信息结论的提炼、清晰表达的原则5个方面进行分享。
结构化思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比如,在ICU危重患者口渴的问题,是很常见的。您会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呢?
我们可以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人群、评估、影响因素、护理。
从人群方面分析:住院患者口渴的情况很多,聚焦到人群为危重患者。
从评估方面分析: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如何能更加精准的评估患者的口渴情况,是否有相应的评估量表呢?
从影响因素方面分析:导致患者口渴的原因有哪些?液体量不足、药物导致的、病情原因不能经口进水、还是患者病情原因限制液体量等原因?
从护理方面分析:在了解了患者口渴的影响因素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局指标中是不是可以缓解患者的口渴,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呢?
上面的这些思考就是结构化思维。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一个点来写作。在众多的文献中,我该如何提炼学者的观点呢?
1. 要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去关注筛选出的文章和列出的小标题之间的关联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找关键词。
2. 积累大量的文献信息。养成文献阅读的习惯,将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标注记录,尤其是结论部分。
找到作者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比如:因此、由此可知、所以、综上所述、表明、证明了......等等表示结论的词语。
3.从文献中总结凝练结论。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来支撑总结性观点。
可以采用“过程法”对大量的文献信息进行整理。也就是按照要写的主题以时间轴为主线,将时间、流程、程序,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前面我们已经把写作的框架搭好了。按照分类,进行整理。整理过程中,结论先行,用文献支撑来论证。在分支观点结尾,用总结性文字:“综上所述、因此”等字眼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综述写作中,文献查重率过高也是会被直接拒稿的,如何提炼信息结论呢?
下面介绍2种方法,分别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就是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后信息,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找出筛选出来文献间的共性。
寻找信息的共性,比如这类文章都是写的干预方法,这类写的都是评估工具。
举个例子,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所以结论是凡是鸟都会飞。这样的归纳法要求的就是罗列的信息是穷尽的。如果有不一样的结论,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演绎法,推演的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主要用于干预性研究中。在标题中就可以分析结局指标。纳排标准就限定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论部分就是推演的结果。
在写综述时,王欣然老师讲过:清晰的架构、清晰的表达。清晰的架构可以参考结构化思维这部分。如何才能做到清晰的表达呢?
清晰的表达也是有套路的,以下为写作中的清晰表达的4个原则:“论、证、类、比”。
第一个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一次陈述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第二个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第三个原则:类。也就是归类分组。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就是每个二级标题的所有论证是围绕着一级标题展开的。
第四个原则:比。也就是逻辑递进。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逻辑清晰,表达条理性强。
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可提高论文的写作效率,让整个论文清晰的选题、清晰的架构、清晰的表达、清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