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江南一一坚韧的翠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的这首《竹石》可谓传颂久远,耳熟能详。诗人形象地赞颂了竹的刚毅性格和立根于破岩中的内在精神。
我的家乡皖南山区就生长着各类竹子,从小我就十分喜欢这青青的翠竹。
每到初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雨再吻山野时,孕育了一个冬季的竹笋便会从竹林的泥土里、岩石旁争先恐后地钻出来,露出嫩嫩的尖尖的笋角,象一个个刚出生的可爱的小婴儿,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
迎着春风,小竹笋们贪婪的吸吮着春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会让你真正领略那种“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的意境。
到了盛夏,满山遍野的竹子会变得更加婀娜多姿、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竹影婆娑。
如站在山岗上远远眺望,那竹林绿得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山风吹过,绿色的竹海又似碧波荡漾;走近观赏,竹林又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又似威武的绿衣卫士挺立守卫着山川。
美丽的竹林,既是一幅绿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竹子的品种有很多。有毛竹、元竹、紫竹、斑竹、楠竹……我的家乡就盛产高大挺立的毛竹和细长翠绿的元竹,被评为全国“竹子之乡”和“元竹之乡”。
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笋可以食用,是江南地区特有而常用的食材;竹干可以加工成竹工艺品和实用品,如竹篓、竹篮、竹椅等;优质的竹子还可以做成乐器,如竹笛、竹箫等;竹枝可以做成扫箒;竹屑可以做成竹炭等燃料。可以说,竹子为人类奉献了全部。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四季常青,繁植茂盛,姿容不俗,品质高洁,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公园或家庭的堂前屋后的院子里都会种上具有观赏品种的竹子。
凤尾竹
竹以她特有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对她更加“偏爱”,咏竹的诗句数不胜数。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写道“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以“竹”寄情的画家就更多了。我最喜欢的还是郑板桥画的竹。画家因喜欢竹之气节,画竹讲究三个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既简洁生动又寓意深刻,每幅都可视为珍品。
清一郑板桥画的竹
千百年来,竹子一直被人们赞美。赞美她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仍顽强生长,积极向上的坚定意志;赞美她经历风霜雪雨依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赞美她倾其所有,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我爱这清雅质朴又风骨照人的翠竹,更爱这坚韧不拔又顽强进取的“翠竹精神”!
这正是一一
寄情山野弃繁华,
坚韧不屈品格佳。
历经风雨身且直,
无私奉献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