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怎么安置,还有农村所有的农机具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和劳动工具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传统的以人力、畜力为主的劳作方式,已经逐步的被农业机械化取代,整体的粮食产量也有了很大增长。那么原有的农机具和农村劳动力该何去何从呢?
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等现状也势必造成粮食及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压力,科技反哺农业也就成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新的种植、养殖及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农业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都是促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大规模机械化、数字化和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传统的劳动力富余和农机具闲置就凸显出来了。要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产业转型是消化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方式。
先举一个例子,原来种植5亩地可能常年需要2~3个人,并且效率不高,遇上气候因素的应急反应能力不高而产生的损失也可能比较大;当使用机械化种植及收割之后,一个人都能轻松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且生产效率高出好几倍。对比之下的成本投入,也就可想而知了。并不是现代化农业不需要人,而是仅仅需要较少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就足够了。农村劳动力转型到工业及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的主要方式。
二、陈旧农机具回收、租赁或将解决闲置问题。
机械化耕种的优点是效率高与低成本,但是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很难南方山区、丘陵地带就无法使用大中型农机进行操作。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是存在,只不过相比之下影响的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原来的农机具虽然闲置了,却还是有用得着的时候。要解决当前农机具闲置,并不能一味的丢弃和销毁,随意破坏农机具也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表现。比较好的措施就是统一回收和维修,能升级的升级、能改造的改造,再以租赁的方式使用和收回。
三、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传统农业的相关影响。
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步伐,很多年轻人及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程度参差不齐,就不利于农业的整体发展。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就很好的实现了统筹管理和资源互补,也解决了农业生产投入的问题,对于原来的个体而言也实现了土地的有偿流转,对于大家都是较为有利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