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

《西游记》的作者和著作年代,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最后修订者,就是一个谜。章培恒先生和黄永年先生都曾提出了质疑 ① ,但还是有不同意见。无论如何,《西游记》早就有不止一种版本,这是无可怀疑的。早在元末明初,曾有一部《西游记平话》,见于朝鲜人编的《朴通事谚解》,永乐五年(1407)编成的《永乐大典》第一三一三九卷里收有《西游记》的《梦斩泾河龙》一回,这是非常可贵的一段佚文。据此可以说明,至晚到永乐五年就有一部《西游记》存在。这一回的末尾有“正唤作《魏征梦斩泾河龙》”一句话,与《水浒传》第四十回说“这个唤作《白龙庙小聚会》”相同,像是说话人交代的回目。大概这就是《西游记平话》的残文。
《永乐大典》所引《梦斩泾河龙》一回,与现存百回本《西游记》的第九回情节相似,但简略得多。后出的百回本可能在平话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不少增订。两本主要不同之点有如下列:
《永乐大典》本

出场人物为两个渔翁:张梢、李定
无诗词

玉帝下令:辰时布云,午时升雷,未时下雨,申时雨足

有一首诗:黄河摧两岸,华岳振三峰。威雄惊万里,风云喷长空。

百回本(世德堂本)

出场人物为:渔翁张梢、樵子李定
各作词五首、诗二首

玉帝下令: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

无此诗

这些地方可以说是永乐五年之后增订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情节与百回本大体相同的朱鼎臣编辑本《唐兰藏西游释厄传》还保留着“黄河摧两岸”那首诗 ② ,而世德堂刻本《西游记》里却没有了。朱鼎臣本有八首张梢、李定的诗词,而后来根据百回本删改的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却把张梢、李定的诗词全部删去了。这些诗词在《西游记》里本来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插曲,删去了也无妨故事的延续。因此《永乐大典》所引用的也有可能是一个曾经删节的简本,但更大的可能是在《永乐大典》之后还有一个古本,即朱鼎臣据以删节的底本,它既有张梢、李定的诗词,又有“黄河摧两岸”那首诗,而且还有江流儿的故事。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百回本里张梢、李定的诗词,表露了更多的文人的隐逸思想,不像是平话艺人的创作,当然更不像渔翁、樵子的口吻。张、李二人渔樵唱和,“既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这种情节构思与明代的文言小说十分相似。例如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就往往采用小说里的人物相互联句唱和的方式,敷演一些故事情节,显示一下作者的文才。这种文言小说不断出现,形成一时的风气。孙楷第先生曾称之为“诗文小说” ③。《西游记》在魏征梦斩泾河龙之前,插增一段渔樵唱和的情节,从而引人泾河龙王找袁守诚问卜的故事,还是承袭说话人德胜头回的遗风,正好又和“诗文小说”的盛行也是相呼应的。
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里还有一大段联吟唱和的情节。孤直公(柏)、凌空子(桧)、拂云叟(竹)、劲节十八公(松)和唐三藏各自作了七律一首,五人又联句二首,随后五人又各作七律一首,接着杏仙出场也作七律一首,共有诗十三首。这种构思远则溯源于唐人传奇如《东阳夜怪录》等,而最相似的则有《潇湘录》的《贾秘》一篇(《太平广记》卷四一五),叙书生贾秘与松、柳、槐、桑、枣、栗、樗七个树木之精相聚谈论;近则借径于明代的“诗文小说”。例如《古今清谈万选》卷四有《常山怪木》一篇,讲的是邵十朋与松、栓、柏、槐四个树精一起吟诗唱和:同书同卷还有一篇《滁阳木叟》,讲的是臧颐正与梧、枫、柳、桑、竹“山庄五逸”联床吟咏。这些故事与《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似乎同样体现了一时盛行的风气。
这一回的联吟情节也游离于唐僧取经故事之外,然而它确已列入了八十一难中的第五十二难,叫做“棘林吟咏”。据明人盛于斯《休庵影语》说:
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心识其为后人之伪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盖《西游记》作者极有深意,每立一题,必有所指。即中间斜[科]浑语,亦皆关合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其末回云:“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九,阳也;九九,阳之极也。阳,孩于一,茁于三,盛于五,老于七,终于九。则三,九数也。不用一而用九,犹“初九,潜龙勿用”之意云。三三,九九,正合九十九回。而此回为后人之伪笔,决定无疑。④
盛于斯的怀疑不无道理,这一回的诗词和第九回的渔樵唱和忆样,可能是较晚的增订本才有的。《休庵影语》这一条资料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据周如山说这个版本“初出自周邸”。“周邸”即周藩,即周王府。这句话很值得研究,因为百回本陈元之序说:“……《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黄永年先生曾根据《古今书刻》的著录,认为《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是山东鲁王府刻本。但盛于斯的记载又具体明确地说是“出自周邸”,说明《西游记》还有河南周王府刻本,也可以与陈元之序言相印证。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盛于斯幼年所见的《西游记》这一回回目作“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疑为'仙’字之误)庵三藏谈诗”,而今存百回本回目上句都作“荆棘岭悟能努力”,世德堂本、杨闽斋本、朱继源本(即《唐僧西游记》)、李卓吾评本以及《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等各本都如此,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作“清风岭唐僧遇怪”的版本。显然,“唐僧”与“三藏”作对仗,成为合掌,不如以“悟能”作主语更好。盛于斯所见的《西游记》,末回回目作“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也和今存百回本不同。今本末回是“径回东土,五圣成真”;而第九十九回作“九九数完魔残(目录'残’作'灭’)尽 ⑤ ,三三行满道归根”,也略有不同。如果盛于斯所说原本“数不满百”不是误记的话,那么增入的应该是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至于“清风岭唐僧遇怪”这一回,倒不一定是最后增入的。如果第六十四回和第一百回都是新增的,那么原本就只有九十八回了。现在找不到这样的版本,只能存疑待考。
盛于斯,字此公,南陵(在今安徽)人,著有《休庵集》。顺治五年(1648)周亮工为他编刻《休庵集》时已不在世,估计他的生年大约在万历年间。他幼年时所见的《西游记》可能是早于世德堂本的旧本,但也有“木仙庵三藏谈诗”的情节。因此他说它是“后人之伪笔”,只是怀疑和猜想而已。所谓“后人”也只是相对于古本而言。
世德堂本收诗词很多,不但唐三藏会吟诗,而且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都会吟诗。如第三十六回唐僧一行投宿宝林寺,夜里唐三藏“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虽说赋诗言志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传承下来的传统,但唐僧的诗里用了“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庚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等句子,一点也不像僧人的口吻,可见拟作者没有注意人物的个性。倒是孙悟空的一首七绝还具有一点宗教色彩,他指点师父说: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沙僧的诗又加以补充发挥,他说:

水火相掺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会无争竟,水在长江月在天。

他们的两首诗主要是讲“三家同会”,并不是纯正的佛教徒。写得最有个性的还是八戒的诗: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

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我说你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这一回师徒联吟,实际上也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游词余韵,到了《西游证道书》里唐三藏和猪八戒的诗就被删改了。更值得注意的是,百回本《西游记》里还有许多代言体的唱词,这在明代小说里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孙悟空一再向别人自报家门,叙述他的光荣历史。如第十七回对黑熊精唱的“自小神通手段高”七言六十四句,第三十五回对银角大王唱的“家居花果山”五言十六句,第五十二回对独角兜大王唱的“自小生来手段强”七言七十句,第六十三回对九头虫唱的“老孙祖住花果山”七言三十六句,第六十七回对驼罗庄老者唱的“祖居东胜大神洲”七言十句,第七十一回对赛太岁唱的“生身父母是天地”七言六十四句,第八十六回对南山大王唱的“祖居东胜大神洲”七言二十四句。这些以七言为主的唱词都是代言体,与成化本词话、《大唐秦王词话》还有所不同,词意前后不避重复,如“自小神通手段高”与“自小生来手段强”,“祖居东胜大神洲”两段,内容大致相同,这只能说是说唱文学的遗存。这里举最长的一段唱词为例:

自小生来手段强,乾坤万里有名扬。

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传来不老方。

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

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我狂。

闲在山前将虎伏,闷来海里把龙降。

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

几番有意图天界,数次无知夺上方。

御赐齐天名大圣,敕封又赠美猴王。

只因宴设蟠桃会,无简相邀我性刚。

暗闯瑶池偷玉液,私行宝阁饮琼浆。

龙肝凤髓曾偷吃,百味珍馐我窃尝。

千载蟠桃随受用,万年丹药任充肠。

天官异物般般取,圣府奇珍件件藏。

玉帝访我有手段,即发天兵摆战场。

九曜恶星遭我贬,五方凶宿被吾伤。

普天神将皆无敌,十万雄师不敢当。

威逼玉皇传旨意,灌江小圣把兵扬。

相持七十单二变,各弄精神个个强。

南海观音来助战,净瓶杨柳也相帮。

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

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考较罪该当。

即差大力开刀斩,刀砍头皮火焰光。

百计千方弄不死,将吾押赴老君堂。

六丁神火炉中炼,炼得浑身硬似钢。

七七数完开鼎看,我身跳出又凶张。

诸神问户无遮挡,众圣商量把佛央。

其实如来多法力,果然智慧广无量。

手中赌赛翻筋斗,将山压我不能强。

玉皇才设安天会,西域方称极乐场。

压困老孙五百载,一些茶饭不曾尝。

金蝉长老临凡世,东土差他拜佛乡。

欲取真经回上国,大唐帝主度先亡。

观音劝我皈依善,秉教迦持不放狂。

解脱高山根下难,如今西去取经章。

泼魔休弄獐狐智,还我唐僧拜法王。

(世德堂本第五十二回)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有一段“独龙山前独龙冈”的七言诗赞,只有十八句,孙楷第先生认为这一段是《水浒传词话》的残文,从而推论《水浒传》的“前身应是词话无疑” ⑥ 。如果注意到《西游记》里有那么多的唱词,那么我们不就更可以说《西游记》的前身应是词话了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在百回本之外,朱鼎臣《西游释厄传》卷六《度孤魂萧瑀正空门》一节里有一段唐僧出身的韵语:

灵通本讳号金禅(蝉),只为无心讲佛经。

转托尘世受苦摩(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辅朝佐。

出身命犯落红(江)星,顺水顺波逐浪泱。

托孤金山有大缘,法明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娘亲,特赴京都求外长。

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

复谒当今受主恩,灵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拜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小字江流三藏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这一段和世德堂本第十一回所载的韵语略有不同,最主要的就是“托孤金山有大缘,法明和尚将他养”两句作“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人名和情节有所差异。当然,这可能是朱鼎臣为了和第四卷所叙唐僧出身故事相符而作的改动,但是也可以说明在此之前曾有两个系统的唐僧出身故事。这段韵语可能来自某一个词话本。
在这里,还可以顺便指出,明刻本阳至和(清刻本作杨致和)编的《唐三藏出身全传》卷二《刘全进瓜还魂》一节没有这段韵语,而改为散文叙述。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叙述虽然十分简略,却比世德堂本和朱鼎臣本的韵语讲得更为清楚。
此人是谁?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法,押归阴山。后得观音保救,送归东土,当朝总管殷开山小姐投胎,未生之前,先遭恶党刘洪,惊散父亲陈光蕊,欲犯小姐。正值金蝉降生,洪欲除根,急令淹死。小姐再三哀告,将儿入匣抛江,流至金山寺,大石挡住,僧人听见匣内有声,收来开匣,抱入寺去,迁安和尚养成,自幼持斋把素,因此号为江流儿,法名唤做陈玄奘。他母幸得刘洪母贤,脱身修行不题。
尽管世德堂本系统的百回本把江流儿故事删除了,只保留了上引的一段韵语,可是与之同源的杨致和本却明确点出了恶党刘洪的名字,交代了出胎、抛江的缘由,这在百回本里是避而不谈的。更需要注意的是杨致和本说:“他母幸得刘洪母贤,脱身修行不题。”这和朱鼎臣本、《西游证道书》中的唐僧出身故事都不相同,在世德堂本系统的百回本里更是毫无踪迹了。朱鼎臣本只说到陈光,部合家团圆,《西游证道书》则说“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而阳本却说刘洪的母亲救了殷小姐,让她“脱身修行”,也就是说保护了殷小姐没有失节。这大概是晚出的一种改本,修改者可能就是杨致和,但是他一定是见到过原有江流儿故事的旧本的,否则,如果他只凭世德堂本这一段韵语又怎能想出刘洪和刘洪母亲的故事情节呢?因此,阳本所据以删改的底本不会是万历二十年的世德堂本,至少是不限于这一个版本。可惜的是,清刻的杨致和本《西游记传》又把“他母幸得刘洪母贤”改为“幸得常供母食”(各本又有小异),致使研究者忽视了这个细节。
我们说《西游记》的前身可能是词话,当然只是一种推测,也许它不叫词话而是宝卷之类的说唱文学。因为朱本卷六《玄奘秉诚建大会》的结尾诗说:“积善之人宣一卷,三灾八难免熬煎。”显然就是从宝卷里搬来的。而且,还可能世德堂本里的那些唱词在更早的《西游记平话》里就有。因为平话和词话本来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也不见得平话里就一定不能插入唱词。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另一种宋刻本又题作《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就不用“诗话”的名称了。清平山堂刻本的《六十家小说》中,含有大量诗篇的《张子房慕道记》和缀以许多唱词的《快嘴李翠莲记》,尾题都标作“小说”;显然因袭宋人鼓子词格式的《刎颈鸳鸯会》,也题作“新编小说”。唱词比《西游记》少得多的《金瓶梅》却标以“词话”的名称。钱曾《也是园书目》把并元唱词的《宜和遗事》等列入了“宋人词话”。可见有唱词的不一定就称作词话,而平话也不一定没有唱词。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妨再引第十九回猪八戒的一段代言体的自报家门来看: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

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

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

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

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

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

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婶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

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

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

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

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

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

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

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

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

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这一大段唱词,正如《西游证道书》中憺漪子评语所说:“此一篇即木母出身本传也,不可不知。”其中用了不少道士教徒的术语,但文字比较粗劣,因此在《西游证道书》里又遭到了憺漪子的删改。不过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那日吾当命运拙”一句中的“吾当”两字,在明代小说里却相当罕见。“吾当”一词来源很早,敦煌本《伍子胥变文》(拟题)说:“吾当不用弟语,远来就父同诛,奈何!奈何!”“吾当”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元人杂剧中常见,在明代文献中就少见了。《西游记》同一回里猪八戒还有一段赞叹九齿钉钯的唱词,又说:“诸般兵刃且休题,惟有吾当钯最切。”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二十回黄风岭下的虎先锋对猪八戒喊道:“慢来!慢来!吾当不是别人,乃是黄风大王部下的前路先锋。”这里的“吾当”,在李卓吾评本里改作了“吾党”,就由单数变成复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竟从李卓吾评本径改为“吾党”,实误。世德堂本第二十四回唐三藏说:“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这里的“吾党”也应作“吾当”,大概是世德堂的编刊者臆改的。正因为这时候的刻书者已经不懂“吾当”的语义,才误改成了“吾党”。世德堂本如果不是由两种版本拼合而成,就是偶尔臆改而又没有统一,因而留下了旧本的痕迹。类似的情况还有如表示人身复数的词尾“每”字和“们”字互见,世德堂本里多数地方用了“们”字,但还有一些地方用了“每”字。如第二回:“教他变科(棵)松树,果然是科松树,弟子每俱称扬喝彩。”第十四回:“长老莫怕,我每下山去看来。”在较晚的版本里就都改作“们”字了。可见世德堂本还是保存了一些较早版本的用字。根据汉语史学者的研究,“每”字表示人身复数,主要是元代以至明初人的习惯,似乎通行于北方方言,常见于元人杂剧。《西游记》里的“每”字逐步变化为“们”,说明它是由某个古本被翻刻者不断修改而来的。世德堂本改得还不彻底,因此造成了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又如世德堂本第八十二回,陷空山无底洞里的地涌夫人向三藏吟诗,有两句说:“蓝桥水涨难成事,袄庙烟沉嘉会主雪。”其中“袄庙”在李卓吾评本里却改成了“佛庙”。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也依李评本改作“佛庙”。殊不知“火烧袄庙”乃是元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直夫有《火烧袄庙》和《水淹蓝桥》杂剧;《西厢记》二本三折《得胜令》:“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袄庙火。”即用此典。⑦ 杨暹《西游记杂剧》五本十七出《金盏儿》:“莫不是淹蓝桥、烧袄庙的腌神将,比唐僧模样更非常。”地涌夫人诗中的“蓝桥水涨”、“袄庙烟沉”,用的是元人熟知的故事,与《西游记杂剧》似有相应关系。可是从李评本起,直到近年新出的各本,都把它改错了。在这里我们觉得有必要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用世德堂本作底本,用其他诸本作校勘,改字而不出注,还未可厚非,而近年新出的一些校点本,也照它改不误为误,还说根据的是世德堂本,那就失诸盲从了,应当引以为训。
世德堂本里还有一些早期的语言现象,如第二十八回,黑松林三藏逢魔时,“一个小妖就伸头望门外打一看,看见是个光头的长老”。在动词前加上“打一”,是宋元话本中常见的语法结构。如《杨温拦路虎传》:“杨温打一看时,却是县司弓手五十来人,出巡到此。”《西湖三塔记》:“老妈打一看,道:'叔叔,多时不见,今日如何到此?’”《宣和遗事》前集:“则见香案上一声响亮,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水浒传》里也有这种说法。在《西游记》里则是仅见。《新说西游记》却删掉了“打”字,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也照《新说》本把“打”字删掉了。于是,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语言现象就被消灭得无影无踪了。古典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古籍,在整理工作中不按对校法以原本为准,改字而不出校注,实在是弊大于利。前人已有不少教训,恐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以上的论述中,是不是可以作出这样的一些推论?
一、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百回本《西游记》,中间有过许多种西游故事的古本小说。《永乐大典》所引的《西游记》,可能就是《朴通事谚解》所引的《西游记平话》,但也不能完全肯定,也可能另有一本《西游记词话》。世德堂本《西游记》里的许多唱词,可能是《西游记词话》留传下来的残文,也可能是《西游记平话》里就有的,但它一定出自说唱艺人的话本,决不会出自文人的创作。
二、从《永乐大典》本到百回本《西游记》,经过了不止一次的增订,也经过不止一次的删改,出现过不少版本。我们没有见到的,至少有《古今书刻》所著录的鲁府本、登州府本,还有一种盛于斯幼年所见的末回作“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的版本,可能还有一种“周邸”本和朱鼎臣据以删节的《释厄传》本,大多数都在世德堂本之前。
三、世德堂本《西游记》是现存最完整的、可能也是最早的百回本,它还保存着一些旧本《西游记》的痕迹。从它删改未尽的某些残文看,似乎还传承自永乐五年以前的古本。而在世德堂本以后的李评本直到近年所出的多种新版本,却把这些旧本的痕迹逐步删改得泯灭殆尽了。这在古籍整理中是一大损失!
四、如不少研究者所指出的,《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而从它的演化史考察,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而头绪又极为纷繁,比之《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更有典型意义。但是在百回本定型以后,各种版本的差异只是少量诗词和细节的增删。吴承恩即使真做过一些修订工作,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西游记》的著作权,的确不应再沿袭吴玉搢的误解了。
原刊《文学遗产》
1997年第3期

注  释

①  章培恒《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黄永年《论〈西游记〉的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载《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版,又见中华书局1993年版《西游证道书》前言。
②  参看程毅中《读碑散札·朱本〈西游释厄传〉源出古本》,载《国学研究》第3卷,199-201页。
③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上杂出版社1953年1版,170页。
④  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1版,214-215页。
⑤  李卓吾评本及《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等本“残”作“划”。
⑥ 《水浒传旧本考》,见《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l版,124页。
⑦  王季思先生的注本据《渊鉴类函》引《蜀志》作了详解。按:亦见《情史类略》卷十一《火化》条,早于《渊鉴类函》,但未注来源。此事似源出佛典《智度论》所说国王女狗牟头与捕鱼师术波伽相爱事,见《法苑珠林》(《四部丛刊》本)卷三十引。

编辑整理  |  西游记学刊

文章来源  |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

征稿邮箱  |  xkzg@xiyoujiwenhua.org.cn

征稿邮箱  |  xiyoujixuekan@qq.com

(0)

相关推荐

  • 竺洪波:孙楷第与小说目录学研究——以《西游记》为中心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说研究崛起.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陈圭置臬,开一代学风.孙楷第(1898-1986)同为先驱,并以版本目录学研究独树一帜,< ...

  • 吴圣昔:论(西游记》的“前世本”

    一 首先要说明,所谓<西游记>的"前世本",是笔者为了论述方便而选定的简单命名,指的是明代世德堂刊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即世本)所借以翻刻的那部底本 ...

  • 四大名著(套装共9册)

    四大名著(全新精校,原版足本,全文详细注释+名家批注+图解+人物关系图+人物索引+重点事件梳理+地图.一套读懂整套名著精髓)(套装共9册) 编辑推荐: 全新精校精注版,解决了"四大名著&qu ...

  • 竺洪波、王新鑫:域外汉学中的《西游记》叙述

    据相关文献显示,<西游记>域外传播历史悠久.早在1758年就流传日本[1],1895年流传英美,而且多有译介.仅英译本至今已有64种之多[2],其余日译.德译.俄译,以及其他小语种译本,种 ...

  • 徐朔方:论《西游记》的成书

    从玄奘(600---664)的真人真事到明万历二十年(1592)<西游记>世德堂百回本的出版,显示了一部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孕育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前人胡适.鲁迅.郑振铎.孙楷第的研究和同时 ...

  • 推荐3套大部头 · 套书

    推荐3套大部头 &#183; 套书

  • [英]杜德桥:《西游记》祖本考的再商榷

    引言 自从鲁迅.胡适开始做中国小说考证的工作以来,研究<西游记>的人常常讨论到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首先使大家注意到民间流行的&l ...

  • 程毅中:《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读后

    本世纪初我接受了中国俗文学学会给我分配的任务,要写一篇<简述"五四"以来中国通俗小说的研究>.虽然力不胜任,也不敢不黾勉从事,在搜集资料时曾从图书馆借到一本胡从经先生的 ...

  • 程毅中:浪子燕青与梁小哥

    浪子燕青是<水浒>故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宋江三十六人之一.他在<宣和遗事>里就跟晁盖等一起参与了智取生辰纲的聚义,随后又一起上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 到了<水浒传> ...

  • 程毅中:《拦路虎》的入话诗及其时代

    <拦路虎>的题目见于罗烨<醉翁谈录>的<小说开辟>杆棒类,现存洪楩清平山堂刻本<杨温拦路虎传>,文字简朴,有许多宋元人语言的特征,应即此本. <醉 ...

  • 程毅中:从《红白蜘蛛》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醒世恒言>第卷三十一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以前不太为人注意,从发现元刻<红白蜘蛛>残页后,才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大家都确认它是<红白蜘蛛>的增订本,但 ...

  • 程毅中:反两纲的斗争——漫谈从《宣和遗事》到《水浒传》的演化

    <宣和遗事>的主题,以反对花石纲.生辰纲为中心,批判宋徽宗和蔡京等奸臣贪官. 方腊起义时曾发表宣言,以反对花石纲为目标,提出了斗争纲领.他号召群众起义时说:"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 ...

  • 程毅中:试述吴组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学术思想

    编者按: 由于编排不够认真,昨天将吴组缃先生的照片配错,在此向各位读者深表歉意.现重新配图刊发(删去一张照片,新增四张照片),感谢修观修止先生的指正,感谢刘勇强教授提供照片并进行审核.今后大家发现公众 ...

  • (新书推介)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

    目  录 前言 凡例 红白蜘蛛 三现身 山亭儿 杨温拦路虎传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碾玉观音 西山一窟鬼 定山三怪 错斩崔宁 种瓜张老 西湖三塔记 简帖和尚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合同文字记 风月瑞仙亭 快 ...

  • 程毅中:《李師師》校注初稿解题

    <宣和遺事>前集收入了一個李師師的故事,長達七千多字,可以視爲一篇獨立的小説家話本.<宣和遺事>現存有元刻本(黄丕烈稱爲宋本),因而李師師故事至晚是元代的小説,比現存的< ...

  • 程毅中:郭沫若校订本《再生缘》再生始末

    <再生缘>是浙江女诗人陈端生(1751-1796)所写的长篇弹词.她十八岁时开始写作,历经十六年,写到第十七卷,尚未完成.书中叙才女孟丽君因奸臣之子刘奎璧与皇甫少华争婚结仇,受到迫害.她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