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简单鉴定
日前,国画大师傅抱石个人作品中最 大尺幅的《雨花台颂》,在2006年北京嘉信艺术品拍卖会上以4620万元成 交,创下单幅国画拍卖最 高纪录。值得回味的是,10年前,傅抱石的《丽人行》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 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 高价,并带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十年一轮回,此次傅抱石画作再创新高,无疑将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动机”。
傅抱石深知笔墨的抽象性与物象描绘的再现性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内在矛盾,而四川金刚坡的独特环境又刺激了他对“真山水”的抒写冲动,其“风雨山水”既有对“造化”的尊重—相对古代文人画更趋向写实,又有来自“心源”的创造。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 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
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酒是傅抱石作画灵感的源泉,他的画艺得之于酒,几乎无酒不画。他在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平日里傅抱石和朋友高谈阔论时,手持一杯酒更是常事,就连晚上于灯下读书时也要有一杯美酒相伴。总之,在傅抱石的生活中,酒是无处不在的。
抗战爆发之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9年傅氏携全家迁往重庆,寓居沙坪坝金刚坡下,直至抗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傅抱石,全力以赴投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并利用这一时机,创立了自己的画风。这一时期的作品,皆会题署“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的字样。
从近代中国画的走向来看,中国画种姓存留、发展、流变不单纯是对旧有形式的肯定或否定,也不是把创造新图式作为惟一衡量新国画的价值标准,而是要符合、适应时代的需要,或者说整体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趋向对中国画“新”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