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无法永生?生命由物质构成,所以无法永生的原因也在物质之中
对于一个生命体而言,生命就代表了一切。
一切的悲欢离合、一切的风花雪月、一切的物质与精神都要由生命承载,失去了生命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而拥有生命则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生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那就是永生。对于大多数生命形式而言,它们无法真正领悟生与死的意义,而以人类为代表的智慧生物不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生,而何为死,所以我们对永生的追求就更为迫切。
古往今来,对于普通人而言,永生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帝王将相则会动用自己拥有的一切资源去追寻永生,可惜的是所采用的方法多是缘木求鱼。随着现代科学的出现,人类逐渐认知了生命的运行规律和死亡的根由,而人类的寿命也因此而得到了显著的延长。
生命的构成
人类的寿命虽然延长了,但距离永生还是十分遥远,甚至于我们根本无法确定永生是否能够实现。生命体可能实现永生吗?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根本说起,什么是生命?是什么组成了生命?其实,从构成上来讲,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由物质所构成的,桌椅板凳、飞禽走兽以及人类都是由物质所构成,而至于完全由物质所构成的机体为什么会拥有意识,仍然是一个谜团。
以人类为例,人类从毛发到皮肤,从肌肉到脏器,无疑不是由细胞所构成的,而组成细胞的则是各种不同的原子,比如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等等,人体内的氧原子和空气中的氧原子是完全一样的,而人体内的碳原子也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没有丝毫的不同。
生命永生与物质恒存
目前在宇宙中已知的元素种类有118种,而其中组成人体的元素就达到了60余种,可以说人体就是一个多种原子的大集合。以微观视角来看,人体除了原子,什么也没有,那么要弄清生命能不能永生,就要弄清原子能不能恒存。
原子当然可以恒存,因为质量守恒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质量守恒并不是绝对的。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无论参与反应的物质经历何种变化,反应生成的物质必然与反应之前的物质总质量相等,据此,人们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实际上,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质量是有损失的,只不过损失非常微小,以至于我们无法察觉,直到后来,随着质能方程的出现和核物理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核反应之后的物质质量是存在损失的,进而意识到化学反应实际上也会导致质量损失。
损失的质量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为了能量,于是就有了能量守恒定律。
既然能量守恒定律才是宇宙的基本定理,那么就意味着以原子为代表的物质并不是宇宙的基本形态,而只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既然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就不可能恒存,所以原子也是会消亡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而前沿理论认为质子同样存在着半衰期,之所以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是因为质子的半衰期非常长,比宇宙现有的年龄还要长,但是不管多长,它终究会发生衰变,质子发生了衰变,由质子所构成的原子自然也会灰飞烟灭,原子都湮灭了,由原子所构成的生命又怎么能够永生呢。
其实,大多数关于永生的研究都只停留在生命的表层。
比如海夫利克极限认为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极限的,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就会缩短,而缩短到一定程度之后,细胞便无法正常分裂,生物的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了生命的表层,即使人类能够研制出端粒酶,能够让端粒无限延展,也最终敌不过宇宙的基本规律,如果构成生命体的原子都会湮灭消亡,那么一切关于永生的研究也不过只是延长寿命而已。
如果死亡代表着永远的沉寂,那么百年的寿命与千年万年的寿命其实并无区别,所以人类大可不必执着于永生,能够把握好当下的生命,一天也好,一年也好,百年也罢,那就是对于生命最虔诚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