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取代北京的人力三轮车:单缸皮带传动的中国第一辆微型小汽车

都说汽车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在解放以前,我国的公路上行驶着一百多种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汽车,但却没有一种是中国制造的。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成为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这第一批驶下生产线的解放牌汽车型号为CA10型,以苏联吉斯150型卡车为蓝本进行制造。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辆小轿车,同样来自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东风牌小轿车。这辆被命名为东风牌CA-17型的小轿车,于1958年5月5日诞生。由于是第一次制造小轿车,技术还不成熟,东风牌轿车经常发生故障,实际意义上仅生产了一辆,最终没能够进行批量生产。虽然东风牌小轿车在整个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它却为后续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写下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头,并且也为后来人们制造高档轿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微型汽车进入家庭,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中国曾在50年代末,自行设计研制过微型汽车,以替代人力三轮车。

1958年,为改变北京市主要靠人力客运的落后面貌,清华大学汽车专业的师生根据中央领导人的指示,开始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美观大方的微型汽车,并由北京市汽车修配厂负责加工试制。

这辆微型汽车的设计是两缸、风冷、四行程发动机;四轮桥式车身,后驱动;无级变速器、用皮带传动,没有齿轮变速箱和离合器。气缸容积340毫升,功率6马力。

1959年国庆节前试制出3辆样车,为这辆微型小汽车取了一个在当时很时髦的名字——”卫星牌“。接着进行小批量生产,到1959年底,共生产出微型汽车33辆。试制的样本送到一机部由段君毅部长参观试乘,他还曾应召到中南海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受到周总理的重视,并希望将来能以这种车型代替人力三轮车。

1958年11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首相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下,试驾清华大学师生设计研制的微型轿车。

这种微型汽车由于是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的产物,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如车身重、功率小、速度慢,走快车道妨碍其他机动车,走慢车道又妨碍非机动车,1960年虽经改型,将气缸容积由340毫升增加到390毫升,功率由6马力提高到9马力,但速度仍无重大改变。更严重的问题是皮带传动,由于车身重需要拉力大,皮带强度不能匹配,经常发生故障停在路上。

卫星牌是我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共试制9种样车,从1958年到1960年,先后共生产146辆。最初方案因汽修厂不能制造锥齿轮,采用后横置单缸发动机,皮带无级传动,始终不理想,最后方案改仿制德国“特拉邦特”(Trabant)小轿车。很凑巧,特拉邦特的德语就是”卫星“的意思。中国也同样把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辆卫星小轿车命名为”卫星“。

最终定型的卫星牌微型小汽车先后共计生产了126辆,除13辆作了破坏性试验外,分配销售了107辆,其中北京东城、西城两区分配了43辆,崇文、朝阳两区分配了11辆,其余分配给北京市及其他省市44个单位。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领导指示,该车型于1961年1月停止生产。在以后的20年间,我国微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真正的微型汽车工业是从80年代初全面引进日本大发、铃木车型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国。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