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叔叔有声电台 | 赏析 | 湘江小学-情景朗诵剧:我们是红领巾家长志愿者
♪ 点击上方视频感受真正的大爱无疆
策划:郑爱芬
编导:文叔叔
朗诵:赵丽娟、文叔叔
演员:蔡志军、郑爱芬、王俊、李振利、邱念芳、池惠、王青华、耿玉荣、郑国庆、王秋叶、李新艳、丁海霞、原翠秀、陈兰兰、刘翠华、蔡曼怡、申慧慧、王辉、张志芳、靳海霞、许亚龙、多明帅、马玛俊
剧 本
情景①下课铃声车水马龙声。8名护卫队成员站成两排。两辆开车的(丁海霞+蓝蓝),一个推自行车的(新艳)、3个过路的(老奶奶+老师②+许亚龙)。郑老师+青华儿子
同学:老师,家长护卫队还在校门口吗?没有家长护卫队,我不敢过马路。
郑老师:在,一定在!
蔡姐:吹哨。
队员:统一一手举旗,一手拦车姿势。
同学:老师,我看见红帽子了。
郑老师:孩子你慢点……
女:红帽子、小红旗、红色志愿服
男:这一抹动人的红色,每一个清晨、午后和黄昏,都会伴随着一声声明亮的哨声,在车 水马龙中,准时出现在湘江小校的门口。
女:春风徐徐,她们像开在孩子身边一朵朵红色的花;
男:夏日炎炎,她们像撑在孩子头顶一柄柄遮阳的伞;
女:秋雨绵绵,她们为孩子筑起一道道挡风避雨的墙;
男:冬雪飘飘,她们却让孩子感受到人间最炽热的暖。
女:这一抹动人的红色,叫红领巾家长志愿者。每天出现在校门口的这支队伍,叫红领巾家长护卫队。
男:提起这支队伍,有一个名字就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
情景②
秋叶:蔡姐蔡姐,明天俺队执勤,有两个人家有急事来不了了,这咋弄。
蔡姐:别着急,我来找人替。
王老师②:蔡姐!
蔡姐:王老师有事儿吗?
王老师:蔡姐,戏曲社团有几套戏曲演出服装需要你们帮忙裁一裁、缝一缝、做一做!
蔡姐:中!没问题!
郑老师:蔡姐,学校检查卫生,社团老师身体不舒服,你看能不能找几个爱心家长?
蔡姐:中,可以,我再找几个爱心家长帮帮忙!
众人:蔡姐,蔡姐,蔡姐……
女: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蔡姐,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家长。
男:其它人是按照轮班的方式,每月执勤一天。蔡姐却是雷打不动的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门口。
女:她们都说,蔡姐是她们的榜样。
男:蔡姐却说,哪有什么榜样,都是全体爱心家长这个大集体的力量。
女:就是这个集体,不但每天轮班到岗,只要学校一声需要,她们立刻就到。
男:舞蹈戏曲演出服,是她们一针一线把衣缝。
女:整理仓库顶酷暑,她们挥汗如雨从不叫苦。
男:打扫卫生、清洗衣物,担当评委、迎接来宾,学校处处都有她们的红色的身影。
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抹动人的红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一抹动人的红色成为了湘江小学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路过的人们都对她们赞不绝口。
情景③
青华:您好,麻烦您把车往前停一停好吗?这儿挡住孩子一会儿过马路。
海霞:好的好的,马上走,不好意思啊。你们是学校老师吗?
青华:不是的,我们和您一样都是家长。
海霞:真是了不起,有了你们,孩子上学放学过马路我们就放心多了。
女:一声放心,孩子的平安就是他们全部的追求。
男:一声放心,只要孩子需要她们从来不找借口。
女:接孩子的家长忙忙碌碌,赶路的行人疾色匆匆。
男:多数的家长对她们心生敬意,但也有家长对她们不够尊重。
女: 多数的行人对她们钦佩不已,但也有许多行人对她们恶语相向言语不周。
情景④:
振利:大娘,您往后站站,这儿不能站人。
老奶:啥?往后看看?看啥?
振利:不是让您往后看,是让您往后走。
老奶:啥?你嫌我长咧丑?等你到我这大岁数,你比我长了还丑咧!
振利:您在这儿挡住孩子的路!
老奶:啥?今天有雾?净瞎说,这好了天,哪儿来的雾!
振利:我是说您不能站这儿!
老奶:啥?我来接俺儿?啥眼神你,我这大岁数我能接俺儿,我接俺孙咧。
振利:大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孩子放学出来一个小孩,老奶奶拉过孩子就走,边走边嘟囔:凭啥不让俺往那儿站!俺就不往后走,俺孙儿要是丢了找恁赔?
情景⑤
新艳骑车过去。池慧拦。
池惠:大姐您等一会儿!
新艳:我有急事!
池惠:您稍等一会儿吧,孩子过完马路您再走!
新艳:孩子放学这路都不让人走了?咋?这路是恁学校建咧?
念芳:哎呀……(摔倒)
众人一起围过来:你没事儿吧?
念芳:没事儿没事儿。
国庆:你这人咋这样了,没看见孩子正过马路呢。
新艳:咋,我迟到了扣钱你给我掏。
国庆:你这人真是!
念芳:算了算了,别跟她吵了,看护孩子要紧!
女:是啊,看护孩子要紧。她们从来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就是护卫队员全部的心声。
男:她们就像火眼金睛,盯着每一辆过路的车辆,生怕伤到孩子的一分一毫,哪怕有时自己会受伤。
女:你看,她们关切孩子的目光,像不像一个母亲凝视孩子时,由衷散发出来的那种温柔的光芒。
情景⑥:
许亚龙一腿缠着纱布,一瘸一拐的走过来。
蔡姐:小耿,您快去看看那个孩子咋回事。
玉荣:好……(跑步过去)。咋腿都这样了,不在家歇着,还来上学?
许亚龙:快考试了,我怕耽误学习。
耿玉荣:真是好孩子,来,跟阿姨走,阿姨把你送过去。
许亚龙:谢谢阿姨,您真好!
女:孩子的一声谢谢,堪比这世上任何一句赞扬。
男:再多的委屈也比不上孩子一个信任的目光。
女:她们用无言的爱来温暖一个个孩子的心房。
男:她们不为名不利,每天牺牲自己的时间为孩子站岗,用身体挡住洪流一般的车辆。很多人都好奇,她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女:她们是要把这颗爱的种子洒到孩子的心上。播种爱心,收获成长。
男:当孩子看到她们头戴红帽、手持红旗、身穿红衣站在校门口的模样,那种自豪和骄傲就像在孩子心里洒下阳光。
女:阳光洒下温暖,小苗才能茁壮成长。
男:雨水滋润大地,花朵才会灿烂绽放。
女: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
合:大爱无疆!
场景⑦:雷声起,雨声渐急,护卫队人员、行人、连同主持人全部急匆匆下场。
蔡姐:下午大雨,所有护卫队队员,能来的都来!
音乐起,20人分别从不同的不同方位重新回到舞台,一排10人,撑伞站立。
同学们(参加演出的所有学生)鱼贯从伞中间过去。
《爱的奉献》歌声中,鞠躬谢幕。
完。
从《执勤的一天》到
《我们是红领巾家长志愿者》
一、相识
时间要追溯的2016年的冬天,一年一度的爱心家长表彰大会前夕,大队部郑老师有一天对我说,能不能编排一个有关爱心护卫队的节目?
起初我并不太敢答应,因为我心里没底。节目形式不确定、规模也是未知数,演员不熟悉等等。我答应试试,但不一定有结果。
随后进入到冥思苦想的“创作”阶段。要想体现护卫队的工作,其实朗诵最简单。稿子相对也好写,作为其中一员,我也有真情实感在里面。但那时大队部郑老师创作的快板《夸夸咱的家长护卫队》已经珠玉在前,再写一个朗诵稿的话,形式略有重复。
要不,试着写个小品吧?于是,回想自己参与护卫队执勤近一年的感受和见闻,攒了一个《执勤的一天》的小品本子。交给郑老师审核。
没料到居然通过了。接下来招募演员。
演员肯定是护卫队员。问题来了,我除了我们小分队的7名队员之外,就认识蔡姐一个人,而且那时还不算熟悉。而最初的剧本设计里,是有近40个演员的。
于是只能把“招募演员”的公告发到志愿者微信群里让大家报名,陆陆续续地报了十几位,且都按自己的意愿选好了角色。人员远远不够预期,不过好在有台词的“主演”都有了。
还记得第一次排练,是在学校的多功能厅,她们都来了,她们————日后那些都熟悉的像自家兄弟姐妹一般的她们。但那时,彼此,都不认识。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于是只能按照小品中角色给她们叫1号队员、2号队员、1号家长、2号家长……为了方便通知排练,微信群中也让她们把名字改为小品中的角色编号。那时,她们也不认识我,还以为我是学校的老师或者哪儿请来的节目导演呢,于是,我也有了一个日后她们对我的特殊“昵称”——文导。
二、相熟
之后进行了多次的排练。为了演出时有好的舞台效果,所有的演员都坚持在室外操场排练,那时正是深冬严寒,且为了不影响孩子上课,排练时间大多都安排在放学后,几乎是一天内最阴冷的时候,十几名演员都克服困难按时到场。
这些演员当中,有好几位都是全职妈妈。孩子没有其他人帮忙看护,放学后只能跟着妈妈一起在操场等候。等待过程中,孩子们趴在地上写着写着作业,天暗了,孩子们就边拿家长的手机电筒打着照明,边写作业。这种情形,成了排练期间操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场景。
随后问题又来了,我们的演员人数巨多,话筒数量根本不够。其二是为了渲染节目效果,小品中穿插着车水马龙、哨声、雷雨声等等十几段音效。而学校舞台的音响操控在室内,且不是特别熟悉节目流程的人员,根本无法配合节目恰到好处的播放音效。
怎么办?
经过多次斟酌,跟郑老师及演员们商量后,我们决定以先录音、演出时对口型的方法来操作。先让演员把所有要说的话录制下来,之后与音乐、声效一起剪辑到一起。
去哪里录音又成了问题,为了录出更好的效果,十几名演员跑到教室、录播室、走廊、操场,甚至去厕所还试了一版。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在操场录音的效果最好,就在操场录。
录音不同于表演,虽然台词都已排练熟悉,但当对着手机话筒录音时,演员们反而紧张了起来。因为并非实景演出,也并非演出时两两对话一样的录制,所以演员们常常情绪和语感都把握不到位,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三句话可能就需要录一个小时。7分钟的小品不足5分钟的说话时间,足足录制了两天才圆满完工。
为了更好的对上口型,使演出时候让大家感觉不到是在对口型,又是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排练。
小品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整个节目的高潮,需要一共20名家长到场上撑伞。但是小品的演员人数不够。另一个舞蹈节目《我们都是萌萌哒》的家长全部帮忙参与助演,也是每次都陪着大家一起排练,才最终有了成型的节目。
终于排练成功了,演员都熟悉了流程和台词,到了演出的日子。
可惜天公不作美,雾霾放假,演出取消了……
过了一个寒假,过了一个新年。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决定举办“校园民俗文化节闭幕式暨武术非遗汇报演出”,小品《执勤的一天》作为其中一个节目要上演。此时,距离上次的“取消演出”已经过去了近2个月,小品细节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能重新排练,再一次、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终于演出圆满成功,小品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三、相知
随后,学校为了鹤壁市建市60周年创编的大型舞蹈诗《红》需要家长助演,也许是排练小品期间接下的深厚友谊,也许只是机缘巧合,参与助演的家长恰巧都是《执勤的一天》的小品演员。此节目的排练频次、演出次数,远超大家的想象,几乎成了小品演完以后的“固定节目”,几位家长隔三差五,几乎每个星期都能见上几面。多功能厅、操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中心,真正的如稿件中说的那样“处处都有她们红色的身影”。参与《红》的助演,让大家的感情更深厚了。
舞蹈诗《红》最终演出完毕之后,郑老师再次下达了任务:学校将于6月15日承办消夏广场晚会,《执勤的一天》作为学校红领巾家长志愿者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亮点,要搬上舞台。但是面对全市观众,节目必须要大改,要更好、更精,必须成为一个精品!
改!大改!怎么改呢?!可真是愁坏了大家!
经过慎重思考和几轮讨论,大家决定连节目形式也完全创新。把小品《执勤的一天》中精华的部分保留,加入朗诵内容。同时,因为大家都是业余演员,表演不到位,尤其是走位经常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大胆的让演员定格。即:朗诵时演员全部保持静止不动,就像照片一样在舞台上当背景,谁表演谁动,其他人保持静止。
除此之外,又增加了汽车等道具内容。早在《执勤的一天》初稿阶段,另一组家长也撰写了一篇类似的小品,她们的小品中有汽车一项。而我们小品中的这一缺失成为几位家长的“心病”,念叨了很久我们应该在小品中加入汽车道具,因为这是我们执勤过程中每天都会打交道的内容。于是,在这次“升级版”中,我们终于也有了汽车。
为了确保节目的观赏性和思想性,既通过朗诵内容展示出家长志愿者的高尚情操,又保持小品的诙谐部分,使大家看的下去、融得进去。自此,我们的小品《执勤的一天》也正式更名为情景诗朗诵《我们是红领巾家长志愿者》。
四、相亲
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我们又重新进行了录音剪辑,进行了实景录像和背景制作。同时,场上所有演员和助演人员全部定人、定位。微信群由原来的几个人变为正式演出的20人。
此后,又进行了无休无止的多次排练。
此时,已时三伏盛夏,大家顶着烈日坚持排练,而且无一请假,随叫随到。甚至在排练之余,每天深夜,大家都还在微信群里热切地讨论着。为了演出的视觉效果,我们要统一服装,有的人没有,还专门去买了衣服鞋子。
“主演”之一的耿玉荣在排练期间婆婆住院、上班又忙碌的情况下,她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排练。所有演员中,只有邱念芳一人在老区上班,除了一次考试实在无法脱身之外,她也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排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位“配角”,也就是最后上台撑伞的几位演员,其实整个演出过程中,她们只有在最后一分钟出场,只有上台撑伞的任务。熟悉流程之后,她们其实不必每次都来彩排。但是按照学校要求,为了最后的演出效果也要求她们必须要到。每一次排练,她们都会准时到场,而且无一迟到,实在让人感动。
上级领导审查节目的时间到了,大家无比紧张。毕竟我们的节目形式几乎是前所未有,大家能不能接受?节目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没数。
最终,我们的节目通过了审核,且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其它节目要求改编的改编、缩时的缩时,唯有我们的节目保持原版,一分一秒都不减。
又经过了几轮排练、串场、预演,大家的演技愈发熟练了,姿态也都挺拔了,眼神也都到位了,口型也都对准了,每一个流程都烂熟于心了。
6月15日晚,伴随着车水马龙声,我们的队员“上岗”了……一声声呼唤“蔡姐”的正能量,开车的“路人”对家长的赞许,打岔的“老奶奶”让人忍俊不止,骑车的“反面角色”与爱心家长的鲜明对比,暴风雨中撑起的一把把温情保护伞……我们给全市人民上演了一幕幕“真正的大爱无疆”!
后记:这不算一篇正式的报道,甚至也不能算作一个节目的感受,我几乎有些啰嗦地、事无巨细讲述了这段时间大家一起经历的一切。其实我原本就想在节目之后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我甚至从很早就珍藏了我们排练的每一次照片为这次的“文章”做配图准备,可惜造化弄人天不遂人愿,我的手机居然在演出之后丢了,所有的照片资料都没有了。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我的小伙伴们还都分别有心的零星保存着一些照片,这几天我们在群里一起回忆着,然后把这些照片一一搜集起来,才得意留住这些珍贵的画面。
我不知道我们的节目是否有感动到观众,但当我站在台上,看着大家的身影朗诵时,排练时的一幕幕划过脑海,我几乎热泪盈眶。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一起经历的岁月和我的战友们:蔡姐、李振利、邱念芳、池惠、王青华、耿玉荣、郑国庆、王秋叶、李新艳、丁海霞、原翠秀、陈兰兰、刘翠华、蔡曼怡、申慧慧、王辉、张志芳、靳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