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黑天鹅”:谁说不确定事件不能被科学预测?
腾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云(ID:tenyun700),作者:peter
“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过着温和世界的生活,但同时明白,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小危机、大危机,甚至巨大危机。”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想象的要动荡得多的世界里,但是当我们用科学理论来分析经济、金融和统计事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世界本质上是混乱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极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际上是我们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著名匈牙利数学家和心理学家拉斯洛·梅勒在新书《奇迹就在拐角处》中,解释了疯狂世界和温和世界如何共存,并且如何适用不同的发展定律。他认为,即使我们生活在动荡的、混乱的世界中,我们也最好假设这个世界是遵循温和世界发展规律的。
梅勒建议将科学研究的边界扩大到以前被认为是不可把握的事件中:那些我们通常称为“奇迹”的不可预测、不可重复、极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奇迹就在拐角处》[匈] 拉斯洛·梅勒
拉斯洛·梅勒的新作《奇迹就在拐角处》(下简称《奇迹》),是一本“怼”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书,同时也反驳了“黑天鹅”这个广为人知却缺少明确定义的概念。整本书条理清楚,且内容干货极多,值得五星推荐。
作为黑天鹅概念的提出者,塔勒布把充满日常事件的世界称为平均斯坦(Mediocristan),把充满不寻常事件(尤其是坏事件)的世界称为极端斯坦(Extremistan)。
但《奇迹》认为,“平均斯坦”这个说法带有明显的贬义。梅勒将世界重新分为“疯狂世界”(Wildovia)和“温和世界”(Mildovia)。
梅勒指出,奇迹(非同寻常的事件,在本书中接近于“黑天鹅”事件的概念)不仅会出现在疯狂世界里,也会出现在温和世界中。
梅勒认为,疯狂世界的经济模型或许更精确,但温和世界的经济模型却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只要相信其中任何一种模型,都可以完成自我实现的语言。
另一方面,正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温和的文明人,同时认为战争、犯罪和暴乱是极端事件,所以温和世界模型的人性对我们最有益。只是在面对风险时,我们需要知道如何针对疯狂世界现象与温和世界现象构建两种不同的模型。
什么是“奇迹”?
《奇迹》的第一部分解释了何为“奇迹”:那些我们通常认为不可预测、不可重复、极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韦氏词典》中,奇迹有以下四种定义:
值得钦佩的奇妙事:奇妙事情中真正卓越的代表;
杰出的或不寻常的成就或事件,似乎超出了人类的能力或努力;
物理世界中偏离自然规则的事件或变化;
神迹或神对人类事务干预的特殊事件。
第一类“奇迹”是相对的,对于普通人,12岁就会微积分是奇迹,但对于谢耳朵这样的天才,这就不算是奇迹;
第二类“奇迹”,作者称之为“伪奇迹”。伪奇迹是均数的大偏差,会时不时地出现在疯狂世界里;
第三类“奇迹”,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指那些违背自然规则、不能被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也就是极端世界的模型要解释的范畴。
《奇迹》认为,相比风险管理中常用的高斯分布,柯西分布更能够反映尾部风险;温和世界的数学源于高斯,而疯狂世界的数学则源于柯西。
正态分布的温和世界少见的东西,在柯西分布的疯狂世界里却非常普遍。与温和世界规则相比,疯狂世界规则能更好地解释金融世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柯西分布的特点是:没有期望值,也没有标准差。下图是两种概率分布的对比:
梅勒受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影响极深,他将哥德尔的思想推广到众多领域。(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明确指出,除了最简单的数学系统,其余数学系统都会遇到用系统内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是纯数学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得名“不完全性”。编者注。)
举个例子,梅勒指出,由于人类社会有无限多的价值体系和幸福形式,因此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精神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没有哪一个意识形态会因为其数学的精确性而能让人人都收获幸福。
以苏联解体为例,当时的极权主义思想看似是对“如何让人民拥有幸福生活”这类问题给出的完全形式化的答案,但因为极权主义必然包含内在矛盾,苏联的解体看似偶然,但并非所谓“黑天鹅”事件。
曾经有人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同样,要干掉一个完美的头脑,我必须找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愚蠢。
这句话即是对哥德尔定理的文学化阐述,也能够说明为何第三类所谓的“奇迹”,只要在一个足够复杂的系统中必然会出现。而只有当我们无法意识到系统的复杂性时,我们才会认为这样的罕见事件是“黑天鹅”事件或是奇迹。
最后,对于第四类对“奇迹”的定义:神迹或神对人类事务干预的特殊事件。因为神的干预而出现的现象称为超验奇迹,这种奇迹的存在总是跟信仰有关,永远无法被科学解释,不是本书考察的范畴。
介绍完了奇迹是什么,梅勒之后对比了温和世界和疯狂世界。
在温和世界中,最常见的分布是由多个独立的、相互影响程度相近的部分共同作用形成的高斯分布,这符合高斯分布的特征,会出现均值回归,会由于作用因素的稳定性,带来多样性。
而如果某个特征的形成,其一,依赖于几个小成分的相互作用;其二,这些小成分相互之间的依赖性(相关性)不强;其三,一边(左边或右边)的值有上限或下限,而另一边的值却无上限或下限。那么,这个特征整体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例如体重、家庭收入等,都是对数正态分布的。
对数正态分布,注定会带来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则——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只要符合上述的三个条件,那么可以预期80/20法则适用。然而,这不意味着20%的高收益是唯一值得我们关注的事。
对数正态分布的多成分性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加倍努力想从成分中那“重要”的20%中获取更多,同时忽略剩余的80%,但这么做的结果却是,不仅不会获得加倍收益,反而收益会减少——因为这20%成分的作用已经全部被用完,再无可用的地方了。
要获得超额收益,就要去关注剩下的那80%的成分,因为这80%的成分还未被充分利用。
尽管不对称,但是由于存在标准差,因此,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事件不属于疯狂世界。而指数分布,描述的是在生命周期的任何时刻,都具有相同的性质,这同样不属于疯狂世界。
反驳“黑天鹅”
该书的第四部分,是应对建议,也是集中“怼”塔勒布以及他的“黑天鹅”的段落。
我不推荐塔勒布投资策略的第三个理由最重要。这跟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心理健康无关,而是跟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与凝聚力有关。塔勒布对建设欣欣向荣的社会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危机到来时大赚一笔,他唯一担心的是经济崩盘前他就亏得没钱了。
拉斯洛·梅勒,《奇迹就在拐角处》
总之,塔勒布的投资策略不仅没有建构什么东西,甚至还使经济危机成为“自证预言”。随着标度不变事件发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危机产生的结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过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种机制,经济能通过这种机制从最具破坏性的危机中恢复。而这种机制就是去创造目前无用的冗余——当一切都顺利时,废物堆确实没用;但是,当事情开始不顺后,废物堆就会重新恢复价值。
世界也会自我矛盾。每个模型都有其有限范围,超出有效范围的现象需要用另一个模型来解读。这些被废弃的模型,就是前文提到的废物堆。
记住这一点后,思维就会变得成熟: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过着温和世界的生活,但同时明白,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小危机、大危机,甚至巨大危机。
对于“反脆弱”的概念,梅勒是认可的,但在其基础上做了扩展。他写道:
关键不是在危机来临时努力避开损失,而是在风平浪静时正确利用好正面奇迹,利用好发展的时机。
创新前,这些人胜任工作要求,但创新后,掌握新技术的人代替了他们,他们因此丢了工作,承受了一定的损失。以前有用的方法、产品和技术,创新后成为无用之物,被丢进了历史的废物堆里。但危机之后,这些方法和技术可能被证明仍然有用,甚至的确可以救命。
生物体的反脆弱源自以下事实:新物种和持续的资源竞争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多样性的环境,可能出现更新、更适宜生存的生命体。多样性的物种中,有的物种可能很喜欢生长在极端环境中,因此多样性本身能带来物种的反脆弱。
我们要利用好发展的机会,建设我们的废物堆,使其价值及多样性高得足以帮我们从危机中恢复,可以重新发展。这个废物堆的价值越高,危机后恢复的机会就越大。
《奇迹》最后一章标题是:可转化的知识。也是对于读者的建议。
对于在专业选择迷茫的读者,书中指出,每个专业都有很多在某种程度上可转化知识,关键的是把握全局,习得某种专业的语言及思维方式,而不在于具体的可记忆的知识。
用一句话总结该书:奇迹的逻辑就是不可预测的逻辑,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和温和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两者共存,各自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而不是用极端世界的逻辑替代温和世界的模型(塔勒布的观点)。关键是:
在合适的地方做个傻子,而不是时刻都装作是成一个聪明人。
本书后半部分,反复出现的概念是富人的废物堆,这个意象反映了在温和世界的积累,能够为应对疯狂世界做好准备。不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我联想到,大城市的超线性增长,属于疯狂世界的最高等级,而一个国家不应该只包含疯狂世界,中小城市和乡村所代表的温和世界,才是应对风险的关键,不应该忽略后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云(ID:tenyun700),作者: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