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有办法吗?本土化音乐治疗可以做心理康复训练!
本土化音乐治疗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训练
(一)
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根据儿童自闭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情感淡漠,广泛性语言发展障碍,行为障碍。目前,在我国自闭症患者的比例——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我国自闭症儿童的人数约为 336.3 万,已居我国精神残疾首位,且此人数还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刻不容缓,而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时间为 3-7岁,当自闭症儿童成年后,康复培训也就失去了意义。由于自闭症儿童拒绝与他人交流,通过传统咨询方法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就显得困难。
而绝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对他们来说音乐是一种愉悦的体验,音乐心理康复训练便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不仅能通过音乐起到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的作用,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借用音乐这个媒介,增加自闭症儿童与老师的交流,从而诱发自闭症儿童发声,进而使用语言,以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采用本土化音乐心理康复训练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以精神分析为理论背景,结合音乐心理训练的一些技巧,以行为训练为手段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某部分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
(二)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训练,尝试达到以下目标:
自闭症儿童音乐心理康复训练目标:
1、训练对音乐感受力
会唱简单儿歌
能做简单歌的表演
能按简单节奏拍手
能随简单节奏跺脚
能随快板音乐即兴跳舞
能随慢板音乐即兴跳舞
2、学会对表达情绪
典型表情反应,哭笑
目光接触水平增强
增加语言交流
对歌曲的反应
对器乐演奏的反应
对歌曲伴奏表演的反应
对不同节奏音乐的反应
3、发展人际
服从治疗师的指令
有交流的愿望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
能用恰当的方式与别人沟通
有求助他人的愿望
4、训练健康心理机制习惯性心理机制
防御性心理机制
升华的能力增强
训练敏感点
(三)
此训练方法要求治疗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能用精神分析视角去解读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需求,引导其父母能定时给自闭症儿童提供肌肤相亲的拥抱,并且成为一种仪式。
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有情绪控制障碍,当孩子用极为剧烈的方式哭闹时,可引导母亲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紧紧抱住儿童,最好让他们脱去上衣,肌肤相亲紧紧拥抱为一体,还原儿童对子宫的记忆。然后在此过程中,播放有着欢快、安全而简单的节奏的音乐,母亲抱着儿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摇晃着身体。这种方式可以训练自闭症儿童与安全对象的亲近感以及内在的安全感。
同时,治疗师要善于给自闭症儿童营造出安全的子宫环境,针对他们的行为变化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镜映,并且将其训练为一种节奏、旋律,最后变成语言符号。
例如,当自闭症儿童发出一个声音后,治疗师跟随者发出相同的声音,再引导儿童继续,从而引导着他把发出的声音变成一种有节奏和旋律的音乐,并且成为治疗师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语言符号,进而训练自闭症儿童与人的沟通。
最后,治疗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象征训练自闭症儿童置换和迁移的能力,把固定的行为在有节奏的音乐中完成。
例如治疗师训练自闭症儿童系鞋带,他在大鼓上敲出繁琐的节奏,然后将系鞋带的过程编成一首歌,通过反复训练其对音乐的感受性,进而训儿童系鞋带的能力。运用这种方法引导自闭症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完成一些简单的行为,舞动身体或者触摸身体的某个部分,让他们认识自己;给他们听一些下雨的音乐,去认识自然现象,等等。由于人的集体潜意识中有着音乐和舞蹈的符号系统,安全的音乐心理训练便能够起到激活他们的集体潜意识的目的,从而促进他们的康复。
由于自闭症儿童具有差异性,在他们音乐心理康复训练过程中,没有一个针对所有自闭症儿童的统一模板,但是笔者尝试总结出针对自闭症儿童患者主要三个步骤:
(四)
总之,治疗师要善于运用音乐具有节奏和旋律的特点,激活他们对音乐的本能反应,让他们在音乐背景营造的欢快氛围中,训练他们下去完成一些固定的行为,成为一种仪式。并且需要治疗师在这个过程中,耐心陪伴,及时给予他们拥抱作为鼓励。久而久之,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恢复部分的社会功能,以有能力来适应社会,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生活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说##亲子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