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得到app的留言区是大家对文中观点展开思想交流、辩论甚至争论的聚集地。上次我们展示的几条王煜全在得到app首页的“罗辑思维”和“邵恒头条”的留言,大家都表示很精彩。今天我们又精选了些,分享给你们。金庸的武侠作品在全球十几亿华人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所谓“有井水处,就有金庸”。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都会为他着迷。得到专职作者贾行家解析了金庸运用传统文化,而能够用于小说中的三个厉害招式。一、第一式,变形和重建。金庸从来不照本宣科地复述历史,照搬传统文化元素,而是经过整理,变化成适合武侠场景,大众能理解的形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构想的江湖。金庸的江湖浪漫精彩,无所不包。比如在地理上,五岳有五岳剑派,水路上有水寨船帮,大内有高手,市井有丐帮,西域有白驼山,海上有桃花岛。按照价值观来分:佛教有少林,道教有武当峨眉,儒家名门正派和魔教外道,都一一对应,井井有条。金庸设计的武术,都能和传统文化建立由此及彼的关联。比如,降龙十八掌有十七掌的名字出自《周易》。二、第二式,混搭和拼接。凡是历史文化元素,金庸就能像拼图一样把它对在一起。比如,《天龙八部》有三个男主角:乔峰、段誉和虚竹。乔峰是典型的武侠小说里的豪杰,小说描写他和梁山好汉很像,段誉属于才子佳人,虚竹干脆是身世复杂的和尚,金庸却可以用相互渗透的方法,将他们写到一起。三、第三式,集成和戏仿。集成,就是他小说像万花筒一样漫天花雨,信手拈来。在小说里,诗词对联,医术星象,琴棋书画,无论是经典还是世俗,都层出不穷。戏仿,就是游戏化的模仿,不那么严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情趣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由文化积累而来的、精致从容的生活风度。“当年要是高考考金庸小说,我肯定成绩特别好。都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世界,我特别赞同。人类是唯一到了成年依然保持童心的动物,童心更是创造力的来源。中国人能在如此枯燥无聊和盲目崇拜权威的教育体系生存下来,而且依然具有创造力,真要给武侠小说记一大功!”
我们知道,用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是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应对气候变化来说特别重要。然而,《读书》杂志8月刊有一篇文章,却表达了欧洲普通民众对于能源转型的不同看法。可以说这是一股“能源民粹主义”,也就是说,在一部分欧洲老百姓看来,能源转型不能给自己国家的人带来直接甚至独享的利益。这篇文章《“黄背心”政治与欧洲能源转型》,文中解释了欧洲民众反对能源转型的原因:一、欧洲民众担心在开发再生能源的过程,会产生一些外部性的问题,影响他们的生活。比如风力发电,不但不美观,还有可能会产生噪声污染或者造成鸟类死亡,影响当地旅游业,甚至影响房价。二、能源转型在初期的确会造成普通人使用能源的成本上涨,这相当于增加了人的生活成本。比如从2000年到2013年,德国平均居民的电价上涨了114%。而在法国,普通人之所以抗议燃油税,是在这件事在成本的分配上太不公平了。他们认为,环保、低碳,这都是一种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不应该让普通人为他们买单。三、欧洲民众认为,在能源转型的决策过程中应该有更多老百姓来参与。而不应该把发言权集中在少数大公司和政府部门。王煜全认为并没有什么民粹主义,有的只是保守者对开明者的不满和反抗。“开明和保守的区别在于,保守者重视小群体感、尊重权威、强调纯洁性,而开明者不介意这些。我对未来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开明者将学会宽容,并将最终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在这天到来之前,还会有多次的反复和回潮。”
邵恒头条:为什么欧洲会出现“能源民粹主义”?(8月12日)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炼金术,主要目标是将贱金属转变为贵金属,尤其是黄金。后来又发展出不同的研究,比如制造万能药(例如阿佐特),寻获贤者之石以及创造人造人(Homunculus)。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然而,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就像炼金术得来的一样,来历、作用、原理全都是谜,却偏偏在临床上大有用处,这种药叫二甲双胍。目前全世界每天有超过一亿人靠这种药物控制血糖,但是这种药,却并不是来自于扎实的科学研究。19世纪末,美国人把欧洲植物“山羊豆”当成牧草引进了美洲大陆,因发生了牲畜吃了山羊豆会容易死亡的现象而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原来山羊豆中含有一种“山羊豆碱”的化学成分,会剧烈降低动物的血糖,而后被提取合成了二甲双胍。此外,人们发现二甲双胍的作用越来越多,能有效抗癌,还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还对减肥有作用。那么这些都是怎么起作用的呢?对此,王煜全的看法是,炼金术和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严谨的可重复的操作,结果都有明确记录,都是大量的重复带来的数据积累,在这个基础上的炼金术,其实离科学就只剩一层窗户纸了。
判断一项技术靠不靠谱,有没有什么通用法则?吴军回答说,用能量和信息。如果判断不了技术演化的方向,那就抓住这两根线索。技术演化,总是向着越来越高的能量使用效率,和越来越高的信息传输效率的方向走的。吴军还举了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传统邮政,单位能量传递的信息很低,邮递员跑半天,消耗那么高的能量才送一封信。有线电话效率也不高,一根根线拉到家里,每秒传递64比特信息。按照这个原理,做人生选择的时候,选择那些信息传递效率更高,能量使用更高的行业,就不会犯大错了。用更少的能力传输、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5G取代4G,符合这个规律。人类一切科技进步,都可以用这两根线索来描述。虽然科技发展千变万化,但是这些背后的总规律是不会变的。对此王煜全认为,5G是否靠谱,不仅要看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得看应用的机会,说到底,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支撑应用。要判断应用发展的方向,标准应该是“是否创造了更多可能”: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使得智能无所不在,使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我们能做的事情大大增加了;比如虚拟现实,在现实世界之外扩展出了N个平行世界,极大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也使我们突破物理世界的限制成为可能,总结就是:物理规律坍塌,社会规律永存。
罗辑思维:怎么判断一项技术是否靠谱?(8月12日)获取更多王煜全对5G的精彩解读,请点击“阅读原文”。关于人工智能会如何发展,又会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讨论。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就勾勒出一个算法和人工智能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然而,在众多的讨论中,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却并不认为人工智能是技术发展的确定方向,而只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他叫乔治·吉尔德,在1980年代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现在数字经济的布道者之一。他认为,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其实是谷歌商业模式的一种复制和放大,按照这样的路径演进,我们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吉尔德认为,技术发展的未来还存在着其他路径。比如区块链。现在的数据集中在大公司手里,但数据也可以是分散的,属于每一个人。他认为,区块链经济才是未来。还有一种可能的演进路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增强现实和增强智能,而不是替代人类的智能演化路径。像脑机接口,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人类智能的技术。对于这种观点,王煜全的看法是:“人工智能确实不是未来的全部,那是因为人工智能只是未来的一个阶段。越过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就像当年《IT不再重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判断一样。机器替代工人的时候也有一堆唱衰技术的声音,今天看来结果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技出现了井喷,也给各个行业带去了机会,但是机会多也预示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并伴随着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唱衰技术的噪声会此起彼伏。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在过去的120年间实现了人类文明的三次巨大发展,而今天,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石,人工智能为势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引领人类社会迈向万物智联的社会。新的时代呼唤理论创新,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而一个科技工作者,更应该清楚伴随着技术大发展,科技企业如何进化和迭代,中国企业又怎样做到科技创新。当科技进步了之后,传统行业无一例外的都会受到冲击。想要快速了解行业动态,更需要对科技行业领域内重大的展会持续的参与和跟踪。
这也是我们关注并深度参与CES展会的原因。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由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简称CTA)主办,旨在促进尖端电子技术和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