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清华园”

几个朋友来京,在京值班的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略尽“地主”之谊,行程安排上特意添加了“清华园”这一萦绕着无数耀眼光环的学人殿堂。
这天上午,陪朋友游完颐和园,便去了清华西门的“直隶会馆”用餐,借用餐之际稍事休息后,驱车“清华园”,凭着对道路的熟悉,直接将车开到了“二校门”。
清华“二校门”
“清华园”的前身,是皇家园林康熙行宫熙春园的一部分,始建于1767年。咸丰即位后,将归自己的那部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1910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在此建造留美预科学校,因而得名“清华学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我曾数次走进“清华园”,每每漫步其间总有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二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门楣上是清代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在二校门前留影,几乎是游清华的象征,特别是初次进入清华的游客。陪朋友留完影,跨过二校门沿路北行,不远便是一处大大的长方形草坪。大草坪北边是西式建筑风格的清华大礼堂,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构成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据说,大礼堂建成伊始,出现了演讲听闻不清的问题,清华大学曾数次组织专家进行改造,并因此诞生了中国的建筑声学。东面德国古典风格的二层大楼便是著名的“清华学堂大楼”,这是建校初期第一批校舍建筑之一。草坪的南端是一座汉白玉雕刻的“日晷”。这是1920级同学献给母校的礼物,“日晷”底座上刻有的“行胜于言”四字,被称为清华的校风,它很好地体现了清华人的求真务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日,太阳;晷,影子也。是古人利用日影计时的一种工具,这是人类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沿用达数千年之久。在这京城难得的蓝天白云下,晷针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晷面上,与手表上的时针正好吻合,我不禁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不过现在很少再有人跑到“日晷”看时间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在提醒走过它的人们要珍惜光阴,记住“一寸光阴一寸金”!
“清华园”有许许多多值得一看的景观,最让我渴望的还是被朱自清先生描写的曼妙梦幻“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荷塘。一篇《荷塘月色》引发了多少学子对“清华园”的向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这几乎就是我们对高中语文课的共同记忆。
闻一多雕像
绕过草坪,在大礼堂的西边首先看到的是闻一多先生怒发冲冠的雕像,用红色花岗岩雕成,身后的黑色大理石墙壁上刻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一多先生发自肺腑、寓意深邃的一句名言,并支配和伴随先生一生的理想、言行和事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5日清晨闻一多先生就手书岳飞的《满江红》,挂在清华大学食堂门口的墙上,以此激励清华师生。
荷塘全景
走过雕塑就是闻名遐迩的荷塘。1927年7月(和今天差不多的季节)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面对“四、一二”之后黑暗的国民党统治,怀着孤独苦闷的心情,深夜漫步清华园内的近春园荷塘,写下了千古名篇《荷塘月色》,使这汪普通的荷塘名扬天下。
今日的荷塘已不是先生笔下那“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的荷塘了。荷塘四周游人如织,或凭吊,或留影,累了的游客坐在联椅上休息,孩子们跑来跑去,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对着手机低头在纸上画着人像。荷塘不大,东西有百米,南北约五十米,四周山石驳岸,西北两面堆积的土山上,“蓊蓊郁郁的,是些杨柳和不知名的树”。
水木清华
南面是清华园的经典景观“水木清华”,这是清华的根。当年,康熙皇帝见这里水清木华,一派山野风光,便御笔提名“水木清华”,意为景物清幽美丽。让人遗憾的是荷塘的荷叶稀稀落落的,不似先生说的那般“田田”,只是在荷塘的北半部有些“出水很高”的叶子和“袅娜地开着的”荷花。东岸的“自清亭”(也称“荷塘月色亭”)正在维修,被施工队围得严严的,不能一睹芳容。为近距离拜谒先生的雕像,我带朋友从荷塘北岸土山的小路走过,谦恭地站在先生雕像的背后留影。荷塘的西北角是一处人工瀑布,水自山中涌出跌入塘中,平静的荷塘顿生动感和灵气。
刘禹锡的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荷塘也算是有龙有仙了,龙自然是康熙,仙就是文仙朱自清先生了。一泓碧水,正是先生的妙笔和忧国忧民的精神,赋予了他不朽的生命,激起后人无穷的遐想。
拍照的学生
离开荷塘,继续西行,最后绕到“水木清华”的南门,这里是办公区,关闭的大门上方书有“清华园”三个大字。现在是毕业季,不时有身着博士、硕士袍的学子来此留影,我也装模做样地借了人家的博士袍,戴上博士帽在“清华园”前留影。不过这绝不是炫耀,这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从“清华园”出来,问及感受,同行的朋友说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身后是一串笑声。
清华
摄影:张向民
作者:张向民,东营市人,人民警察。中华散文网创作员,滨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博兴县诗词学会秘书长,博兴县摄影家协会会员。涉猎广泛,喜游善友。擅写通讯散文、喜好古典诗词、崇尚佛理禅意,常有作品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偶有获奖。
(0)

相关推荐

  • 这才是“清华园”最硬核的打开方式

    一部以清华大学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大学>此时正在全国院线热映.这是一部由全清华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跟踪拍摄的纪录电影,在母校110周岁生日之际,将升学.上课.毕业.择业--这些正在发生的校园故 ...

  • 北京8︱清华大学

    国庆节期间,外孙女从天津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上人工智能的假期班,10月1日我们送她去清华大学,顺便游了一下学校校园.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曾经是皇家园林,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老校区还留 ...

  • 《行香子》 清华园

    行香子  ·  清华园 作者  马希玲 槛外山光[1],朗秀荷塘.夕阳下.水木[2]流芳.清华月色[3],小径徜徉[4].燕伫高瓦,人高第[5].志高翔[6]. 旧时鸳迹[7],梦里柔肠.石桥畔.重度 ...

  • 清华大学:神奇校园在这里!

    打开清华录取通知书 你将发现一个怎样的神奇校园? 这里是中国"最能跑"的大学,女子1500米9分钟.男子3000米18分钟及格线.但她并不是任何一所"体育学院" ...

  • 清华大学,校园里错了百年的招牌为何不改?

    来一次北京不容易,逛了北大,再逛清华大学,也是一样的流程,提早一周在公众号上预约,注意带好身份证,和北大扭扭曲曲的贪吃蛇不一样,这里是一条华容道.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设立 ...

  • 微雪清华园

    微雪清华园 作者:李广生 今天在清华工作.前往清华的车上,大脑快速运转,搜索与之有关的信息,尝试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自以为对清华了解颇多--读过不少讲述清华的书,听过不少关于清华的讲座,看过电视. ...

  • 戈赛,跑者人生朝圣之行

    跑步看似是一项单调的运动项目,但它却衍生出很多丰富形式,如马拉松.越野跑.跨栏跑等.其中越野跑无疑是极受欢迎的一种,它需要我们在丛林中突围,在戈壁沙漠中穿越,在山陵地带中攀爬,在逆境中超越. 越野跑的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龙场悟道”,我的朝圣之路

    修文 修文最开始的名字没人知道 因为有了王阳明 便有了修文 便有了书院 便有了彼时尚为"夷"地的黔文化 便有了我本次旅行 在读王阳明的时候,不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如此贴近圣人. 但对& ...

  • 朝圣路何以得名?为什么又被叫做风炉街?

    朝圣路,古时候曾称青云路,有"青云直上"的意思.因在高要文庙(高要学宫)对面而得名,即是说走向学宫朝拜孔圣人的道路.孔子为什么被叫做圣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 ...

  • 沈晓霞| 走在教育的朝圣路上

    走在教育的朝圣路上 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  沈晓霞 早上一路洒满阳光,柔和的风带来几声鸟的歌唱,乡村的道路十分干净,扑面而来油菜花和嫩草的清香.这样的早晨惹人喜欢,心情也很舒畅. 迎面走来几位六七十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灵魂的朝圣​II张弢(贵州省)

    ☆灵魂的朝圣☆ ☆张弢(贵州省) 能够在静静的图画中穿越时空,在喧嚣的功利中回归自然的,我觉得,荔波是当之无愧的.虽然,许多真山真水也有这种醉美的记忆. 约三五好友,带一壶清茗,然后从劳顿切换到轻松, ...

  • 一个美国女人69年前敦煌朝圣,她拍下了我们不曾看到的敦煌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说起敦煌 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莫高窟 如今游人如织,闻名于世 可谁又知道69年前它的模样呢 若不是一个叫艾琳·文森特的美国女人 离开家,独自上路 在敦煌莫高窟逗留10天 一共拍摄了 ...

  • 启功见“清华园”三字后,为何长叹一声:清王朝怎能不完

    清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皇帝的行宫熙春园,开始建造于康熙年间,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方才建成.到了道光年间,熙春园又分成了两部分,东边的熙春园被赏赐给第五子敦亲王奕综,西边的近春园则分给了第 ...

  • 鼎然文章:一个人朝圣的经典语录

    完全放下自己才知道信念的力量,把这种力量全然地抛洒出去,你才真正踏上信仰的朝拜之路 艰辛与磨难总会让你的信仰大发光芒,胆怯与懦弱才会让你的信念变得鬼鬼祟祟一文不值 痛苦不会打垮你的信仰,只因为你没了自 ...

  • 【纪念特刊】韶山——朝圣之地

    像我这样的六零后,打小就对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怀有敬意.因为在我识图认字的幼年时期,它们早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我还记得小学时候,一俟学校文艺演出,哥哥姐姐们的表演唱<火车向着韶山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