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ed by Spine Truth Editorial Team
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是指腰椎单侧或双侧椎弓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一般由于椎弓峡部的骨缺损或应力性骨折而发生的,好发于L4和L5节段,又以L5峡部裂最多见。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腰椎斜位X线片上峡部区皮质骨不连续,即“狗带项圈征”。
腰椎斜位上峡部的投影刚好位于“犬颈”,典型的峡部裂在斜位片上可表现出条带样透亮区,俗称“狗带项圈征”
峡部裂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剧烈的体力活动,包括脊柱的重复或强有力的过伸,因此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常患峡部裂。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未成年人由于仍在生长的脊柱中有许多骨化中心,这些中心点可能成为力学薄弱点。当双侧峡部裂发生时,腰椎滑脱风险亦增加。
峡部裂相对常见,影响4%到6%的普通人群,其中75%的患者发展为椎体滑脱。大多峡部裂者可能终生没有症状,对症状者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典型的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戒除体育活动、矫正支具的佩带等,保守成功率较高,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然而,当部分峡部裂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时,这些患者的症状可能会继续恶化,针对这些人群目前存在一些治疗峡部裂的手术方法。近日,Tarpada等[1]发表综述,对峡部裂修复手术各术式进行了疗效对比,脊柱甘露语林择其精华,将腰椎峡部裂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科普于众。研究目的:腰椎峡部裂是椎弓关节间部的一种缺损,通常发生在腰椎。治疗可以非手术和/或手术。峡部裂手术有各种类型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单椎体固定峡部缺损修复与椎体间固定融合术。笔者通过综述旨在比较不同术式修复峡部裂缺损,在改善疼痛、功能恢复、影像学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研究方法:利用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英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纳入标准包括评估手术技术的论文或摘要,排除标准包括对结果信息不充分的非英语论文或摘要。
术式1-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Pedicle screw hook fixation )示意图
术式1-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Pedicle screw hook fixation )实例
术式2-横突棘突钢丝捆绑内固定术(Scott repair)示意图
术式2- Scott法实例
术式3-单拉力螺钉固定(Single screw lag fixation), 即Buck法“Buck repair”示意图
术式3-Buck法实例
术式4-钩峡部螺钉固定(Hook screw fixation), 即Morscher法“Morscher repair”示意图
术式4-钩峡部螺钉固定'Morscher法'实例
术式5-椎弓根钉钛缆固定(Pedicle screw with cable fixation)示意图
术式5-椎弓根钉钛缆固定(Pedicle screw with cable fixation)实例
研究结果: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技术,术后疼痛水平和患者功能均得到持续改善。良好的手术效果在20岁以下的患者和接受微创修复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尽管有少量术后影像发现骨不连甚至神经受压的报道,但大多数人报道了明显的术后影像学改善。一般来说峡部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尤其微创技术报告了更少的手术出血和创伤,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主要结论:建议对患有轻度峡部裂的儿童或青少年首选保守治疗,尤其是单侧峡部裂儿童有着较高的愈合率。保守治疗6个月后,如果疼痛持续或不愈合,应考虑手术治疗。成人患者和双侧峡部裂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修复。峡部裂治疗的各手术技术(各种直接峡部修复、脊柱融合术)已经带来了积极的结果,减少了术后疼痛,微创手术似乎显著减少了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一般来说,直接修复的选择应该保留给年龄在20岁及以下的患者。如果患者主要关注点是术后恢复运动,那么以椎弓根螺钉为基础的直接修复手术,可以带来术后运动能力的早期恢复与较高的X线融合率,尤其是在青少年患者当中。总体而言,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技术,结果都是积极的。有关手术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结合患者的需求进行个体化方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