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玉人、刻纹玉版和玉龟「连载一」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有一个叫凌家滩的自然村。这个村距县城约30公里,向西约20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向东约35公里是长江。
闻名于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文化遗存、距今约5300年-5500年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就是在凌家滩村的一处坟岗台地上首先被发现的。
凌家滩墓地(南-北)。1998年摄
那是1985年,凌家滩村里老人过世挖坟埋葬,在坟岗台地挖出许多陶器、玉器、石器。当时的长岗乡文化站站长李余和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制止事态发展,收缴了部分文物,并保护了现场。李余和把收缴的文物送到含山县文物管理所,该所立即上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收缴的石器、陶器、玉器等比较特殊,石器磨制精美,表面光亮照人,器形有钺、斧、锛、凿等,刃口没有发现使用痕迹,玉器呈现鸡骨白色。考古人员还用石钺作切割猪肉的试验,感觉石钺刃口非常锋利。
省考古所派杨德标和张敬国前往凌家滩进行实地调查。当地村民告诉他们,在葬坟的岗地上,犁田时也犁出过石器、玉器,有许多都被小孩玩丢了。
经访问、对零散标本分析研究和地形地貌观察,他们感到凌家滩村很可能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坟岗台地可能是凌家滩遗址的墓葬区。随即建议省考古所安排一次试掘和勘探,以确定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和地位。
凌家滩遗址南面的裕溪河(东-西),1998年拍摄
1987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了3千元资金,对凌家滩村的坟岗台地进行试掘。
试掘领队为省考古所张敬国,组成人员为巢湖地区文物管理所蒋楠、含山县文物管理所靳永年、原长岗乡文化站站长李余和。
张敬国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社科院国际良渚学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当时的长岗乡还未通车,张敬国、蒋楠从含山县城乘车到太湖山后,肩扛几十斤重的行李和发掘工具,顶着似火骄阳,沿山石路徒步赶赴5里多路到达长岗乡。
李余和已在乡政府门口等候,把他俩安排在乡政府招待所二楼住宿。招待所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自来水和卫生间,用水要到楼下去接。
当天中午,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请他们吃饭。席间张敬国向两位领导讲了什么叫考古,考古工作的意义。他们听得十分投入,还不断向张敬国提出一些如怎么知道这件东西是哪个年代的等考古问题,不知不觉五个人喝了四斤白酒。
第二天,考古队来到凌家滩村,与村干部商定雇用民工和试掘现场农田青苗赔偿事宜。民工工资每天6元,青苗赔偿按国家粮食收购价,亩产以当地最高产量计。
试掘选择了坟岗台地上紧挨新坟地西边的一处平台,布了两个正南北方向的5Ⅹ5米的探方,准备发掘50平方米,另在两个探方之间隔一个空方,以备扩方,三个探方东西向并排。1987年6月12日上午9时36分,正式发掘第一锹土。
张敬国他们确定这个布方位置,还是冒了较大风险的。因为据见到挖出文物的村民说,当时挖新坟坑挖到半米深的时候遇到了一些石器、碎陶器和白色的玉器,除碎陶器外,石器和玉器全部捡起后用塑料蛇皮袋装了起来。
坟坑挖的越大,出来的东西越多。有半圆形的,一头刻着鸡头、鸡冠,一头刻着鸡尾。鸡的眼睛是孔,鸡尾也有孔,非常漂亮;玉人,有半尺高,站立的,能看到眼、鼻子、嘴;有的玉器上有许多花纹,还有的像玻璃砖,透明,亮晶晶的,他们整整装了大半塑料蛇皮袋!
张敬国当时听到这些情况,心都在颤抖,感到万分可惜!如村民所说,那些上缴到县文物管理所的玉器,确实都很精美。现在又在已经被挖出大量玉器的地方试掘,新的希望能有多大?
但张敬国还是认为,这些玉器应出自地位相当高的墓葬,从被挖出的器物和地形推测,这里不可能单独只有一座墓。只要旁边有墓,不论大小,就可以证明该区域是一处专门的墓地。而且3千元经费也不够进行考古钻探和全面调查,只好在发现文物的地点旁边试掘,证实对遗址的推断。
张敬国的推断是否正确,探方内还有墓葬吗?如果有,还能出土什么样的玉器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