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以通为补(必看)

通 补

中医的发病观有很多理论,有正气邪气斗争说、阴阳失调说、脏腑发病说、六淫七情太过说等,归根到底还是要通畅。如果阴阳失调了表现出来的就是气和血不通畅,“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有的人会说:“医生,我没痛呀,只有麻”。实际上,痛是广义的,它还包括很多异常的感觉,如痒、麻、酸胀不适等,这些都跟痛有关。痒可以发展到痛,麻可以变成痛,痛也可以转变成麻。中医以“通”为补。

一通“五官九窍”

五官指耳、目、口、鼻、舌;耳、目、鼻各有两窍,口和舌合为一窍,再加前阴、后阴二窍,共为九窍。

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就其主要联系而言,《内经》称之为五脏“开窍”:即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又说肾“开窍于耳”。意即某一脏与某一官窍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联系。但实际上远不止这种单一的联系,而是每一官窍都与多个脏腑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每一个官窍都和它的内在脏器有关联,比如眼睛经常流泪、发红,我们会考虑肝脏的问题,肝开窍于目,而经常流鼻涕,一般考虑肺的问题,肺开窍于鼻。

二通“大便”

大便通畅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不通就会造成各种毛病。

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者为虚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

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

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

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坚持运动,保持每天排便一次。此外,如果发现便秘情况严重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吃一些通便药物等。

三通“小便”

正常小便是淡黄色的水喝得多时会淡得几近无色,而体内有热时,颜色又会加深。

一般尿量增多为虚寒;’

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

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

排尿痛、急迫、有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

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平常应注意饮水,保证每天不少于2000毫升,特别是老年人, 口不渴也应养成按时喝水的习惯。可饮白开水、淡茶水,少饮可乐、咖啡和浓茶等饮料。多喝水有利于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促进新陈代谢。

四通“月经”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大意是说女子的生殖功能从“二七”十四岁开始 “任脉通”,到“七七”四十九岁“地道不通”,月经就没有了,进入了更年期。所以,作为一个健康女性,在这段生殖期里月经一定要通畅。

有的女性虽然月经每个月都来,但量非常少,颜色很暗,或伴有头痛、肚子痛等,这都说明“不通则痛”。如果月经不通,包括月经量、月经的周期异常等,会引起很多疾病。现在不少年轻女性不在乎月经的紊乱,时间长了就纠正不过来了。

年轻女性平时生活中应注意自我养护,避免日夜颠倒,熬夜无度,忌乱服减肥药、避孕药,少食冰冻饮料等,应增加营养,戒烟戒酒,坚持适量运动。

五通“血脉”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而心是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的动力器官,心、血、脉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六淫外侵、七情过极、痰瘀阻滞或久病耗损等均可引起血脉疾病。故血脉系统的正常与否可以用于解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

很多人平时都不太注意血脉通不通的问题,比如心脏有早搏、胸闷等,不舒服也不去看医生,更不做什么防护措施,对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一问三不知,用药无规律,随便停药,结果导致那么多中青年人英年早逝的悲剧。

六通“汗孔”

汗孔,是水液出入之处,也是我们人体最多的门,称“鬼门”“玄府”“汗空”。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鬼门”,实际上它对人体的内环境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感冒,我们通常把它分为有汗和无汗,治疗方法则完全不同。如果受了风寒,恶寒重,不出汗,通常会用辛温解表药,常用的如姜汤、姜葱茶、藿香正气丸和午时茶,也可用川芎茶调散等。吃了药发了汗,病也就好了。

有的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出汗,通常会用辛凉解表的药,如银翘散、桑菊饮、板蓝根冲剂等。

有的人只要感冒不问青红皂白就用板蓝根冲剂,甚至没病也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其实如果是风寒感冒,药正好用反了。无病久用寒凉之剂,对身体更是有害而无益。

人应该经常出出汗,排泄多余的水分,带出热量和垃圾。尤其是夏天,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而应该适量出出汗。这也叫 “天人相应”。

七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不仅有肉眼可见的血在脉管里流动,还有一种无形的能量也就是气在体内蓄积、流动,这种流动是有规律的,有着各自的节奏、方向、时间。

这种能量流动经过的路线称之为“经络”,大路为“经”,小径为“络”。

如果经脉不通,或者脉络不畅,人的气血运行就会停滞,轻则出现疼痛,重则出现麻痹,久而成患,形成癌瘤。我们有一个搞针灸的博士,他自创了一套经络健身操,每天从头顶百会穴开始用一个小木榔头敲击全身的经络,刺激经络使其通畅,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当然,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或者做一些推拿、刮痧,都是有疏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气能行血,想要气血畅通,必须要补足气,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全面。


(0)

相关推荐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46讲,奇恒之腑及五脏关系

    今天我们和大家讲讲奇恒之腑,它和五脏六腑有点区别,形态像脏腑,但是功能却像脏一样,所以叫做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六个,就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个就统称为奇恒之腑.我们要简单的了解一下奇恒 ...

  • 蒲辅周谈中医“优生”法(备孕必看)

    中医书友会第211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古医藉中不少涉及妇女卫生和"胎教"的论述,虽有一些精华,但掺杂了很多形而上学和封建迷信的东西,很难令人置信.似蒲老这样结合 ...

  • 中医治病,以通为补

    通 补 中医的发病观有很多理论,有正气邪气斗争说.阴阳失调说.脏腑发病说.六淫七情太过说等,归根到底还是要通畅.如果阴阳失调了,表现出来的就是气和血不通畅,"不通则痛"" ...

  • 三类人最怕冷 中医建议食补(冬季养生必看)

    核心提示: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最怕冷,建议最好找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帮助调理. 套上厚厚的冬装还是冷得发抖,对于气虚.阳虚.血虚患者来说,冬季无疑是最难熬的季节.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也可找经验丰富的中 ...

  • 肠腑以通为补, 看便秘这道难题中医怎么解

    中医有五脏和六腑的说法.五脏肝.心.脾.肺.肾,如果虚弱了就要调补:六腑呢?如果功能失调了,可以补益吗?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补.讲的是六腑要畅通,肠腑是属于六腑的,如果不通畅大家可以想 ...

  • 中医针灸必看,子母补泻取穴表

    2020-02-18 16:18 来源:好大夫教育  5200人子母补泻是针刺补泻法之一.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 ...

  • 夏天老是感觉头痛昏沉?中医教你这样做,久坐族必看!

    [博医汇中医馆] 现代生活中,人经常会觉得头晕头痛,昏昏沉沉的,其实这是因为久坐带来的害处,久坐会导致气血缓滞不通,破坏机体平衡.因为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姿势固定单一.活动量少,那么气血的流通也相对减少 ...

  • 5个小故事,看完什么都想通了!中老年必看

    - 1 - 有两个人吵了一天,一人说3×8=24,另一个人说3×8=21,相争不下告到县衙.县官听罢说:"把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就不满:"明明 ...

  • 从“软坚汤治疗胆囊结石、结核、乳腺增生、阑尾包块”的临床应用看中医治病的特色

    从"软坚汤"的临床应用看中医治病的特色 一."软坚汤"的临床应用 "软坚汤"临床常用于治疗良性肿瘤,结石.以及多部位发生的肿块等需要外科手术 ...

  • 眩晕的中医治疗,基层必看!

    眩晕有别于头昏与晕厥,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自体或外物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中医则将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或眼黑为主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