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 — 唇腭裂个体化设计的来龙去脉
欣喜地看到“开展唇裂个体化研究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在全国推广,但有部分同行还不完全了解,因此想谈谈我的理解与看法。
『如何实现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的医生认识理解和采取的行为有所差异,这不难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均是如此,切不可以一时之己见,武断地否定或排斥。
医学作为最复杂精密且尚未完全解码的科学,是因为医学承认患者之间的生物学特点具有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同一方法对同类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世上没有一种手术或者一种药物可以治愈所有患者,“一招打遍天下”只能在武侠小说里。
所以,若能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化治疗,显然是最理想,最符合医学特点,也应该是最科学有效的治疗模式。
『不断探索与改进,早日实现精准化医学』
奥巴马提倡的精准医学就是对这一最理想化医学目标的实现举措。唇腭裂的治疗也如此,倘若有一天,我们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形态和体质等特点,制定出最符合她(他)的手术设计和操作,那将是医学的骄傲和极大进步的标志。尽管目前尚无此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的信心和进程。
早在1999年,我就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的导师邓典智教授更早提出),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个体化设计和操作。显然按现在的医学水平,完全一对一的人工去操作,费时费力和不现实,且没有具体划分个体间差异的标准,所以,寻找大众个体间的共同畸形特征是首要任务。
当时我按照上唇两侧是否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四种畸形划分和一一对应的四种手术设计。试用后发现过于几何学化,让医师们难以掌控。在随后的十余年里,又反复调整试用,但并未获很好的效果。直到2015年,我们转变思路,以解决唇裂鼻畸形中鼻小柱过短(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它是影响唇裂整复效果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另一指标石鼻小柱偏斜,已通过改进操作技术解决之)这一共同特征为出发点,按对微小型、不完全性、完全性和双侧唇裂术中矫正鼻小柱过短的几何学原则和技术设计手术方法,一举获得成功,使术后效果较之前明显提升。
『我的感受』
这个探索和改进的历程说明,只有打破常规的思想,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和惯性,不断调高目标,挑战自我,灵活地尝试和探索,持之以恒,不弃不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