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光辉 | 从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美院 传薪追梦 精神不朽
董雅:今年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现虽然更名为清华美院,但中央工艺美院的精神依旧光辉不朽。中央工艺美院在建院初期,汇集了中国一大批美术界视野开阔、思想开放、艺术观念前卫的精英人物。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都留学法国;祝大年、郑烔灶、卫天霖都留学日本;梅健鹰留学美国,以及又从中央美院调入了张仃、张光宇;清华大学调入了高庄、常沙娜以及还有以优异成绩毕业来的袁运甫。当年如此壮观的盛景是可以想象的。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上江丰同志致辞
仰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辈:张光宇、庞薰琹、郑可、雷圭元、张仃、祝大年、卫天霖、白雪石、俞致贞、吴冠中、阿老、袁运甫、常沙娜等哪一位不是学养丰厚、博学多才的大师?我们岂可用简单的概念冠以他们“画家”“设计家”?他们是现代艺术大道中真正的“大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国家最高的艺术与设计学府,无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形象设计上的重大贡献,或是对现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学院众多享誉国内外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都闪烁着永恒的光辉。
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绕不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就与其影响,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薪火相传,文脉相承,作为中国高等艺术与设计教育一个独特的体系存在,在这条“大美术”之道中,我们的前辈先生们无论是教育思想、理论建树、及创作实践等各个方面所留下丰厚而宝贵的学术财富,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系统的梳理,很好的去研究。
雪中的小红门(行政楼)
张晓凌:细究起来“无界”实际上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其奠基者、开拓者多为“无界”的大师,如张仃是“毕加索加城隍庙”;庞薰琹是现代主义加民族化;吴冠中是“土土洋洋,水彩、油彩、墨彩一把抓,母鸡生出小鸭来”;袁运甫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工艺到绘画、从设计至公共艺术,无不纵横挪移,一一涉猎。从根本上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观、艺术观是无边开放的结构。
吴为山:庞先生(庞薰琹)和吴先生(吴冠中)观念的一致性,不但培养了一批矢志在形式探索中实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学院与民间融通的艺术家,更在教学体系和审美建构与创作方式上与张仃、张光宇、祝大年等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共同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夯实了基础,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美术学院的独特价值。
郎绍君:从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美院的绘画传统,是指以张光宇、庞薰琹、祝大年、张仃、袁运甫等为主要代表的装饰绘画传统。这是一个有特色,也相当开放的传统——它从中国工艺重彩画、民间绘画、古今壁画、图案设计和西画中广泛汲取营养,重视绘画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在美术教育、美术设计和当代绘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刘曦林: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这个大院里出现过若干位道路殊异、个性殊异的画家。他们以独特的风采,形成了一个群体,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书写了多彩的一章。他们以其艺术学养,充实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实践也滋润了他们的绘画创作,虽然边缘,却多互补。他们的共性也许就是这种非正宗性、跨学科性、亦中亦西的兼容性、非中非西的别样性、折中古今的现代性、不与人同的创造性。这种现象经过上述几代人的努力,可以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地走出了一条路,形成了一种文脉,而且又人人自成一体,各持己见。
艺术作品精选
《花果山水帘洞内景》张光宇
《笙舞》庞薰琹
《母亲 》卫天霖
《苏三起解》 刘绍荟
《椅子和椅子》王怀庆
资料来源 | 转载自 大艺无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