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教学手记——如何把具体的任务写深刻?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话题的选择上倾向“四性”,即宏观性、政治性、真实性、具体性。比如,抗疫话题下的“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中华地名主持人之‘带你走近 ’”等等,越来越切近写作者的真实生活,越来越站在社会生活的山巅上俯视众生,越来越倾向于具体事件的剖析的研究。
这样的作文不好写,原因是话题宏大则易空洞,具体则易肤浅。本学期末苏州市高二调研考试的作文题是,在成人仪式上,有人认为应该穿校服,有人认为应该穿出自己的个性,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作文题要求非常明确:是支持穿校服,还是穿个性化服装。按照道理,穿衣吃饭,是非常生活化的话题,应该有话可说。
可是,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具体事件的具体认知,只能停留在笼统的大概念的层面上。只能作一些抽象空洞的唠叨。如何让学生写出“具体”的认识、感受,从具体的认识感受里获得审美的享受与思辩的提升?
我认为,我们还得让学生回归生活本身,从生活本身的具体可感中获得审美享受,提升思辨认识。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着装”的认识,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项作业:
“最喜欢穿的3件衣服”记(电子稿)
1.选自己最喜欢穿的3件衣服,并穿上这件衣服拍张照片。把照片插在文档里。
2.分别写出这些衣服的名称、材料简介,并写出喜欢的理由(不少于200字)。
请看同学们的作业
谭欣
名称:小裙子
材料简介:棉质
喜欢理由:这是我的第一条裙子,由我二姨赠送。彼时我是个未满周岁的、肉墩墩的小胖妞。穿上它,我的小屁股得到了解放,不用在纸尿裤外再被一条厚厚的裤子束缚;我的藕节一般的手臂也能够更加自由地挥舞。我能够猜到,当时的我穿上这条小花裙绝对算不上美丽,连可爱也搭不上边。我当时太蛮实啦,像个小男孩。这条裙子奇迹般地被保留了十七年。现在,我已经穿不下它了。这么多年,我的裙子由小变大,由短变长,有各式各样的款式,这一切都始于这件小裙子。摸摸这件小裙子,想象一下一个出生就九斤重的肉团子是怎么抽条成一位一米七的高个儿少女,真是神奇呢!
名称:呢子大衣
材料简介:化纤、羊毛
喜欢理由:这件橘色的呢子大衣是二姨夫给我买的。(因为二姨家只有个弟弟,他们又喜欢女孩,所以总给我买漂亮衣服。)衣服后面印了一只史努比小狗。当时我上一年级,不喜欢这件衣服,可我妈说它好看。我还记得那天出门玩,我妈非逼着我穿上它,拍下了这张照片。隔了十年,我才发现它的美。它的颜色鲜艳,给人温暖的感觉,样式也好看,羊角扣增添了俏皮。
有些照片、有些衣服、有些时期的自己总是在当时差强人意,而过了几年,却越来越在记忆里熠熠生辉,不是吗?
称:格子衬衫
材料简介:棉布
喜欢理由:这件黄褐格子的衬衫是我妈妈买的。最近两年,我偏爱衬衫,尤其是格子衬衫。我有黄格子、粉格子、红格子、褐格子、橘格子。格子衬衫可以单穿、解开扣子变成薄外套、或加一件毛衣,能从春天穿到冬天。另外,格子衬衫十分百搭,各种款式和颜色的衣服都能够和它搭档。对于我这个喜欢偷懒又不想太邋遢的女生来说是个中规中矩的好打扮。我喜欢格子衬衫休闲里带一点正式,还带点文艺的感觉。我对格子衬衫,还有一份独特的认识:格子,横平竖直,像是死板的条条框框,如同别人为我贴上的标签和设下的规矩。但是,当我穿上格子衬衫,格子由于我的身体曲线和动作而有了弯曲折叠,那么我就带动那些标签和规矩流动起来了,于是我便更加鲜活了。
周徐昕瑜
其实与其说是三件衣服,我更乐意说是三类衣服。
一、汉服
我身上的汉服是宋朝的形制。褙子与四破三裥裙(但是现在好像又推翻了,说宋朝没有四破三裥裙这个形制)。
而对于为什么喜欢穿这件衣服,我有一点想说的。
其实,不仅仅只是这一件衣物,我喜欢的,是整个汉服文化。对于这一类,目前处于小众化的文化,我到底是为什么爱它,这究竟是说不清的。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命中注定吧。注定着,我得与这一件件汉服背后的历史重逢,爱上这一段段历史。
汉服会是一个联系过去与如今的纽带。在科技发达的今朝,我仍需、仍追求一个心里的栖所。在眼前,我所看见的是汉服,但透过汉服,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时代的辉煌。
我爱看汉服身上的传承与智慧,爱看古代文人的不羁与忠贞。我爱透了文人墨客的风流、政坛领袖的挥斥方遒,爱疯了竹笛排箫响起时的恍然隔世,也爱穿了博物馆里陈列的静寂与灵动。总是幻想,回到那个时代,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传奇五千年中去。去看、去听、去说、去争辩,去打天下,又失去天下。璨若星辰,又碾为尘土。做玄苍之子,做江山之女,做中华五千年的组成,做中国历史的传承。
从古至今的传承,又使得汉服,每一件,都有着它独有的名与姓。它是传统文化的记号,亦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怀念。它可以是“四季平安”的美好祝愿,可以是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致敬,也可以是从诗人与词人文中,择取的纪念。它们的背后,承载着太多的美好。
拨云见日。中华文化在复兴。真的很开心,汉服与传统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汉服本身的生命力吧,只要给它一滴露水的呵护,它就能将魅力延续。
文化本身的力量已经足够大了。也不说用自己的力量复兴汉服吧,但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看文化再一次的绚烂。
二、芭蕾裙
演出服,又是我生命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它们赋予我了不同的身份。每一段舞蹈的演绎,就是一个人人生的展现。我在一次次的登场中,演绎又感受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故事。或快乐,或悲伤,人生百味,人各不同。此刻,我拥有世间百态。但我对它们的喜爱,更在于在舞台上。这有我想成为的那个,明艳的自己。在舞台上,我有权利让自我被看见、被肯定、被承认、被选择。我有这一番天下,任我施展才华。
聚光灯打下,我没有机会选择退缩,或好或坏,成与败只在此刻。过去的我,常常在此刻紧张、想退缩,也过分在于名次,但经过一次次的历练,我终于也能释然,终于也明白,我的舞蹈,我的热爱,不是为了他人的评判,我用自己肯定自我。在世俗化、功利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终于清醒的告诉自己舞蹈从不是利益的产品,我只是发自内心的在爱它本身,爱它的纯粹。仅仅沉醉于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的热泪盈眶与找到自我的真实感。
初心不改,浮心渐褪。
三、练功服
这一类与前二者都不一样。
它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布料,吸收尽我全部的汗水,它用自己最平凡的外表,陪我度过一次又一次奋斗。这一次次准备,就是为了破茧成蝶,成为舞台上那绚丽多姿的飘逸。这一切,都是积淀。
穿上练功服,这里有太多可以哭、可以笑的机会。我正是在这一个个变化的日夜中前行、成长。咬牙坚持,耗尽最后一丝气力,也要拼搏到最后。而练功服所带给我的,还有舞蹈背后的那群人。那些,有着与我一样的热爱与坚守的人。不仅仅只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在他们身上,我还能看到更多的韧性与更多的敬佩收获更多的温暖。
穿着练功服舞蹈,使我接受了太多。而我身上的大多数伤,都来自于此。降雨降温常使我疼痛的膝盖积水、变形的左脚踝、因为足尖鞋磨破而留下的疤......都纪念着我曾经的不服输,都书写着我曾经的锐气,都刻画下了我前行的坚毅。因此,对于舞蹈留下的伤痕,我从来不后悔。没有它们,就没有见证我拼搏人生的印记。
此刻我是隐在台后的默默无闻,下一刻我就将成为台上最美的登场。
2021年1月24日写于苏州
崔佳欣
钮婧琦
名称:格子与百褶的对唱
简介:这一身衣服对我的意义很大。首先这身衣服都是我妈妈的衣服,包含着妈妈对我的爱与支持;其次这身衣服是我在校园十佳歌手个人表演时穿的“演出服”,那是我热爱很久的舞台,它为我的展现增添了色彩。平日里我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穿裙子的女孩,但穿裙子的女孩一定都很浪漫吧。可以想象,在冬日的暖阳下着毛衣与长裙,应当是非常美好的场景。
罗祉僖
这一件与其让我称之为心有,不如说这像是一个孩子。我是看着这件衣服诞生的。
我是我妈织的不知道第几件毛衣。
我最喜欢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他好看。至于其中代表了什么,简而言之是妈妈三个月的闲暇时光,以及喋喋不休的询问比如“这样颜色搭配如何?”“你觉得排扣还是拉链?”我也算是体验一波设计顾问的感觉了。作为一件衣服而言,他算是远超所值了。毕竟他同样也是在家和家人浪费时间的养料。
最后一件也是妈妈织的一件衣服。墨绿色是我今年最爱的颜色,也就是说去年的我不喜欢,明年的我说不定也不会喜欢。虽然这么说对于一件衣服略显可悲,因为这样我算是规定了他短暂的寿命——一年。但我想这对于我还是对于他,都算是很长的相伴了。
李轩影
产品名:被子
材质:棉
喜爱理由:既然“衣服”不过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装饰自己、载体的用布料如棉布、丝绸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那么“被子”对于我来说也可以被称作为“衣服”了。因为在家里,我常常是裹着一条被子四处晃悠的。这条被子的年龄比我还大,从小我就盖着它。小时候困了的时候就捏着它的一角,手指摩挲着,很快就睡着了。这个习惯一直影响到我的现在,无论冬夏,没有这条被子,我就难以感到沉入睡梦的放松与安逸。
这条被子不大,但也不算小,说是被子更像是毯子,我常常以“小被子”来称呼它。后来,我曾经想过要不要给这条被子取个像样的名字,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小被子”更贴切——相对于被子来说,它确实又小又薄。小被子作为一条被子来说,确实是失职的——尤其是在冬天,因为我通常不能只盖着它入睡,会冷。这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因为我们盖被子是为了御寒,无法御寒的小被子确实是配角,但是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比能够御寒的主角更重要,然而若是只能让我在小被子和被子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盖了它17年,它也被洗了17年。我奶奶常常调侃我,这条小被子就当做我未来的嫁妆好了。我面上笑笑,心里想着,嫁妆倒是不一定,陪葬品倒是肯定有它一个位置。
从这些个性化的服装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所谓的个性就是人格的成长史,所有的风采就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爱。这些衣物上记载了每个人抽象的心理和精神,它们都经历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欢笑、泪水、话语等等,这些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我们的写作应该从这些带着生命体温的地方入手,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个写作要求而悬空冥想,飘浮于生活之上。
如果我们把语文根植于这样的生活里,再浇以文字的琼浆,核心素养的花朵会开得更热烈。